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刑法实质解释论与形式解释论的透析和批评

2022-06-09

  摘 要 刑法中的任何法律和发条设置都要内容和形式形成统一,更是要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其实形式解释论以及实质解释论只能是流于形式的伪命题,进而刑法自颁布的那一刻起就具有凝固性,加之社会现实也是流动的整体,那么主体的解释和客观的解释也就不具有绝对性。本文主要探究刑法解释过程中,但是究其实质是要建立逻辑思维过程,让逻辑思维处于一般规律中,并且归纳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做出初步判断。 

  关键词 刑法实质解释论 形式解释论 透析 批评 

  我国的刑法在发展中明令规定刑法的原则性,所有的解释或者执行都需以该原则进行支配和约束,也就是说刑法的文本解释需要运用文义解释,该解释方法有严格的限定,每一句话都要做好标注,不能随意篡改,解释的原则是要对该词语的字面解释进程不违背社会伦理的及时。由此能够了解大凡是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行为都不能受到必要的惩处。即使行为类似,但是在没有明文固定的前提下都不能进行惩处。刑法的法定原则主要是对犯罪进行法定化定量,也就是为公民提供合理的行为规范,让公民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有较高的界定和预见,也就是了解什么行为能够推行,什么行为是坚决不允许的。所以刑法的解释要让价值观中立,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一、刑法解释的切实方法 

  (一)严格的解释边界划分 

  需对刑法进行形而上学的解释,即确定标准以后对涉及的案件做规范化评价,这是任何一个刑法解释者需要具备的思维模式。例如,故意杀人罪名的对象是人,那么关于“人”的解释即为根据中国人的理念或者根据中国的国情确立的概念,也就是人是从出生到大脑死亡的过程,那么排除在人以外的就是胎儿或者已经脑死亡的人,当前这种解释符合中国的约定俗成,因而是固定的不能随意的变更,如果将没有出生的胎儿判断为人,那么就要详细探究胎儿的成型时间,或者说对于脑死亡的人,也要详细探究应不应该将其解释为人,然后才能判定这两类是否存在社会危害性,如果之前的问题没有详细探究清楚,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探究无任何意义。 

  (二) 刑法主观解释法 

  刑法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内,由此就要通过语言做解释,语言必然存在模糊性以及歧义性,但是由于现代刑法需要设计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因而规定中就要将其数字化,否则很多内容将无法判定。数字的准确性特点,是不会发生太大歧义的,由此就要运用主观解释的方法解释刑法,例如在刑法中明确的规定贪污受贿的定额为5000元,但是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十年前的5000与现代的5000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从刑法法律规定上判定5000元就要获罪,但是从客观规律上出发,就可能不定罪。根据上述事件阐述了解到,社会经济的飞速前行,部分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现实发展,但是在法律没有做出新规定之前,除了立法解释,其他的任何解释,及时符合社会客观性,但是也能奏效。关于法律落后这一状况的解决需要由“废、立、改”等方式进行处理,刑法不能随意改变法律设定好的精确性。 

  二、形式解释论的批判概述 

  形式从字面解释即为外形或样子构造,与事物的构成材料有着本质区别,也就是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外形表现形式。但是刑法中任何法律条文的设置都要统一即与内容和形式一致,形式解释究其实质就是解释存在的法律条文,通过外在的文字形式挖掘内部的深意。但是这里需要切忌一点即形式解释要将奖罚形式看成是底线,也能解释为谨慎或者克制法律,这就要对法律存在着谦虚和尊重的态度,法律的存在意义就是不可侵犯性,也就是法律执行殿堂的神圣,中国文化解释的最好例证是在法院或者法律机构门前设立两个神兽,代表着公平和正义。但是法律的执行主体和针对主体都是人,因而在解释的过程中,形式主义被定义域案件事实与法律条文的内容匹配,但是没有解释实质性内容,由此解释有错误的嫌疑,如若无形式条件的可惩罚性就必然会缺失形式违法的条件,但是刑法的可罚性其关键要素需要依附于形式违法性这一犯罪本质要素。 

  任何思维形式都需要内容填充,如若无思维形式存在,那么思维内容就不能被人获悉,刑法条文从某种意义上观察也可以被判定为思维的结果,刑法条文虽然枯燥但不是形式,是需要有实质内容加入的,那么条文的文字表述以及意义含义就是其内容。内容即事物构成的所有内在总和,涉及的内容为事物的内在矛盾以及这些矛盾决定的事物发展特征和运动过程等,由此出现的形式解释就是根据当前的法律法规形式,确定基本的理论和概念,并且挖掘构成这些条文形式的所有内在要素,这也是文意和字义的最好边界,并以此为基础判断事物。 

  三、实质解释的剖析 

  (一)中国语言文字分析 

  实质一词在词类演变中发生了大的变革,由此能够运用在多种场合内,多数情况下需要对应程序,有时候是对应表象但有时候对应形式,由此在讨论实质这一内容的时候,就需要了解实质的含义,现在我们涉及的解释就是使用中探求对法律的规范,一旦实质进入到事物本质认识要求的时候,就会出现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列特的情况,由此就能涉及到关于观察者和观察事物的角度,进而他们持有的立场和依据都是观察问题的出发角度。现代的成文法规中,刑法体现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意志,但是表现形式主要是借助于法律的专有名词进行解释,每一个法律的专有名词解释的概念具有较高的表现形式,虽然人们一直追寻概念的精准,但是这就犹如人类思维上的“乡愁”,可望而不可即,由于语言自身就带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是任何方式都无法改变的,人类只能像推进巨石的西西佛斯一样,思维不断的走在前行的道路。 

  (二)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路径分析 

  刑法的解释需要刑法的运用中得以实现,这里刑法被看成是规范形式,并且很多内容在客观世界上得以确立,就如同婴儿和母体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一旦脱离母体婴儿即使行为不便,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思维,更与原有的母体脱离生存意义。人类社会存在刑法的关键是要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的利益与既定的秩序,两者可以看成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存在,所以相辅相成,共同存在。但是从人的角度考虑,任何人不同在统一时空下看到一个硬币的两面,所以关于两者的轻重缓急就成为社会争论的主体话题,多数情况下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结语 

  刑法的全面解释有其必要性,但是刑法解释的高度统一让刑法规定在范围内,也就形成捉襟见肘的形式,但是这不能成为实质解释和形式解释的冲突以及矛盾,关键点是如何在形式解释下开展抽象的文本和内涵挖掘,任何国家在发展中都会经历功利主义、逃避主义的理念的影响,由此这里充当法律执行者的法官个人的担当以及社会荣誉评价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高仕银.形式与实质:刑法解释论的进路考察及选择.当代法学.2012(9). 

  [2]王昭振.刑法知识转型与实质刑法解释的反形式主义.法学评论.2013(5). 

  [3]王超、胡延鹏、牛新生.罪刑法定视域下的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之争——以教师虐童入刑为视角.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5). 

  [4]郭琦、杭晨辉、白阳.刑法适用走向方法时代之路——刑法适用方法研究回顾与前瞻(1997-2014).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9). 

  [5]魏东.刑法解释论的主要争点及其学术分析——兼议刑法解释的保守性命题之合理性.法治研究.2015(4).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