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三结合”:让“综合与实践”活动家常化

2022-06-08

周艳霞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226600)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倍受关注,也举步维艰。从实际看,至少存在3个明显问题:第一,师生重视不够。一些教师对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往往一带而过,甚至直接跳过,更别提结合学生实际自主开发教学内容了。究其原因,在于“综合与实践”内容不用考,也不好考。教师的漠视,直接带来了学生的轻视。第二,教学目标偏离。在设计与实施“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时,很多教师习惯于挖掘其中隐含的知识点或“考点”,并不太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交流、思维发展、能力锻炼等。第三,“实践”成分虚化。用常规的数学教学方式执教“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师操作课件,学生回答提问,课堂虽然有了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热烈气氛,但缺少真正的实践活动,缺失自主、自由、开放的探索过程。这些问题,表明了不少教师一方面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特点和价值把握不准,另一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操作指导和引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应成为实现课程总目标的重要载体。可见,“综合与实践”领域不仅是沟通“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这其他3个领域之间联系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展开自主研究,增强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载体。因而,“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应该家常化、课堂化、属己化,而不能纯粹地靠“教教材”来完成。

一、课本、生活“两条线”:选好研究素材,突出综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这些问题既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由教师、学生开发。”笔者认为,在内容选择方面,应基于课程,以教材为本,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

(一)用好教材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好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资源可用。

首先,教材本身就安排了“综合与实践”活动。以五年级教材为例,上册有“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了解周围的家庭”这3个“综合与实践”活动,下册有“数字与信息”、“球的反弹高度”、“画出美丽的图案”这3个“综合与实践”活动。

其次,教材中的思考题以及“你知道吗”栏目也是很好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素材。比如,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圆的知识讲完后,有一则关于田径跑道起跑线介绍的“你知道吗”(见图1),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为什么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学校操场(300米跑道)上测量基础数据,猜想200米或400米赛跑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的原因,并猜想大约要间隔多远,然后计算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所需要的其他数据),最后测量验证。与教材中的介绍比较,增加了对“起跑线间隔多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思考。接着,让学生拓展思考:(1)200米、400米比赛时,相邻跑道起跑线的间隔一样吗?(2)3000米比赛时,相邻跑道起跑线的间隔是多少呢?为什么又回到同一起跑线上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再次,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也可以设计成“综合与实践”活动。比如,由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小数乘法和除法(二)”的“整理与练习”第13题(见图2),我们设计了“精打细算选套餐”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了解到的电信、移动、联通三大公司推出的一些优惠套餐,为指定的人选择合适的优惠套餐。教材中可以合理使用的习题素材还有很多,表1所示就是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可以设计成“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习题。

教材习题“综合与实践”

活动第25页第10题:算出这堆钢管一共多少根这样数背后的秘密第46页第10~13题:查找资料,了解地球赤道的周长、我国人口的多少等生活中的小数第55页第8题: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我当家庭小会计第67页第8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路线可走有序计数第80页第12题:根据平面图计算图书馆各边长和面积探寻平面图上的数学第104页第13题:了解国内长途电话分时段收费标准,计算应付的电话费精打细算选套餐第116页第5题:不同环境下蒜叶生长情况的观察记录蒜叶生长日记第125页第27题:测量竹竿长和相应的影长,寻找规律巧妙测高度(二)链接生活

即根据生活中能引起学生研究兴趣的话题,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比如,每当节日来临,商家都会打出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即便是在平时,商家也会创造一些机会,像“周年庆”、“年中庆”等,高举“回报消费者”的旗帜,吸引人们去消费。为此,我们设计了“理智消费——揭开打折背后的秘密”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透过形形色色的促销活动,初步接触经济脉搏,研究身边到底隐藏着怎样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切实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利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大课、小课“两平台”:加强过程指导,突出实践性

“综合与实践”活动要注重突出“做”、体现“过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显而易见,对大多数“综合与实践”活动来说,要真正“做”起来,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是肯定不够的,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为此,我们采用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即每天中午安排10分钟的特色课程活动时间,将这个10分钟的小课与日常的40分钟的大课有机融合,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做的时间和动脑想的空间,分小组、分步骤完成“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

下面以“一张A4纸中的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为例,加以说明。此次活动共分4个步骤。

第一次活动(10分钟小课),围绕一张A4纸展开“头脑风暴式”的思考:“从一张A4纸,我能想到哪些与数学、与生活有关的内容?”虽然事先没有任何准备,但学生还是在相互启发中说出了20多条相关内容(见图3)。有常规的描述:这张纸是长方形的,有四条边、四个角,是轴对称图形……有数学的延伸:我会计算它的面积、周长……还有用处的联想:可以做草稿,可以画画,可以折纸玩……在这个基础上,布置活动内容:“找一张A4纸,思考你可以研究它与数学、与生活有关的哪些问题。”这个任务留在课的末尾,让学生带到课后进行探究,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

第二次活动(10分钟小课),学生带着各自的思考进入课堂,交流讨论。有学生说一张A4纸又薄又轻,马上有学生受到启发:“对,可以研究一张A4纸有多重,也可以研究一张A4纸有多厚。”有学生说生活中还有A3、A2、B2等型号的纸,立即有学生提出:“可以研究一下这些纸为什么名称不同、A4纸是不是都一样大、A4纸之间有什么区别。”……通过讨论,形成了可研究的问题单(见图4)。由此,要求每一位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思考怎样进行研究,并鼓励学生按照所研究的问题形成相应的研究小组。这个研究同样放到课外进行,学生或查资料数据,或想办法测量,或与家长、朋友研究,方法自选,时间和空间都很宽松。

第三次活动(10分钟小课),学生在研究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或做法,商定向全班汇报的方法。这次活动既是学生交流研究方法,也是教师指导研究过程的重要阶段。学生要根据自己选择的问题运用合适的方法展开研究。“A4纸的大小是怎样确定的?为什么不设计成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的?”——这一小组的研究方法便是搜集资料进行说明。“一张A4纸有多重?有多厚?”——这一小组就要设计可行的实验、测量、计算方案,并以实验过程、数据和推理来说明。“一张A4纸最多能对折多少次?一张普通纸最多能对折多少次?”——这一小组必须进行多次试验,寻找答案……

第四次活动(40分钟大课),各小组汇报研究过程、研究成果:

研究A4纸大小的小组,图文并茂地向大家展示了他们所搜索的资料,介绍了A4纸的形成过程,并告诉大家“A4”就是根据大小来确定的名称。

研究A4纸重量及厚度的两个小组申请联合汇报,因为他们发现,尽管一开始的研究过程有很大的差异,但到后来的研究方法是共通的:都可以在测量多张纸的厚度或重量后,计算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或重量。在深入研究后,学生还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一张A4纸的重量和厚度各不相同。有学生提出,也可以利用整包的A4纸来研究一张A4纸的质量:整包A4纸的包装纸上会注明其重量,而这是指1平方米这种纸的重量,因此,计算出一张A4纸的面积,就可以求出一张纸的重量了。

研究A4纸最多可以对折多少次的小组,找了不同规格的纸做实验,发现最多能对折6次。“比预想的次数要少。”“折到6次一看,只剩一点点大,但是很厚,折不动了。”他们搜索资料发现,一般认为一张纸最多能对折8次,而中央电视台的《原来如此》栏目中曾经利用一张篮球场大小的纸,借助压路机实现了10次对折。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对折之后纸的张数变化令人吃惊:1次2张,2次4张,3次8张,4次16张,到8次有256张,到10次有1024张,对折25次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对折43次就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了。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这次“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收获。

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学生真正“做”了的、有“过程”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从而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通过资料搜索、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实际测量、真实计算、合情推理,从而透彻地分析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

三、教师、学生“双主体”:优化评价方式,调动积极性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学习结果的检验,也是对学习过程的考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针对“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特殊性,我们对每次活动的评价作了一个简单的规划。

(一)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应指向活动过程。针对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及信息的多少,处理信息、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与同伴协作的能力及方式等多方面及时给予评价。教师的评价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探究性,如“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思考”、“有独特想法”、“能与他人合作交流”、“能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等等;同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和心理疏导。

(二)学生评价

包括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每项探究活动结束后,应该给学生创造分享思维结果或探究成果的机会。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能够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首先就是一种自我肯定,而叙述的过程又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同时,通过倾听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能够发生思维碰撞,从而有所“触动”,生成“新产物”。比如,“一张A4纸中的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在交流“一张A4纸的厚度和重量”时,学生各抒己见:“一张纸太薄太轻了,平常的测量工具没法量,我们想要寻找更加精确的测量工具。”“我测重量时,先用超市里的秤去称,发现秤基本没有变化;后来到实验室找到天平,发现能称出重量了,但自己感觉读数时因为数据太小,还是不够准确。”“是不是可以多用几张纸呢?”一句反问,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在文印室看到没有拆封的一摞纸,很厚,捧在手上也挺重的。如果能测出一摞纸的厚度和重量,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张纸,用一摞纸的总厚度除以张数,就知道一张纸的厚度了,重量测量的方法应该是一样的。”同伴之间真诚、坦率的评价,使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这本身也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过程。

事实上,评价伴随着活动的开展,渗透于活动的全过程,对于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无论达成的结果如何,都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因为即使是错误的结果,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只有真正关注过程、尊重差异,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学生获得不断前行的动力。

综上所述,课本、生活“两条线”,让“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选材更加丰富;大课、小课“两平台”,给“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学生“双主体”,多元的评价使“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过程更具生长性。三个方面有机交融、相互促进,可以更好地推动“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改革。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