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清瘟败毒饮在登革热极期的应用构思

2022-06-08

摘    要:文章根据登革热的发病特点及登革热极期的临床表现,以及前人治疗登革热的经验总结,提出登革热极期可从气血两燔证论治,并推荐以清瘟败毒饮作为临床首选方,希望能抛砖引玉,为中医防治登革热提供治疗思路。
关键词:清瘟败毒饮 登革热 极期 气血两燔证

登革热(DF)是由登革病毒(DV)所引起,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发热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皮疹、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DHF)或登革休克综合征(DSS)。根据DF的临床发病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瘟疫”的范畴。我国DF疫情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8~10月[1],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口流动性增大、缺乏有效疫苗及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等,我国DF疫情正在由南向北发展。DF的发生受温度、湿度等影响,有从两广蔓延北上至湖南之势,各大医院及社区均在积极进行DF的防治工作。现代医学对于DF没有特效治疗措施,而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笔者根据DF的发病特点及DF极期的临床表现,以及前人治疗DF的经验总结,提出DF极期可从气血两燔证论治,并推荐以清瘟败毒饮作为临床首选方,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为中医防治DF提供治疗思路。

DF的发病原因

DF作为一种急性传染病,其流行离不开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DF的发病原因主要为正气不足,复感疫疠毒邪。《内经》谓“风雨寒暑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清代吴又可《温疫论》指出:“本气充满,邪不易入。”余师愚亦提出:“以其胃本不虚,偶然疫邪,不能入胃。”据统计,部分成年人感染DV后表现为无症状感染[2]。一项针对4 400万例有DV感染血清学依据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大约86%表现为无症状感染[3]。说明体质因素对于外来邪气能否侵犯人体而发病有决定性作用,若人体正气强盛,则疫病毒邪不易伤人。
《素问·刺法论》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周扬俊指出:“一人受之谓之温,一方受之谓之疫。”吴又可认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中医学将这种在一个地区突发广泛流行、症状相同、传播迅速的疾病,归属于“瘟疫”范畴,是感受疫疠毒邪而引起的一种温病,《素问·刺法论》中记载要阻断其传染应“避其毒气”。现代医学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DF是感染了伊蚊叮咬传播的DV所引起的。

DF各期的临床表现

DF临床病程常分为三期,即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4]。中医借鉴该病的现代医学分期,根据各期的具体临床表现,对其各期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做出判断,然后拟定具体的治法及方药。具体如下。
发热期:(1)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可见发热,头痛、腰痛、肌肉疼痛,恶寒,无汗,乏力、倦怠,多伴恶心、干呕、纳差、腹泻。部分患者可见皮疹。(2)舌脉象:舌质红或淡红,舌苔腻或厚,脉滑数。
极期:(1)临床表现:热退,或发热迁延,烦躁不寐,口渴,可见鲜红色出血样皮疹,多伴鼻衄,或牙龈出血,咯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2)舌脉象:舌红,苔黄欠津,脉洪大或沉细滑数。
恢复期:(1)临床表现:发病后期,多见乏力倦怠,恶心,纳差,口渴,大便不调,多见皮疹瘙痒。(2)舌脉象:舌淡红,苔白腻,脉虚数。

清瘟败毒饮的创建背景

清瘟败毒饮出自清代医家余师愚所著《疫疹一得》一书,其生活的年代,正逢疫疠横行,余师愚在书中写道:“乾隆戊子年,吾邑疫疹流行,一人得病,传染一家……初起之时,先恶寒而后发热,头痛如劈,腰如被杖,腹如搅肠,呕泄兼作,大小同病,万人一辙。有作三阳治者,有作两感治者,有作霍乱治者。迨至两日,恶候蜂起,种种危症,难以枚举。如此而死者,不可胜计……要之执伤寒之法以治疫,焉有不死者乎?是人之死,不死于病而死于药,不死于药而竟死于执古方者之药也。予因运气,而悟疫症乃胃受外来之淫热,非石膏不足以取效耳!且医者意也,石膏者寒水也,以寒胜热,以水克火,每每投之百发百中。五月间余亦染疫,凡邀治者,不能亲身诊视,叩其症状,录受其方,互相传送,活人甚众。癸丑京师多疫,即汪副宪、冯鸿胪亦以予方传送,服他药不效者,俱皆霍然。故笔之于书,名曰清瘟败毒饮。”余师愚强调“疫既曰毒,其为火也明矣”“热疫乃无形之毒”“非石膏不足以治热疫”其根据临床经验,针对当时瘟疫的病因病机,创制清瘟败毒饮,用之于临床,无不得心应手。该临床主治证候即原文所云:“治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不论始终,以此为主。”书中主治证候的记载与DF的临床症状颇为相似,因此临床上可将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DF极期,症见热退,或发热迁延,烦躁不安,口渴,出现鲜红色出血样皮疹,多伴鼻衄、齿衄,舌红,苔黄欠津,脉洪大或沉细滑数等属于气血两燔者。

清瘟败毒饮组成及方解

清瘟败毒饮由生石膏、犀角、生地黄、栀子、黄连、桔梗、知母、黄芩、赤芍、丹皮、玄参、竹叶、连翘、甘草组成,为余师愚治疗疫病的主要代表方剂,主治疫毒火邪充斥内外,表里俱热,气血两燔证。余师愚释义本方为“此十二经泄火之药也。斑疹虽出于胃,亦诸经之火有以助之。重用石膏,直入胃经,使其敷布于十二经,退其淫热。佐以黄连、犀角、黄芩,泄心肺火于上焦;丹皮、栀子、赤芍,泄肝经之火;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生地、知母,抑阳扶阴,泄其亢盛之火,而救欲绝之水;桔梗、竹叶,载药上行。使以甘草,和胃也。此皆大寒解毒之剂,故重用石膏,先平甚者,而诸经之火,自无不安矣”。
清瘟败毒饮为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剂,集《伤寒论》白虎汤、《肘后备急方》黄连解毒汤、《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于一体。余师愚“因读本草言石膏性寒,大清胃热,味淡而薄,能解肌热,体沉而降,能泄实热。恍然大悟,非石膏不足以治热疫”。方中重用石膏、知母、甘草为白虎汤,清阳明气分之热;黄连、黄芩、栀子为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清热解毒,直接针对病因;犀角、地黄、赤芍、丹皮为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活血,吴又可在《瘟疫论》中所说:“时疫入里,瘀血最多。”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也说:“因伏火郁蒸血液,血被煎熬而成瘀。”另则毒瘀交结,阻塞经络血脉,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外窜肌肤可致皮疹及各种出血症,研究表明及时运用活血化瘀法,特别是在早期血瘀证候尚不明显时,加用活血化瘀药物是扭转和截断病情进展、防治出血的重要手段[5];竹叶、连翘透热转气,类似于清营汤竹叶、连翘的功效,体现了温病学中“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思想;桔梗、甘草、玄参清热解毒以利咽,“咽喉为肺卫要塞之地”,及时截断病程,防止变证;瘟疫热毒为阳邪,最易伤津耗液,阴液耗损的程度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方中玄参、生地养阴增液,《温病条辨》:“盖热病未有不耗阴者,其耗之未尽则生,尽则阳无留恋,必脱而死也。”说明保津养阴是贯穿温疫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医“千古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余师愚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通过调整石膏、生地、犀角、川连的剂量将此方分为大、中、小三剂,其中生石膏大剂用6~8两、中剂用2~4两、小剂用8~1两2钱;生地大剂用6钱~1两、中剂用3~5钱、小剂用2~4钱;犀角大剂用6~8钱、中剂用3~5钱、小剂用2~4钱;川连大剂用4~6钱、中剂用2~4钱、小剂用1~1.5钱。并提出疫证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如劈,烦躁谵妄,身热肢冷,舌刺唇焦,上呕下泄,六脉沉细而数,则使用大剂;脉沉而数者,使用中剂;脉浮大而数者,使用小剂。临床上,我们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危重情况、体质状态等,调整处方的用药剂量,若病重药轻,则无以解燃眉之急,甚至贻误人命;若病轻药重,又耗伤人体的正气。国医大师熊继柏1967年曾诊治1例“流脑”患者[6],就诊症见:高热41℃,昏迷,角弓反张,手足抽搐不止,双目上翻,口张不合,遍身多处斑疹,舌黑而干燥,脉数而疾,处以大剂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250 g,生地黄60 g,犀角片15 g,羚羊角片30 g,黄连30 g,栀子30 g,钩藤钩30 g,黄芩30 g,知母30 g,赤芍20 g,玄参60 g,连翘30 g,淡竹叶15 g,甘草10 g,丹皮20 g)。煎水置冷,0.5 h喝1碗,频频灌饮,次日上午患者抽搐止,下午热退,晚间苏醒。

清瘟败毒饮治疗DF经验

林德生等[7]采用清瘟败毒饮治疗DF热毒充斥、气血两燔之证,通过对临床DF患者的治疗疗效观察,证明清瘟败毒饮治疗DF可以缩短疾病病程,减少相应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温病最容易伤津耗液,“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提出对DF的治疗要本着“祛热保津”的原则进行遣方用药,避免使用辛温发散之品。否则,误汗后势必变证峰起,增加治疗难度。治疗时,还应先期而治,尽早使用清热解毒和清营凉血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周浩康[8]应用清瘟败毒饮治疗DF患者68例,处方:石膏、水牛角各30~90 g,赤芍、玄参、连翘各15 g,知母9~15 g,栀子、桔梗、丹皮、竹叶、黄芩各9 g,甘草、黄连各3 g,结果总有效率达94.1%,疗效显著。
林佩儒[9]通过文献统计清瘟败毒饮治疗233例DF患者,主治DF为气营两燔证,热毒上炎于头目,窜于经络。使用9剂治疗后,治愈率占94.11%,好转率占2.94%。
张沛等[10]将52例DF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用药组(27例)和单纯西药治疗组(25例),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病毒清除、控制炎症反应等缩短DF的发热时间,缓解DF的临床症状。在缩短退热时间、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等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DF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清瘟败毒饮的现代药理研究

李英谊等[11]从药物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清瘟败毒饮药物组成大致可分为五类:(1)知母、栀子、黄芩、黄连、连翘等,相当于广谱抗菌类药物;(2)连翘、元参、石膏,具有抗病毒作用;(3)生地、元参、犀角、知母、甘草,能调节内分泌激素;(4)桔梗等具有挥发油类,能解表透邪退热;(5)生地、元参、甘草等,能增强人体免疫机制。从总体研究来看[12],清瘟败毒饮具有解热、抗炎、镇痛、镇静、抗菌、抗病毒、保肝、解毒、强心、利尿、增强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与《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中的退热、镇静止痛、抗血小板聚集、保肝、强心、利尿等治疗原则基本相符。
DF作为一种经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病患隔离,加强杀蚊、灭蚊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广泛流行也极为重要。治疗期间,应嘱患者进食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喝水和果汁,如梨汁、西瓜汁、藕汁等,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狗肉、羊肉等温燥之品。中医学认为人的情志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均有很大的影响,DF发病突然,治疗过程需隔离,应注意安抚患者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做好饮食、情绪调摄,可以缩短病程,使患者疾病尽快痊愈。
现代医学目前对于DF无特效的治疗药物,而中医药在治疗急性传染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应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或许可以在DF的防治上获得更大突破。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