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品情悟理晓法——例谈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

2022-06-08

邵赟惠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226002)

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领悟。阅读感悟就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过程中,在感知的基础上对语言材料内核的接近与建构,是一个由浅人深的认识过程。它包括瞬间的直觉、灵感,更包括经过反复、深入的阅读思考而获得的理解与感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向三个方面:对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韵味的品味、对语言文字中所承载的思想内容的把握、对语言文字中所采用的表达方式的理解。简言之,就是品文中之“情”、悟文中之“理”、晓文中之“法”。

一、品文中之“情”

古诗《江雪》,诗人柳宗元借“蓑笠翁”的形象反映了自己孤独、不屈的情怀,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着较大难度。我引导学生通过主动质疑,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师看着这在冰天雪地中独自垂钓的孤独身

影,你的脑海中是不是产生了一个个小问号,你想问什么呢?

生 渔夫在这冰天雪地中钓鱼,他不冷吗?

生 他能钓到鱼吗?

生 他为什么要在这样冷的天钓鱼呢?

师 你猜猜。

生 也许他家很穷,已经没钱买米了,要用钓来的鱼去换米。(众生笑。)

生 天气冷,别人都不来钓鱼,他就可以钓到更多的鱼,赚到更多的钱。

师 清朝有一个叫朱子荆的学者读了这首诗,说了这样一段话——(PPT出示:“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如可钓鱼,钓岂独翁哉!”)

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寒冷的天气,鱼沉在水底,是几乎钓不到的,这个渔夫的目的不在钓鱼,因为如果可以钓到鱼,在这儿垂钓的怎么可能只有这一位老人呢?你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

生 那渔翁的目的不在钓鱼,他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

师 这个问题提得多好呀!你们能解决吗?(其他学生想了一会儿,并没有人举手。)

师 让我们从诗中走出来,了解一下诗人柳宗元,也许会有一些启发。(PPT出示柳宗元生平资料。)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质疑。第一次质疑,学生的注意力已牢牢锁定在蓑笠翁的“钓”上,好奇心被悄然唤醒。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朱子荆的话,让学生明白钓者的目的不在鱼,那么,其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此,引导学生第二次质疑,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加浓厚。教师适时出示柳宗元的生平,引导学生发现蓑笠翁与柳宗元的相似之处,从而水到渠成地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悟文中之“理”

《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课文,文中阐释的道理是: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样的哲理对于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来说,很难完全理解,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弯曲、退缩是懦弱的表现,是不足取的。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让理解走向深入。

师 “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课文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中雪松的形象来相一相

生 在积雪的重压下,雪松能生存下来,就因为它树枝长而富有弹性,能够弯曲,如果雪松不能弯曲,也不能存活下来。

生 柏、柘、女贞之类的树种都死去了,就是因为它们不懂得弯曲。

师 面对重压能够弯曲,就能获得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其实不仅是树,人也是这样。请同学们联系历史上的人和事想一想,你想到了谁,想起了他的什么事?(学生思考,随后和同桌交流讨论。)

生我想起了勾践,他在兵败会稽之后选择去吴国做奴仆,忍辱负重,最终报仇雪恨。如果他当时与夫差死拼到底,越国肯定早就灭亡了。

生 我想起了能忍胯下之辱的韩信。

生 我还想起了红军,他们当时和敌人实力相差很大,如果跟敌人硬拼,所有的人都会牺牲。红军长征,保存了革命的力量,才可能有后来的胜利。

生 我知道这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生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生 忍辱负重,以屈求伸。

师 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历史故事、成语和

俗语,对这句话有了自己的理解,很好!

小学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并不空洞,文中之理几乎都是借助故事中的人、事、景、物表达出来的,因此,感悟文中之理仍需从形象人手,从具体事物出发。生活是哲理产生的土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借助挂图、投影等课程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建立新旧知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此时,学生就会产生心灵的顿悟,由“雾里看花”到“豁然开朗”,深刻领悟文中之“理”。

三、晓文中之“法”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带领学生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意思是说.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感受语言内涵,又要品味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句表情达意的作用,领会文本的表达方式,习得语言技巧,要由单一的“披文得意”转向“言意兼得”。这就告诉我们,对于文本的表达方式,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琢磨加以领会,不可忽视。

《大自然的文字》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途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这样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表达方式:

师 花岗石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信息呢?

生 它能告诉我们地质的变化。

师 看看这段文字,再读读书上的句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PPT出示:“冰川不同于一般天然或人工冻结的冰,它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动。冰川也可以搬运大型石块。一部分碎石被冰冻在冰川内部,一部分则在冰川表面,它们都随着冰川一起运动。当冰川融化时,这些大块的碎石就留在了原地。”)

生 我更喜欢书上的句子,因为它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青苔比作毛皮,让我们觉得古老的花岗石就像一头大熊,很有趣。

生 我也喜欢书上的句子,因为它用了“爬”这个字,不仅让我们知道冰川运动是很慢的,还让我们感觉冰川有了生命,好像活了一样。

师 课文中还有哪些字词和“爬”有异曲同T之妙?

生 “立”、“搬”、“带”、“走”。

师 课文语言生动,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讲得很有趣味,这就是科学小品文的特点。而老师出示的这段文字,它严谨、准确,带有科学的美感,两段话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将科学小品文与内容相近的说明性文字一起出示。学生通过比较、交流、朗读,感受到小品文的语体风格,领悟了文本表达的特点,培养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为以后阅读其他小品文打下了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语言中的精妙之处——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甚至是一个标点,引导学生静心思考,多一些揣摩,多一些“玩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

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教师应适当放缓教学的节奏,给予学生充分的品悟时间,让学生真正把心沉入文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上下文、想象、比较等方式潜心会文,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体会语言文字在特定的情境中所展现的生命力,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情感相连的境界。静能生慧。此时,教室里虽是安静的,但学生的思维在涌动,恰似戏曲表演中的“静场”,正酝酿着下一轮的精彩。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