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动态述评

2022-06-08

摘 要: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CMT)二十多年来取得快速发展,但它存在一个悖论,即大多数隐喻不需要依靠跨领域投射(cross-domain mapping)去理解。本文分析了这个悖论,并介绍了Steen提出的隐喻研究的新维度——交际(communication),它与语言和认知作为隐喻研究的三个维度需要受到同等的重视,而在交际中隐喻最重要的特性是其蓄意性(deliberateness)。新维度的提出为以后的隐喻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隐喻  交际  认知语言学  话语分析 
  一、 引言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被关注和研究的历史由来已久。历史上一些学者把隐喻当做一种修辞式的语言。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语言学家开始把隐喻当做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Lakoff和Johnson(1980)在他们的开创性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中认为历史上人们对隐喻的理解偏于狭隘,他们指出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人们低估了隐喻的普遍性。之后Lakoff (1993)总结发展出了CMT,为当代的隐喻研究奠定了基础。 
  隐喻是用一类事物来描述另一类事物。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概念隐喻是指把这两类事物进行抽象和总结,这两类事物可称之为靶域和源域。其中靶域往往是更抽象更加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的内容,比如情感,时间,学术概念等;而源域经常是更具体,物理特性更明显,和身体感知更相关的内容,比如距离,重量,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等。在“爱情是甜蜜的“这个隐喻中,可以总结出“情感是食物”的跨领域投射,其中情感是靶域,食物是源域。 
  二、 隐喻研究中的悖论 
   在认知语言学体系中,跨领域投射被认为是理解隐喻的关键。但Gucksberg(2001)认为,大多数在真实世界中出现的隐喻都不需要从概念隐喻的角度,也就是用跨领域投射的方式去理解。Steen指出Lakoff一直坚持的跨领域投射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对那些被反复使用的隐喻还在思维中产生跨领域投射?在Lakoff经常使用的关于辩论(靶喻)和战争(源喻)的例子中,Steen认为我们很少会依靠战争的概念去理解辩论。比如在“A攻击了B的论点”(A attacked B)这句话中,attack一词已经成为常规(conventional)隐喻,在这个语境它很难再激发出关于战争的跨领域投射。这就是Steen提出的隐喻研究的悖论: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隐喻不需要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去理解。Lakoff等人开创CMT时,为了改变人们之前从修辞角度理解隐喻的态度,特别强调了隐喻的普遍性。但是隐喻研究发展到现在,除了Lakoff提出的跨领域投射,Glucksberg(2001)提出了归类(categorization)的隐喻理解模型,他认为人们会把比如攻击和批评这两个概念归类为一个更高的类属去理解,而非通过战争这个源喻形成跨领域投射。Gentner和Bowdle(2001)提出了Career of Metaphor Theory,他们认为隐喻的特性以及人们如何理解隐喻也会随着时间和语言的发展而改变。新型隐喻(novel metaphor)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成为常规隐喻。新型隐喻一定需要跨领域投射的理解过程,而一些常规隐喻如“attack”并非如此。Steen的研究估测99%的隐喻为常规隐喻,只有1%的隐喻为新型隐喻(Lakoff, 1993)。而如何判断隐喻是否需要跨领域投射去理解在之前的研究中并无统一的答案。要想解决这个悖论,也许需要从一个新的视角去重新思考隐喻现象。 
  三、 隐喻研究的新维度 
  Steen在阐述了隐喻的悖论之后,提出交际是以往隐喻研究中没有明确指出的维度。认知语言学家往往只研究隐喻的语言和认知两个方面,并且强调认知的重要地位,而隐喻的交际功能经常被忽视。在隐喻的交际属性中,Steen强调蓄意隐喻和非蓄意隐喻(deliberate/non-deliberate metaphor)的区别,并认为隐喻的蓄意性是决定隐喻在认知过程中如何被处理的关键。蓄意隐喻使用者(sender)会试图让接收者(addressee)从正在进行的话题领域(靶喻)去用另一个领域(源喻)的角度进行思考,也即是认知语言学中跨领域投射的过程。而这整个过程是隐喻的使用者主动试图让接收者用一个新的视角去思考的过程。因此在隐喻的交际特性中,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蓄意隐喻需要接收者进行跨领域投射而非归类去进行理解。比如在“朱丽叶是太阳”(Juliet is the sun)这个蓄意隐喻中,接收者肯定需要从太阳的特性去进行跨领域投射式地思考人的特性。而非蓄意隐喻比如前面“attack”一词的例子,只需要接收者使用归类的方法去理解。再例如“in 2015”中in作为一个语法隐喻,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也不会进行跨领域投射去进行理解。 
  Steen的研究表明人们使用的大多数隐喻不是蓄意隐喻,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隐喻不需要跨领域投射模型。Steen融合了跨领域投射和归类这两个模型,通过增加交际作为一个新的维度,解决了何时使用哪一个模型的问题,从而也解决了隐喻研究的悖论。这为隐喻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Steen之前,还没有其他学者非常明确地指出交际在隐喻研究当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它作为新维度。在以往的研究中一些应用语言学家在CMT理论的基础上对一些领域,比如政治、教育等当中出现的隐喻(例如Cameron,2003;Chateris-Black,2004),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是交际属性中的蓄意性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在隐喻的交际属性当中,可以说蓄意性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如前面的论述,蓄意性是决定接收者究竟如何处理隐喻的关键因素。Steen把以语言、认知和交际作为三个维度的新的隐喻理论称为“改进式的CMT”,并建议研究者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视角—符号学(以话语分析为主),心理学和社会研究的视角去研究隐喻的三个维度。作为语言学家,Steen特别强调了话语分析的方法去研究交际隐喻的特性,以及隐喻这三个维度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和隐喻在话语中的发展和改变。这个建议受到不少隐喻研究者的重视。任绍曾(2008)在隐喻研究的三个维度的基础上,使用话语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心理治疗领域的隐喻。心理治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交际形式,其中会使用到相当多的隐喻去交流一些患者敏感的或是难以表达描述的话题。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往往忽视心理治疗中隐喻的语言和交际属性,只注重了认知方面。Tay分析了一些真实的心理治疗的文本记录,并指出语言、认知和交际不仅是其中隐喻研究的三个维度,也是隐喻被使用的情景和语境的三个重要特性。如果心理治疗师想要提高治疗中隐喻使用的有效性,语言、认知和交际是必须全部考虑在内的因素。Tay也探索了隐喻在心理治疗话语当中的发展轨迹(discourse career )。Tay从对隐喻描述性的研究扩展到了如何更有效利用隐喻,这也是隐喻研究的发展方向。对于心理治疗当中的隐喻,Steen的三个维度的隐喻研究范式得到了很好的使用与发展。 
  四、 结语 
  本文回顾了隐喻研究的发展,着重介绍了Steen指出的隐喻研究中的悖论,以及他提出的隐喻研究的新维度—交际,并探讨了交际中隐喻最重要的特性—蓄意性。Steen主张把语言、认知和交际作为隐喻的三个维度,从而对隐喻进行范围更广的多视角的跨领域的研究。虽然近几十年来隐喻研究有着丰硕的成果,但在Steen提出的新维度的基础上,以后的隐喻研究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Tay在心理治疗领域对隐喻的研究便是很好的例证。 
  参考文献 
  [1] Cameron, L. Metaphor in educational discourse [M]. London & New York: Continuum. 2003. 
  [2] Charteris-Black, J.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 [M].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3] Glucksberg, S.Understanding figurative language: From metaphors to idioms [M].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4] Gentner, D. & Bowdle,B.F.Convention, form, and figurative language processing [J].Metaphor and Symbol, 2001, 16(3 & 4): 223–248. 
  [5]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0. 
  [6] La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A]. In A. Ortony (Ed.), Metaphor and Thought (second edition)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7] 任绍曾.概念隐喻与语篇——对体现概念隐喻的语篇的多维分析 [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40(2): 83-9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