缔冠期刊网

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之辨

2022-06-08

  摘 要: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句中同时用到“我”和“吾”两个第一人称代词,这不仅让中学生疑惑不解,也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本文从“产生时代”“语法功能”“单复数使用”和“使用习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解释“我”与“吾”的区别。 
  关键词: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第一人称代词;我;吾 
  笔者在执教《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语文课本中见到的古文第一人称代词大多是“吾”,一般不用“我”;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不但用到“我”,还“我”“吾”同用,这是为什么?这个颇具挑战的问题顿时让课堂沸腾起来。而同文异构的另一位老师在执教此篇时竟然将板书误写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并屡次把课文题目读错,可见“我”“吾”之辨在《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中的确不容忽视。 
  其实语文课本古诗文单元并未厚“吾”薄“我”,就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来说,古诗文单元“我”共出现46次,“吾”共出现47次,两字出现频率几乎等同,即便在选修课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中,孟子解释“浩然之气”时也三次用到 “我”,一次用到“吾”,可见“我”“吾”均是古人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我”的读音注解为 “五可切”,“吾”的注解为“从口五声,五乎切”,可见这两个字声母相同,韵母相近,发音似乎也没有区别。 
  但是,人称代词具有单一性特征[1],在言简意赅、语义深远的古代汉语中同时出现两个极为相似的词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那么“我”与“吾”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一、产生时代有早晚 
  “我”的字形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甲骨文 
  像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是戌(    )的变形,即超级的戉(钺),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有的甲骨文写作      ,简化了齿形, 可见,“我”字在商朝已经出现。“我”是第一人称代词中出现最早的字,且在早期古文献中大量出现,如《尚书》中出现了188次,《左传》中170次,《老子》中19次。 
  “吾”的字形在现存甲骨文中不曾出现,金文中有记载,写作       或        。 “吾”在成书于西周初期的《诗经》中仅出现一次,如“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昆吾”是人名;在现存16000多字的《春秋》一书中, “吾”仅出现两次,如“邓侯吾离来朝” (《春秋·桓公七年》)“晋候夷吾卒” (《春秋·僖公二十四年》),也均为人名;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中不曾出现“吾”。但在成书于战国初期的《左传》《论语》中已大量出现“吾”,所以“吾”字应出现在西周初期,但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可能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自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几乎替代了所有第一人称代词,“吾”逐渐退出了文学舞台和社会生活。 
  由此可见,“我”的产生时代要早于“吾”,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出现人称代词“我”不足为奇。 
  二、语法功能有区别 
  “我”和“吾”在古汉语中均能作“主语”和“定语”。如: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对曰:“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庄公十年》) 
  (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庄子·逍遥游》) 
  (4)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孟子·公孙丑上》) 
  (5)吾行却曲,无伤吾足。(《庄子·人间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7)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在上古汉语中“我”也能作宾语,如“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一》),两句中“我”均是宾格。但上古汉语中“吾”一般不作宾语,如《庄子·齐物论》里说“今者吾丧我”就不能说成“今者我丧吾”或“今者吾丧吾”。[2] “吾” 一旦作宾语,也只能用于宾语前置句中,如“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怀沙》),代词“吾”均宾语前置。所以在语法功能上,“吾”用法相对单一。 
  另外,古文中常出现“吾”和“我”对举的情况,“吾”作主语时,“我”往往作宾语或定语;“我”用于主语时,“吾”常常成为定语。如: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一》) 
  (2)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庄子·外物》) 
  (3)我食吾言,背天地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4)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左传·桓公六年》) 
  因此“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句,是“我”作主语时, “吾”担当句子定语成分的对举情况。 
  三、单复数使用有变化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起初是第一人称复数名词。甲骨文     的本义是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后来引申为手持威猛战器的人,且成为集体名词。在古代王室两件大事之一就是戎战,(《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他们把自己部族命名为“手持超级钺的人”,即“我”,早期的“我”全部用为第一人称复数名词,它满载集体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也具有杀伐气、硝烟味,如《尚书·泰誓中》:“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就写面对凶残的敌人时,“我军” 威武凌厉,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再如《左传·庄公十年》:“春,齐师伐我。”“我”是与敌人相对的“大我”,集体之我。这种用法,现在依然沿用,如成语“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敌众我寡”“还我河山”“你死我活”,再如词语“我军”“我党”“我国”等。后来因为“我”就是部族中的一员,手持武器的一个士兵,便将“我”再引申为个体之我,这从侧面反映了国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与“我”不同,“吾”的产生时代较晚,一经产生就单、复数同形。如 “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中“吾”均为第一人称单数,“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论语·季氏》),“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吾”都是第一人称复数。 
  当然在《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我”和“吾”均是第一人称单数形式。 
  四、使用习惯有不同 
  从甲骨文      的字形来看,这种武器杀伤力极强,“我”用于生命个体的自称时,它往往是强者的自谓,在表达习惯上具有高度自信,甚至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意味。如成语“唯我独尊”就形容极端狂妄自大者,“我行我素”则指自以为是,无视别人看法的行为,类似的还有“依然故我”“有我无人”等。孟子曾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一个“我”字让我们看到孟子对自我才能的高度自信。纵观《孟子》全书,他在自称时大多数情况下都只用“我”,这与他雄辩滔滔的大丈夫形象和气壮山河的浩然气势相吻合,也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主语用“我”的原因之一。 
  另外“我”在习惯上还可以表示亲密关系。如“卿卿我我”用来形容夫妻或男女间相亲相爱,“怜我怜卿”谓彼此相爱怜;再如“我黼子佩”“鲍子知我”也指情深意切、关系亲密。《战国策·齐策一》中邹忌问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显然邹忌对妻子语气亲密,对妾却疏远冷漠,这大概也是“妻私臣”“妾畏臣”的原因吧。孟子在此处回答学生公孙丑的问题时连用两个“我”——“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由此我们也能看到他们师生之间融洽亲密的关系。 
  相对于“我”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意味,“吾”在习惯上只是平常用法,常用以表示礼貌、自谦,甚至表示失意时的哀叹、牢骚、反省等。如“吾子”连用,是对对方的尊称,又如“吾侪小人”是对我方的谦称。再如“吾日三省吾身”,两个“吾”字强调了自我反省的诚恳,表现了儒家严于律己的生存法则,唐代刘威《遣怀寄欧阳秀才》诗:“平生闲过日将日,欲老始知吾负吾。”表达了诗人辜负时光的深深自责。 
  综上所述,孟子在《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中同时使用了“我”和“吾”,不足为奇,它既反映了古汉语语法功能,也符合汉语使用习惯。 
  参考文献: 
  [1] 朱庆之.上古汉语“吾”“予/余”等第一人称代词在口语中消失的时代[J].中国语文,2012 (3):7. 
  [2]王力.古代汉语[M]. 北京:中华书局,1999: 354. 
  作者简介:马延利(1978— ),男,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尹和平(1981— ),女,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