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现代化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性关联度的研究

2022-06-08

张婵娟 ZHANG Chan-juan;谭旭红 TAN Xu-hong

(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22)

摘要:文章基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首先分析了现代化高校的发展状况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着重描述了其人才培养的短板,其次分析了社会人才需求的层次及标准,再者分析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失衡,最后提出了优化高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失衡的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高校人才培养;社会人才需求;对接性;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237-03

基金项目:黑龙江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YJS017);黑龙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卓越会计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与实践》(JGZ201201252)。

作者简介:张婵娟(1990-),女,河南睢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与法规;谭旭红(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与法规。

0 引言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开发程度也日益深化。受此影响,原有的工业经济逐渐让位于新兴的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凭借信息的优势地位,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也迅速进入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面对信息主导的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理应快速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用更新的知识武装头脑,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关键性的基础支撑。但是,人才的来源终归是教育,教育层次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素质的状况。面对不断变革的经济形势及日新月异的人才需求局面,我国的高等教育并未迎头赶上改革的浪潮,与社会经济的需求“渐行渐远”,脱节化严重。基于此,亟需对此进行针对性研究并提出改善措施。

1 现代化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1.1 高校发展基本状况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起源于民国时期,建国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获得长足进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形成“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技能型大学”的格局,不同类型大学拥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即人才培养目标,其教育内容及教学实施的重点也各有差异。

虽然高等院校的类型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现代化高校“扩招”的步伐从未停止,人才培养规模也迅速扩大,高等院校的教育经历着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再到“普及教育”的发展阶段。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在教学和科研上基本实现了体系化,但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依旧困扰着国家、社会及相关家庭。

1.2 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根据不同的观察视角,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呈现不同的特点,纵观现有的研究,我们可以从教育方法视角、教育内容视角、教育目的视角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1.3 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短板 虽然我国高等院校在现代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短板,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见表2。

2 社会人才需求状况

2.1 人才需求层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运而生,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人才需求层次也呈现差异化。根据对企业的分析可知,目前企业的人才需求层次主要有专家型人才、决策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任何层次的人才都需要经过高等院校的系统培训并加以实践锻炼才能真正称为人才。

2.2 人才需求标准

2.2.1 专业化知识 企业的发展需要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实现支撑,不同类型的企业需要不同的人才,这就对人才的专业化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个务实的从业者应当在过去的求学经历中,对所要从事的行业有专业化的认知,可以利用既有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困难。

2.2.2 道德素养和责任感 道德素养是人才立业的根本,“以德为先,诚信为本”是现代精神文明社会努力寻求构建的体系之一,也是用人单位和部门择录人才着重审视的品质要素。除基本的道德素养之外,责任感也被现代企业日益重视。有责任感才有担当和执行力,担当和执行力恰恰是用人单位和部门最为重视的个人条件。

2.2.3 沟通表达能力 沟通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必须的能力之一,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具有较强沟通表达能力的人才,特别是高级别的管理岗位对于沟通表达能力的要求更高。能够通过语言和文字宣传、包装自己和所属单位人,在拥有一定实际技能的基础上,将能更快获得企业的认同。

2.2.4 工作实习经验 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相应的人才,对于补充的人才企业一般希望其能直接工作现场,即使是需要培训企业也希望能以最小的培训成本实现员工的落地。基于此,企业更希望录用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进入企业的员工目录,如果没有实际全职工作经验,实习经验对企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3 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关联度分析

3.1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关联度的失衡分析

3.1.1 高校规模化教育与社会人才质量化要求失衡 高等院校管理者基于功绩考虑往往忽视学校真实的办学实力,追求学校的规模化与综合化,多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实现地方高校的整合兼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与学校周边硬件设施,拼凑学校教学资质申办更多的专业门类。学校的此类行动,并不能根本上改善学校人才培养的状况。社会化企业对人才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人才的实际技能有更为明确的规定,并不只是限定于其来自某种层次的高等院校。这就造成高校规模化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供求失衡。

3.1.2 高校学科设置滞后化与社会人才需求快速更新化失衡 中国高等院校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往往致力于追求学科门类全、基础规模大的办学方针;其中关于学科门类的设置上,要实现学科专业的稳定需要一定规模的人才、物质及财政能力的扶持,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才得以实现。一旦达成学科的设置,该学科的人力、物力、财力配置则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持续性的行为。而社会的人才需求往往是基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世的人才需求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状态,是对当下的写照,具有多样性和即时行。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也在努力寻求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但结果还是无法对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客观上造成了高校学科设置与社会人才需求快速更新化的失衡。

3.1.3 高校毕业生期望值偏高化与社会人才价值偏低化失衡 经过几年的大学教育,高等院校的学生普遍经历了专业化学科的熏陶,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容否认的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掌握了相当一部分非大学毕业生难以接受、理解的专业知识,对新事物有了更快的认知和接受速度。正是如此,很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道路充满了高期待,他们更多的是向往“时间自由、环境优越、薪水丰厚”的职业,但是这显然与“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不相符。经过数年的高等教育规模化扩张,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涌入职场,受学生专业结构、职业素养的影响,基于人才市场的供求状况,社会人才需求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估值更接近实际状况。这就形成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期望值高于社会可提供的价值的状况。

3.2 现代化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性的改进路径 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对接性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学生及社会多方面的努力。

3.2.1 政府:建立宏观调控机制,引导人才供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当下,政府应当努力做好“经济发展的守夜人”,从宏观调控的角度调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抑制不合理经济因素的衍生。同时,将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方针及时向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公开,以此让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至于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使高校培养的人才得以为社会所接纳,使高校真正称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和智力来源。

3.2.2 高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在确定学校的发展规划时,不仅应当参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以确定社会的人才需求状况,更应当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基于学校的教师资源、财政能力等硬性条件合理优化学校的中长期规划,应当摒弃“综合型”“规模化”的传统发展道路。简而言之,高等院校的发展应当抓住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契机,基于社会经济发展、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走特色化的人才培养道路。

3.2.3 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更新就业观念 身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对象,高校学生在进入高校伊始就应当结合自身兴趣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确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校期间,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本指导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锻炼,以为后期踏入社会做好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储备。在不断提升个人素质的前提下,实时更新就业观念,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杜绝因循守旧。

3.2.4 社会:开展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对接 作为高校人才的最终接收方,社会化企业会承担人才质量优劣的最终结果。为实现人才的最优利用,社会化企业应当深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要实现这一点最好的选择便是开展校企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更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从简便的“订单模式”到“产学研”合作,再到最新的“产学研用”,不同的合作模式对应不同规模和形式的企业。无论哪种形式的合作,社会化企业都可以将合作的核心定位于自身需求的人才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为企业准备充足且合适的人才资源库。

4 总结

社会经济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人才的持续性供给是经济持久繁荣的根基。高校作为人才的最大来源,应当努力摒弃自身体制的弊端,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及其对人才的现世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力求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构建校企合作环境。只有社会的各方参与进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高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性的关联度。同时,本文的研究着重考虑高校和企业两大因素,对其他各种的影响因素并未充分考虑,这是在后续研究中应当注重改善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贾汇亮,黄崴.论高校专业设置预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1):7-11.

[2]李一鸣,郝鑫,付晓红.高校德育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J].价值工程,2013(24):240-241.

[3]陈建香,王湘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4(01):14-16.

[4]霍艾湘.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2):110-111.

[5]罗珊,蔡泽丰.广东省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130-136.

[6]李一鸣,常亮,郝祁霞.高校德育实践缺位的原因分析[J]. 高教论坛,2013(08):17-18,37.

[7]张骏.知识经济时代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思路探讨——面向企业竞争力的提升[J].江苏科技信息,2014(21):13-15,21.

[8]李一鸣.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转型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30-32.

[9]宋立秋.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J].中国外资,2013(22):230.

[10]姚洁,徐莉.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13(12):76-79.

[11]李一鸣,张波,温凯. “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体系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2013(13):194-195.

[12]黎安娟.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07):176.

[13]王晓芳.基于企业人才需求视角反思大学课堂的“教”与“学”[J].企业研究,2014(18):85-86.

[14]王娟.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制度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01):122-126.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