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立足黄淮学院校本导向的教改项目变革

2022-06-08

王 冰,时文中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 要:分析教改项目建设存在问题;指出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学校教改项目要立足于校本导向而转型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校级教改项目“4个原则、3个转变、2个突破、1个目标”的指导思想。实践表明,转型变革后的教改项目建设有力地引领和助推了学校的转型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校本导向;教学改革;项目建设

基金项目:黄淮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2014XJGLX1002);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研究项目(2014SJGLX320)。

作者简介: 王冰,男,教授,黄淮学院副校长,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hhxywangbing@163.com;时文中(通信作者),男,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shiwz64@163.com。

1 校级教改项目存在的症结

1.1 项目没有起于教学实践

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下简称为教改项目)是立足于自我发展的反思型应用研究,具有极强的反思性、建构性和实践性。多数地方高校高教研究工作存在研究选题的趋同化、内容的低层次化、力量的分散化和成果利用的自我化等“四化”问题。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教改项目不是从教学实际出发,没有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接地气,即教改项目没有起于教学实践、没有起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没有归宿于教学。这是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多数教育教学人员,特别是一线教师也去研究他们力所不能及的全省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体制问题、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等。教改项目表现出的任务型、自我化和职称型等问题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

1.2 项目成果没有落实到教学实践

教改项目建设要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关键是实践,根本是应用。因此,评价教改项目的建设成效不仅要从其逻辑性衡量、从其周延性衡量,更重要的是研究与建设是否贯穿于实践,能否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和推广价值。当下评价教改项目建设多是坐而论道,仅凭项目组或承担单位提供的丰厚的系列材料去评价,缺少对实践绩效的考量。这是教改项目建设存在的第二个症结。

1.3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浓度低和维度少

由于教改项目缺乏源于教学、形成于教学、终结于教学的基因,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浓度和维度,其产生的所谓“成果”缺乏实践性和可应用推广性,从而导致教改项目及其成果要么是人云亦云的理论逻辑,要么是简单化的经验总结,失之于浅。这是教改项目存在的第三个大问题。

2 校级教改项目建设转型及其成效

我们认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浓度、维度是教改项目的固有本色。校级教改项目建设变坐而论道为起而行道,变纸上谈兵为实兵演战,变主观判断为客观衡量的改革势在必行,是当务之急。

教学改革项目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引领性和推动性。为此,我们立足黄淮学院转型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着眼于教育教学问题,提出并实施了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作“坚持4个原则、完成3个转变、做到2个突破、实现1个目标”的总体思路与举措,彻底实现学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转型,以此来指导教改项目的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2.1 教改项目转型的4个基本原则

1) 研究引领。

研究引领的核心在于把具有代表性项目的建设成果转变为引领相关项目自觉设计建设的范例和驱动力的过程。这里既是对经验的总结,同时又使相关教改项目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完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自主设计和自觉设计;使教育教学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变教改项目建设的盲目性为自觉性,变自觉为坚定。通过“真题真做”式的探索把经验化的东西提升到理性层次,引领更多的教改项目建设好和应用好,避免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低层次的探索。

学校规划了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建设标准、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实践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标准与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教师教学竞赛改革、教学院系网站建设、院系教学档案建设及管理、教研室建设与教研活动管理和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运行机制等17类项目建设指南,批准了“黄淮学院应用型专业建设标准与管理研究”等84个系列项目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应用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重构、实践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等存在的问题。根据研究与建设成果,学校制订了《黄淮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条例(试行)》(院字[2012]267号)等涵盖教学综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建设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研究与改革、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等6个方面的67个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运行和日常教学在横断面和纵向线上得到了系统性规范,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进入健康的运行轨道,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实践突破。

把教学问题仅仅当作理论课题来研究显然不是我们的目的。实践突破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然后又用这种提高的质量激励教师主动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形成可持续的动力。如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体系、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教师教学水平竞赛改革、教学档案建设及管理、教研室建设等项目的研究与建设,既聚焦了一个专业、一门课程、一个学时、一个人员,又促进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从盲目性转向自觉性。通过上述措施,学校探索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经验,实现了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上的突破。

3)以点带面。

教改的项目在实践中落实,它是一个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过程,这些研究成果实际上是一粒粒种子,从种子到树木,再从树木到森林的过程。我们期望的是,种下一棵树,长出一片林。因此,我们提出一门课程实践,多门课程铺开,整个专业推进;一个专业实践,多个专业铺开,整个学校推进的新思路。

2012年学校批准的“黄淮学院课程资源建设标准研究”项目建设引领带动了“黄淮学院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以某课程为例”等40个校级教改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果现已在各教学院系开花结果,探索出适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的经验、方法和模式。据此,学校制订了《黄淮学院课程资源开发质量标准》(院字[2013]283号)。前期的建设成果带动了《黄淮学院关于公布2014年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立项项目的通知》(院字[2014]146号)中批准的141门校级重点课程建设。这141门课程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以课程资源开发为重点的重点课程。假以时日,各专业课程建设不仅在规模上能上一个台阶,还会在质量更上一个层次,积淀的经验和探索出的规律将会越来越丰富,将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学校转型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内容的重构问题。

4)制度规范。

制度不仅仅在于规范,教学改革项目及其成果管理制度改革的本身就是对教学改革的改革,是教学改革新理念得以实现的保障,是改革教学改革的理念、导向、路径、方法和保障。

因此,我们提出对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的管理规章要率先进行改革,于2012年制订出台了《黄淮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及教育教学成果奖管理条例(试行)》(院字[2012]43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校级教改项目建设“研究引领、实践突破、以点带面和制度规范”的4项基本原则和“选题源于校本、立项突出应用、研究贯穿实践、成果推进创新”的立项基本要求。

该文件注入了教改项目建设的新理念、新导向、新方法和新措施,是完成教改项目转型的法规性抓手,其成果反映了我们教改项目建设转型的前瞻性、稳定性和法定化。这种制度规范是为了逐步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从学校正逼院系、院系正逼教师和教师正逼学生转变为学生倒逼教师、教师倒逼院系和院系倒逼学校的新局面。这样一来,自上而下以及从下到上的一系列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活动将会更加顺畅,教学效益将会最大化。

2.2 完成3个转变

1)变任务研究型为自觉研究型。

教改项目建设转型后,教师从教学实践出发开展教学改革的目的性明确了、目标清晰了、积极性提高了,不为职称,而为推进自身的教学改革。这种积极性的调动会产生无穷的潜能,教师对课程、专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把握会更充分,这是一个循环互动。

2)变分散研究型为系统研究型。

学校不断梳理转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教育教学问题,规划制订出具有校本导向的,可由教师、教学组、教研室、教学院系和职能部门承担完成的教改项目建设指南,然后组织力量开展研究与建设,力图使人人都是教改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从而促进教改项目建设团队的形成,促进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从信息工程学院近年来立项的校级教改项目来看,有“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问题研究——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翻转课堂为例”“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数据结构’课程教材建设为例”等,表面上看,教师个体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具有片段性,但将信息工程学院承担的系列教改项目整合起来,对学院乃至学校来说就是系统化的研究与建设。

3)变个体研究型为团队研究型。

过去的教改项目多是任务型、论文型、职称型。现在,学校通过制度约束和从人才培养方案到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建设到课程建设,从课程整合与重构到课程资源开发,从课堂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从实践教学模式到产教融合平台,从教学运行与管理到管理机构到管理平台等系列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为教育教学改革形成闭合的体系;学校通过教师个体、课程组、教研室、专业团队等有组织、有计划和有目标地进行教改项目研究与建设。如信息工程学院通过教改项目的研究,培育建设了软件团队、网络团队、嵌入式开发等6个教学研究团队,将个体力量凝聚为团队力量。这本身也是对教改的延伸和探索。

2.3 做到2个突破

1)理论突破。

教改项目的根本问题是应用性,应用性实际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改项目是有问题导向的应用型研究,其实践突破性成果反过来又推动理论创新。3年以来,通过“黄淮学院应用型专业建设标准与管理研究”“黄淮学院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某专业建设为例”“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问题研究与实践——以某课程为例”“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标准与管理研究——以某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标准与管理为例”等系列项目的建设,学校实现了转型发展,确定了“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基础、增强后劲、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坚持创新、分类指导”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原则,“突出应用、集群发展、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突出地方性、突出应用型”的专业建设基本原则,“强化实践、开发资源、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的课程建设原则,“专业对接行业、实训扎根基地、科研结合产学、项目驱动创新”的校企合作育人基本思路,“企业命题、学生完成、双师指导、市场检验”的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基本原则,构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研协作、四创教育”等综合性人才培养平台,制订了《黄淮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条例(试行)》(院字[2012]267号)、《黄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试行)》(院字[2012]274号)、《黄淮学院课程建设管理规定(试行)》(院字[2012]268号)、《黄淮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院字[2011]147号)和《黄淮学院毕业实习管理规定(修订)》(院字[2013]159号)等成闭合体系的文件,解决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重构、实践教学等问题,促进了学校治理结构的变革,实现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创新和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上的理论性突破,引领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健康进行,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助推了中国特色的应用科技大学建设的进程。

2)实践突破。

教改项目的建设丰富了学校对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办学模式的认识,制订和完善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淀了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建设经验。如通过“应用型本科高校合作发展平台的构建与运行研究——以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建设为例”(该成果获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构建与运行研究”“某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等项目的建设与实践,学校制订了《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建设工作条例(院字[2012]42号)》和《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章程(院字 ([2012]41号)》两个文件,打造了集教产研于一体的黄淮学院创新创业园、黄淮学院科技产业园、黄淮学院梦工厂、驻马店市科技创新孵化中心等综合平台,建设了近200个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双主体”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实现了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双师队伍建设”的3个提升,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了学校战略转型。所有这些都是通过教改项目实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突破。

2.4 实现1个目标

实现1个目标是指校级教改项目要实现教改项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力图教改项目的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推动教育教学实践,回归教改项目的本来面目。

3 总结与展望

概括起来,立足校本导向的教改项目建设的转型变革,历经了以管理制度变革为标志的根本性转型、以校本导向建设内容为标志的形式化转型和以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为标志的本质化转型3个时期。

自教改项目建设转型以来,学校教师承担了29项部省厅级教改项目和366项校级教改项目的研究与建设工作,870余名教师参与了研究与建设。建设成果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120余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其他等级的省级教学成果奖35项;公开发表教学改革论文70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60篇。这些成果对学校的转型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助推作用。

像学校转型发展一样,立足校本导向的教改项目的转型变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过程。尽管我们的转型变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足。如怎样将教改项目建设切实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保障教改项目建设成果顺畅地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如何准确恰当地评价教改项目建设成果的应用绩效?这些问题尚需探索,需要进一步完善运行与监管的机制。

(编辑:彭远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