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区域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2022-06-08

陈怡青1,郭将2

(1.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上海201108;2.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2)

[摘要]区域差距的出现是经济发展中自然的现象,但是,区域差距的不断放大让一些地区在发展的序列中锁定在底端,从而在客观上剥夺了该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文章提出,区域差距不断放大的原因并非传统意义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力这些要素,而是隐藏在其后的区域文化。因此,积极推进创新型文化的建设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区域差距;文化;技术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9.056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异质性人力资本与我国FDI吸引力研究”相关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YJC790109)。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信息化、全球化、多极化的趋势,这样的发展状态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可能性。尤其表现为,一个产品的生产,已经完全打破了区域、国家的壁垒,选择在成本相对低廉,或者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地方进行生产。也就是说,纵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或者它在产品设计、研发方面都没有绝对优势,它一样可以在全球价值链中找到一个不错的发展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经济在不断地分工和协作中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也是如此。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全球经济中寻找到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比如廉价劳动力,比如原材料的供给,我们也借此融入了全球经济发展,形成了强大的中国制造。在2008年以前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年均GDP增长率超过了9%,其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所下降,但是,从最新的数据来看,2017年GDP增长率应该可以实现6.7%的增长率。远远超过全球经济3.1%。由此形成的为人所称道的“中国模式”也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然而,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在我们要看到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内部区域差距在不断放大。

区域差距是地理因素、资本累积、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区域差距的出现是必然的。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区域差距。而合理的差距固然反映出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但是,区域之间出现了发展差距,才能够刺激或激励欠发达地区懂得思考前因后果,懂得寻找机会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是对于区域差距更科学的态度应该是给予包容和理解。

但是,问题在于,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的差距却在默默无闻中不断得到放大。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分析。但是,却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区域之间差距的放大。本文以此切入,试图对于区域差距给出一个更加符合中国实际的解释。

2 文献综述

学者们对于区域差距的原因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解释。目前这个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

2.1地理环境决定论

到底是什么因素产生了区域巨大的差距?国内从温州和苏南地区的发展,国际上从伊拉克和迪拜的发展来看,不难发现地理位置确实在影响着区域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地理位置,尤其是沿海地区,意味着这个地区有机会接触更大的市场,并可能享受更大的开放度。第二,特定的地理位置拥有特定的地貌特征和气候特色,蕴藏着特定的资源。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地区如果能够提供足够的原材料,这个地区就有了先发的机会和可能。第三,特定的地理位置,影响着特定产业的集聚,也在客观上影响到了FDI的投入方向。

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反映问题的全部。地理位置是确定的,但是差距却是不断增加的。区域的发展有着更多的影响因素。地理位置决定论尤其不能解释委内瑞拉这样拥有巨大石油储备的国家,却陷入发展困境的原因。

2.2制度政策决定论

应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特色就是政策制度的独特性。从诺斯的观点来看,制度也是一种生产力。中国从深刻的计划经济逐步走向谨慎的市场机制,但是,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试探和尝试,今天的中国对于各种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已经给予了最大范围的拓展和最大限度的包容。但是,我们还是一个深刻地受到制度影响和塑造的国家。在更强调了政府作用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可能集中全部的资源,多快好省地进行经济建设。过去走遍全世界都可以看到的中国制造恰恰是在政府对资源限价的控制下,通过廉价劳动力的大量参加而实现的。应该说,制度意义功不可没。但是,制度在区域差距上的影响呢?具体来说,所对应的区域经济政策其基本目标就是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那么面对区域差距不断放大的事实,我们自然不能得出政策制度纵容了差距的放大。

2.3基础设施决定论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应该说,完备的基础设施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诚如张军提出的,技术、资本、劳动力都是以外部环境引入的,但是,基础设施却不能。因此,基础设施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也导致了区域之间的差距。而世界银行的研究也对此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基础设施建设所产生的巨大的GDP效应,对于缩小区域差距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中国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公路修缮完美,却没有汽车通行,这其实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应该说,基础设施的完备只是给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种可能,并不等于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为经济发展是很多因素影响的。

从以上的讨论不难发现,学者们在各个方面都尝试进行了差距的解释,但是,我们现在思考的问题不是区域差距的出现,而是区域差距不断放大的原因。因此,我们试图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从本质上影响着区域差距的放大。

3 形成区域差距的原因分析

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是东部比西部地区发达,且差距越来越大。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来看看这里差距的表现。

从国内生产总值(GDP)来看,东部地区在全国GDP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50.2%增加到2015年的74.4%,一大半的产值是由东部地区创造。意即西部地区的GDP总量相对在快速减小。从具体区域来看,广东省GDP从2013年达6.21万亿元上升到了2016年的7.95万亿元,而西藏等地虽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差距在放大。尤其是辽宁地区,在2016年确实实现了2.22万亿元的增长,但是其增长率是-2.6%。这都是区域差距放大的证明。

从人均GDP来看,1980年东部地区比全国平均数高34%,2010年则上升到58%。反之,中部地区从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8%下降到71%,西部地区从70%下降到60%。这直观地代表了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1980—2004年,西部和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差距由1∶1.92扩大为1∶2.60,中部和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差距由1∶1.53扩大为1∶2.10。2013年天津、北京、上海、江苏、内蒙古人均GDP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均1.06万美元左右),而贵州仅为22922元人民币(3724美元),不及世界第110位佛得角(3785美元)的水平。

东部地区得益于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政府的优先投资而获得了许多对外交流、进出口的契机,产生了长足的发展。东部地区的人才结构大多由新型科技型人才组成,从事脑力创新工作。而中西部地区则大部分是以工、农业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力构成。但是这不是问题的全部。

对于区域差距的解释,常常是从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理论中寻找答案。缪尔达尔提出,区域之间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某种因素的累积。比如A和B两个地区。无论A和B先天有怎样的发展条件。A和B的发展状态应该是恒定的。比如,也许A确实发达于B地区。但是这并不能说明A和B的差距可以放大。

于是,缪尔达尔借用了熊彼特的“某一特定要素”的影响。比如科技,A地区发生了一个很平凡的科技创新,这里的平凡更强调了A地区的科技人员和B地区一样在工作,某一创新的出现不过是某一段时间工作自然的结果。但是,A地区这一创新技术推出的产品大受欢迎,于是,很大地推进了产品的进一步创新,而产品大卖让A地区的这一产品技术人员得到了更高的工资水平,更高的工资促进人们更好地创新,并且,还会吸引到B地区对于工资很敏感的技术人员,于是更多的技术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创新可能。不断地创新又会不断地吸引各个地区的资本,相应地,投向B地区的资本就会减少,人才需要也减少,这种巨大的回流效应最终让A和B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并且这一差距在不断放大。

4 区域差距放大的原因分析

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区域差距扩大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传统的观点提出说到底还是就现象解释现象。科技真的是决定区域差距放大的本质原因吗?

科技发展相比于自然资源对现代经济发展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源泉。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力不断地提高,工作方式也更加地简单快捷。另一方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了飞速的提升,这使得人们的物质资料享受得到较大的满足,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那么是科技影响了区域差距吗?

马克思对此做出了更为直接的解释。他说,全部的物质生产过程都是两个要素的参与。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任何物质要素,比如资本,自然资源都是平等的,对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它们都是以一样的形态和价格出现,但是,不同的地区对于同一物质要素的理解不同,乃至于物质要素产生的经济效果就有了巨大的区别。而,决定这一切不同的,就是人力要素。

不同的人力出现,可以产生不同的技术,可以形成对技术的不同的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区域差距放大还是缩小的方向。相比于资本和技术这两大物质要素,人力要素才是物质资源的真正运用者。

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在影响着人力要素能力的发挥呢?笔者更愿意认为是这个人所生活的区域文化。

所谓区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所形成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区域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观念与处事方法。积极进取的区域文化会培育出勤劳勇敢的人,消极平庸的区域文化会培养出懒散缺乏行动力的人。你很难相信,一个懒散的人能够持续地完成各种创新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技术作为物质要素都可以大批引进,但是,一个地区的人却不能靠引进。即使某些高新技术人才得到引入,如果没有合适的团队和人才环境配合,事实证明,也是一样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文化,就像一个容器,不同的容器会塑造出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会有其特色的方式创造和利用了各项资本和技术,从而出现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或发展。落后地区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文化较为守旧、封建,不愿意尝试新科技与创新。反之,发达地区就是存在着包容、开放的文化背景。

那么落后地区的文化是否就意味着一定孕育出相对缺乏创新思维的人呢?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但是,它同样具有可变性。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有机地结合了新颖的西方文化于非正统中华文化中,引进了市场经济的方针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氛围。因此,对于任何想要长足发展的地区,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培养创新型文化环境,优质的文化会带动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

5 结论

区域差距是不同的区域发展过程中,正常出现的经济现象。而所谓差距反映的也不过是各个区域在协同竞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瞬间。因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完全可以被后来者赶超,而一个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完全可能抓住某种历史性机遇而变成发达地区。所以,对于区域差距我们应该有一种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态度。

每个区域都在竭尽所能地利用它的各种资源,各项资本,各个技术实现经济发展,我们却发现区域差距依然在不断放大。这个问题的基本解释可以在人力要素上找到答案。因为人力创造者不同的技术,也决定着各种物质资源真正价值。

但是,显然这并不是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这如此差别化的人力呢?我们认为是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对于区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它不像资本、技术和劳动力这样显而易见,但是却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上起着本质作用。

较强的小农意识,缺少创新的文化理念和动力;人民思想较为传统,不愿接受新科技与发展,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渐渐形成了较为懒惰的文化氛围,由此也影响了民众的道德和文化素质,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的人力要素能够推进经济发展。因此,对于区域差距的缩小,我们首先要培养创新型文化环境,政府可以积极引进适合特定地区文化的新理念,并运用媒介进行广泛全民传播。文化的变迁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创新、进取的区域文化会极大程度地提高人们的素质,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张玮.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张秀生,陈慧女.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成因、影响与对策[J].经济评论,2008(2).

[3]吴义能.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李敏.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EB/OL].[2015-07-10].https://wenku.baidu.com/view/ff2b6725dd3383c4bb4cd2d0.html.

[5]赵佳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6]严成樑.产业结构变迁、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差距[J].党政视野,2016(10).

[7]王菲,李善同.中国区域差距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J].现代经济探讨,2016(1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