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夺命李斯特菌,专欺弱势人群

2022-06-08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李靖

2015年4月,美国疾控中心对外宣布,美国至少8人因食用美国蓝铃公司冰淇淋产品后感染李斯特杆菌,并致3人死亡。夏季是冰淇淋等冷饮销售的旺季,这个消息无疑让喜欢吃冷饮的人有些慌神:李斯特杆菌到底是什么?它怎么会出现在冰淇淋里?危害到底有多大?

李斯特菌,早已“臭名昭著”

对于中国人来说,李斯特菌确实不像大肠杆菌、沙门菌那样有名。不过也并不是什么新出现的菌种,它其实早已“臭名昭著”。

研究发现李斯特菌属中仅有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可引起人类的脑膜炎、败血症、流产及新生儿感染等疾病。单增李斯特菌像大肠杆菌一样,主要因食物污染传播,病从口入,但它比常见的沙门菌和某些大肠杆菌更为致命,病死率较高。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弱、病、残、孕、幼等群体中。

单增李斯特菌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在美国,单增李斯特菌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而造成的灾难已不止发生一次了。1983年,马萨诸塞州牛奶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致14人死亡;1985年,52人因食用被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干酪而死亡:1998年,21人因食用被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热狗和熟肉制品而死亡。

让国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是,2011年单增李斯特菌肆虐美国的“毒香瓜”事件。2011年8~10月,美国多个州因食用产自科罗拉多州詹森农场的新鲜哈密瓜而导致单增李斯特菌暴发。这轮疫情为美国10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疫情蔓延至近30个州,有近150人感染,30人死亡。

美国2000年将其确定为国家法定传染病严密监测。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年约有1600~2000例单增李斯特菌病发生,死亡约450人。

在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单增李斯特菌病的疫情也时有发生。1992~1995年,法国在奶酪及猪肉中均发现单增李斯特菌;2008年8月,加拿大暴发了一起因肉类食品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而导致4人丧命的严重食物中毒事件,波及范围较大;同年11月,智利报告在首都圣地亚哥有5人因食用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法国乳酪而死亡。

我国从2001年开始监测单增李斯特菌,监测数据显示这种病菌在我国的致病率很低。目前,虽然尚未见单增李斯特菌病暴发的报道,但散发病例时有发生。

耐寒、耐热,生存能力强

人们会奇怪,冰淇淋是冷冻食品,为啥单增李斯特菌也会在其中兴风作浪?

原来单增李斯特菌的生存能力很强,它既不怕冷也不怕热。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冰激凌,在1℃~4℃的低温环境下,该菌仍能生长繁殖。抵抗力弱的人如果食用后,就容易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在冰箱保存的食品中也能生长繁殖的特性,使得其危害性更大,成为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而单增李斯特菌病又称为“冰箱病”。

单增李斯特菌不仅不怕冷,还不怕热。在42℃的环境下,该菌也能繁殖,甚至“巴氏消毒”都不能把它杀死。而且,单增李斯特菌既不惧酸性环境,也不怕碱性环境,还能适应浓盐水环境,因此几乎所有食物都可能被它污染。曾有人对我国700多种食品进行过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带菌率为3.5%,尤其生肉、禽类、生鲜奶、蔬菜类等经过冷藏冷冻处理的食品单增李斯特菌含量较其他冷藏冷冻食品高。

单增李斯特菌还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它的侵袭能力会比正常情况下高出100多倍。因此,一些原本卫生看来很有保障的食品反而会让我们与李斯特菌近距离接触。比如,真空包装食品在卫生、安全方面有了一定的保证,但同时无氧环境有时反而可能成全了单增李斯特菌。

病死率高,专欺老弱病孕幼

研究表明,高达10%的人类胃肠道对单增李斯特菌易感。单增李斯特菌进入人体后是否患病,与菌量、患者的年龄及免疫状态有关。因此这种病菌一般只对免疫受损的人(如艾滋病感染者、肿瘤患者、严重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孕妇及新生儿有致命作用。有数据表明,因感染单增李斯特菌致死的人平均年龄为78岁。一般的成年人即使感染了单增李斯特菌也可能毫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的流感样症状和胃肠道症状,并能很快自愈。故大多数单增李斯特菌病为散发病例,常常在一个地区仅有一两例发生。但近30年来,由于食品统一加工、包装,集中供应,进出口食品明显增多,因此食品污染导致的单增李斯特菌病暴发疫情时有发生。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后的潜伏期较长,平均3周,有的长达60~70天。因此,往往很难找到到底是哪一种食物被污染而引起发病。人体感染后,首先引起发热、腹泻等胃肠炎症状,但它往往不甘心仅在肠道里安居,常常先钻进血流,再攻入人脑,引起败血症和脑膜炎。病人主要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昏迷和肢体瘫痪:有时李斯特菌还会占领心脏,导致心脏内膜发炎;它还常常感染孕妇的子宫,造成胎儿死亡和流产;有时也可导致淋巴结炎、肝脓肿、胆囊炎、脾脓肿、关节炎、骨髓炎、脊髓炎、眼内炎等。总之,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且病死率相当高,除了轻症胃肠炎患者外,脑膜炎和败血症患者的病死率大多在20%-30%。

单增李斯特菌的“中国式发病”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等学者,对该院近13年来收治的38例单增李斯特菌病进行研究,发现了该病在中国的发病有一个特点:中国单增李斯特菌病具有与欧美国家类似的妊娠期感染多、胎儿严重并发症多、免疫受损人群易发、脑膜脑炎几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但与欧美国家由共同食源性污染所致、群体聚集暴发流行的发病特点明显不同,中国单增李斯特菌病例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住院病人,而且在时间、季节和病房分布上呈散发特性,无任何聚集暴发迹象,也不支持其感染由共同食源性污染所致。

李太生等学者进一步分析认为,这些住院期间确诊的病例,极有可能是寄生在其肠道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在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或肠道黏膜屏障受到破坏时入侵,进而经血液播散至全身,从而导致血液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严重后果。

因此建议,临床医生要在患者的临床表现不能排除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情况下,依常规留取相应病原学检测后,经验性选择青霉素类药物以求很好地覆盖单增李斯特菌,尤其是免疫功能受损人群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妊娠期伴有发热的急性胃肠炎。

老人、孕妇、免疫力低下者加强预防

尽管单增李斯特菌在我国的致病率很低,但是由于其病死率较高,中国疾控专家还是呼吁:食品的生产者、经销者,要尽职尽责保证食品在加工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作为消费者,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相应预防措施,尤其是老年人、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是重点预防人群。

★食物要热透、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汤、煲等食物要煮开以确保达到70℃;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李斯特菌有不怕冷的特点,因此对家用冰箱保存的食品,存放时间不要超过3天;冰箱存放的食品在食用前应充分加热,温度必须达到70℃,持续2分钟以上。

★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生吃鱼肉、牛肉、蔬菜;禁食腐烂变质的食品,生食瓜果应洗净;避免饮用生牛奶或食用生牛奶制成的食品。

★冰箱里一样有可能滋生李斯特菌。因此,建议定期对冰箱进行清理、消毒。

(编辑/东胜)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