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诺丁斯关怀理论视域下的文学欣赏对话教学策略

2022-06-08

邓星丽 冯铁山

摘 要:内尔·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关心孩子,主张学校以“关怀”为主题组织教育内容,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会关心的人。然而,对话是构建“关心”关系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为文学欣赏对话教学提供了新视角和思考空间。因此,本文结合关怀教育理论,建构有德性的教学对话,在文学欣赏教学中凸显人文关怀的价值,最后,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对话中促进德性生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关怀理论 文学欣赏 对话教学 策略

“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处。”所谓对话是以个体的尊重为前提,就是关于引导人们如何遵循平等、互助等原则,通过话语交流而达到的一种有效沟通理论,且具备平等、开放、互动、生成等内涵。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一书中规划出关怀伦理学的教育蓝图。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鼓励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健康成长。她的关怀教育理论同样适用于文学欣赏教学,为文学欣赏教学提供了新视角与思考空间。

一、基于关怀:建构有德性的教学对话

关怀是一种全心投入有所分担的精神状态,是对某人某事负有保护维持的责任。诺丁斯认为,关怀是一种“投注或全身心的投入状态”,即在精神上抱有某种责任感和牵挂感。这种关怀不是接受,而是和他人一起去感受。他还认为,“教育最好围绕关心来组织: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热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1]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人生应该成为教育的主要追求,因此,她把学会关怀提升为学校教育的最重要使命。

(一)关怀:形成关系的德性基础

诺丁斯认为,被关心者接受他人的关心,然后显示他接受了关心。这种确认反过来又被关心者认知。这样,一个关怀的关系就完成了。关怀是一种关系,它的形成必定包含两方:关怀者和受关怀者,它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最基本的联系方式。因而,教育工作者应养成“必要的态度和技能,从而与学生维持一种关怀性的关系”,在教学中建立关怀的对话关系,而不是行为教条,把关怀作为我们言行的准则,重视情感因素,这比单独的道德教育课更重要。同时,关怀学派的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首要角色是关怀者,最终目的是竭尽所能帮助受关怀者成长和自我实现。因而,关怀是形成关系的德性基础。

(二)关怀:走向有德性的教学对话

诺丁斯沿袭布伯的观点,教育中的关系是一种纯粹的对话,师生建立平等交流、相互关怀的对话关系,同时,对话是无固定答案的,是开放性的。对话允许我们表达各自的心声,给学习者问“为什么”的机会,也帮助双方互相探索,最后达成各种意见和决定。而在文学欣赏教学的过程中也同样应建立师生关怀的对话关系,教师在言语的过程中透露出对学生的关爱和呵护,这是一种有德性的语言。如文学欣赏课上,教师仅仅在课堂上分析好一个人物形象或只进行文学知识的灌输,这可能会落入一种机械的陷阱当中,只是把学生当作知识传输的对象而已,正如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所说:“灌输式”教育概念——“学生被当成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储存器”,[2]但仅仅意识到灌输式教育的压迫行为是重要的一步,仍需向前迈进一大步,就是走向关怀的教育。然而,教师在教学对话中注重德行的熏陶,就是走向有德性的教育对话。

二、文学欣赏:教学中凸显人文关怀的价值

在文学欣赏教学过程中凸显人文关怀,对提高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也对建构良好的德行具有一定价值。具体有如下几方面:

(一)凸显人文关怀理念的必要性

在教学中凸显人文关怀,是文学欣赏教学与人文关怀的内在联系的必然要求。在作品欣赏过程中,融入人文思想,使文学作品与学生的精神世界、生命价值有着深层次的契合,在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及人格的感化,进而潜化其德性。教师要经常接触、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实施人文关怀,促使学生人文素养得以提升。同时,在教学中凸显人文关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正是诺丁斯所推崇的做法。因此,在文学欣赏教学中进行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构建人文关怀的课堂学习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二)凸显人文关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措施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和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池之水,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人文教育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实际教学中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凸显人文关怀,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夸美纽斯说:“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能凸显人文关怀,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学生在师生的互动对话中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学生亲自感受文本,形成自己的内心体验,进而与自我生活产生关联,达到生本的融合,这凸显了人文主义精神。因此,在文学欣赏教学中凸显人文关怀,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策略:在对话中促进德性生成

在对话中,师生是一种平等交流、相互关怀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作的结果。在传统文学欣赏教学中大多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文本,先入为主地听教师的讲解和评论,而学生不但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而且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不能得到培养,更别说人文精神的吸取及德性的形成了。因此,笔者结合教学现状认识到: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不论是文本,还是教师的讲解,都无法触及到心灵深处,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为改变此现状,以此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一)文本对话——在理解中促成德性

在文学教学中,笔者认为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可阅读一些经典篇目,阅读后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而对于一些诗词,可采用课堂上诵读,要求在诵读中分享文本情愫,还可对文本进行自编自改,激发学生再创造的兴趣,使学生与作品深入交谈,最终从作品中得以情感体验,在理解中实现自己与文本的对话,进而促进德性的生成。在对话的过程中,与文本产生关联,自然流露出的情感,这是一种无形的德性语言。同时,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独立感受、体验和理解来解读文本,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融合其感受,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这正是对话中感情的自然流露,德性的潜移默化。

当学生与文本对话时,置身于文本之中,以关怀为主导,真正学会理解别人、爱别人、对别人的感受产生同感时,才能做出真正发自内心的道德行为。所以,在文学欣赏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学生懂得关心文本,与文本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彰显善良的人性,能够在理解对话中促进德性的生成。

(二)生生对话——在体验中促成德性

对话教学提倡建立民主、平等、开放、合作的关系,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意识和自由开放的个性,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情境中,在体验中得以实现德性的形成。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课堂研讨会,师生关系保持平等、友好。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欣赏时,设定的情景是“红楼梦研讨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不加任何评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谈论著作中的人物形象,各有自己的看法。谈到某些细节时,难免会引起哄堂大笑,同时作品中还包含一些人生哲理,带给人们的启迪。可选作品中的某个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懂得人性的美,自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所以说,给学生创造机会,体验作品中的愉悦及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共同分享学习,有利于实现良好的体验式课堂教学情境。

因此,学生在对话中学会了彼此之间的关怀,在交流中懂得了各自的情感态度,在体验中实现了自我德行的塑造。

(三)师生对话——在关怀中促成德性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权威被消解了,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保持一定的权威,而且要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介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同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普通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交流。同属于文本读者,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所提供的并非“标准答案”,学生和教师均相互保有质疑的态度。如在学习小说鉴赏时,教师和学生一起评论《三国演义》,在分析诸葛亮这个人物时,教师与学生的观点产生分歧,但各有各的可取之处。在对话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同时有些见解也很独到。因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其对话能力,进而构建平等交流的师生对话关系。

在文学欣赏教学中,进入一种关怀关系,与学生建立亲切亲近、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且懂得身体力行,维持并增进这种关系。若在教学中不懂关怀,没有爱,固然不能称其为教育。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就是很好的佐证,师生双向的欣悦与爱,促进共同的成长,能使教学更生动,甚至更富有诗意。从而,实现德性的自然生成。

四、小结

综上所述,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主要以“关怀”为主导,强调“学会关心”,关怀是一种关系,是一种对话关系,是教师、学生、文本等对话主体间的关系。同样,关怀理论适应于文学欣赏教学,无疑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是对教学思维的实质性改变。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在文学欣赏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建构有德性的教学对话,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为促进德性生成,采取有效的对话教学策略,为今后文学欣赏教学开辟新的领域。

注释:

[1][美]内尔·诺丁斯,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保罗·弗莱雷,顾建新译:《被压迫者教育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邓星丽,冯铁山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31521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