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台湾废除死刑进程及其启示

2022-06-09

〔摘要〕台湾废除死刑之渐成体现在:在实体法层面,通过一系列修法来限制和逐步废除死刑;在程序法层面,对死刑案件适用更为严格的诉讼程序。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民间团体“三位一体”的积极推进,是台湾废除死刑之推动力量。台湾死刑的废除进程启示我们:重视废除死刑资源的整合,形成合力;注重社会民众启蒙,以个案引导民意,在注重死刑被告人权益保护的同时,提升对被害人权益的关注和保护。

 

  〔关键词〕台湾,废除死刑,民意,死刑存废之争

 

  〔中图分类号〕D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14)02-0121-04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死刑存废之争浮出水面,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其废除死刑进程取得巨大成就,被视为亚洲废除死刑标杆。由于两岸在文化上的一衣带水,经济上的互融共生,台湾的经验无疑对大陆死刑改革乃至废除死刑有重要启示。

 

  一、台湾废除死刑之渐成

 

  (一)在实体法层面,通过一系列修法来限制和逐步废除死刑。具体而言:首先,废除绝对死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台湾存在65个绝对死刑罪名,占当时所有160个死刑罪名的41%。绝对死刑在司法适用上毫无转圜的余地,是限制及废除死刑的第一道关卡。1999年,台湾修改强奸杀人罪的刑罚,将绝对死刑变更为死刑或无期徒刑;2002年,掳人勒赎而故意杀害被害人的行为也被排除适用绝对死刑;2005年,又将单行刑法《儿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条例》中“性侵犯儿童及少年而故意杀害被害人”的行为由绝对死刑改为相对死刑;2006年,第十七次刑法修正,修改海盗罪且故意杀人以及海盗结合罪处绝对死刑的规定,又将《妨害国币惩治条例》第3条、《陆海空军刑法》第27、66条规定的绝对死刑,改为相对死刑。〔1〕(P470)至此,所有绝对死刑条款均被修正,死刑成为一种选择刑。〔2〕(P1)其次,消减死刑罪名,限缩死刑适用的对象。2002年,废除包含有大量死刑罪名的《惩治盗匪条例》,2005年,第十六次修正刑法,最终由1990年的160余个死刑罪名减少至33个。最后,完善“后死刑时代”的配套制度,提高有期徒刑的上限,收紧假释与减刑的空间。2005年将有期徒刑的上限从20年提高到30年,将无期徒刑的假释门槛一律提高至25年,规定重罪累犯等不得假释;同时,排除“死刑者”减轻为有期徒刑的可能。〔3〕(P95)

 

  (二)在程序法层面,对死刑案件适用更为严格的诉讼程序。一是,我国台湾的刑事诉讼实行三审终审制。较之于二审终审,对死刑而言无疑意味着多了一道安全阀;二是,拓宽死刑案件被告人的救济途径,除通常的上诉和申请再审之外,额外增加强制上诉制度和非常上诉制度。台湾刑事诉讼法第344条规定,死刑案件,即使被告没有提出上诉,原审法院也应该提交上级法院审判。这种强制上诉制度有力地保证死刑案件的公正判决。〔4〕(P171)第441条还规定了非常上诉制度——检察总长若发现死刑判决有误,依职权应当向最高法院提交上诉。此举会导致暂缓死刑命令的签发。三是,可以申请释宪,申请“监察院”调查以及申请赦免。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从理论上讲,可以做到无限次申请,从而达到暂停死刑执行效果。四是,修正后的台湾刑事诉讼法和监狱行刑法还规定,若死刑犯处于心神丧失状态或是处于怀孕时期,抑或是在某些特殊纪念日(包括亲属丧葬之日),均暂停死刑执行,更是将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人情伦理内化,利于社会和谐气氛的营造。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程序上还做了特别规定,即死刑必须经司法行政最高机关令准。2006年至2010年,正是施茂林、王清峰两位“法务部长”拒绝签署死刑执行令,死刑执行在台湾得以暂停。此举虽引发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行政长官可以藉由此条规定在某些特定情境中,以个人之力,暂停死刑的执行,可谓台湾死刑执行上的独特风景线。

 

  二、台湾废除死刑之推动力量

 

  与大陆类似,台湾的死刑废除深受治乱世用重典政策以及朴素报应观念的影响,前者支配着立法者的决策惯性,不敢轻言废除死刑;后者则广泛而深度地存在于普通老百姓的世界观中,保留死刑依然是台湾的主流民意。2012年,“法务部”调查发现,台湾民众反对废除死刑接近80%;2013年的台湾中正大学民调亦表明,九成民众明确表示反对废除死刑。〔5〕即便如此,台湾仍然努力践行“逐步废除死刑”的刑事政策,在死刑废止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除了前述限制死刑的制度构建以外,其死刑判决人数长期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2002年7位,2003年6位,2004年7位,2005年8位,2006年11位,2007年5位,2008年3位,2009年13位,2010年4位。〔6〕(P197)从死刑执行人数上看,从1991到2000年,台湾有277人执行死刑,但2001到2010年间已减到36人,减少了87%。〔7〕究其原因,在于台湾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民间团体“三位一体”的积极推进。比如,政府官员中的代表人物王清峰,这位前“法务部长”,公开支持废除死刑,并拒绝在死刑执行令上签字,使得任内无一人被执行死刑;而学者中,则以苏俊雄等一大批教授为翘楚,多次撰文抨击死刑违宪,谏言死刑改革。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民间团体主导的废除死刑运动,通过个案救援以开启民意,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凝聚共识,推动着死刑废除的全面、有序运作。上世纪80年代末,民间团体就开始关注死刑问题,1989年,台湾人权促进会通过当时的“马晓滨案”表达其废除死刑的坚定立场,这是民间团体经由死刑的个案救援,对死刑制度进行挑战的第一个个案,并塑造出废除死刑进程的雏形。其基本主张为:在司法层次方面是依据法律进行辩护、提出上诉以及声请释宪等,在立法方面则是通过请愿,试图促使立法院进行法律修正。在行政方面就是提出特赦请求。其路径为,透过组织的力量并结合相关资源,来举办研讨会、记者会、座谈会等,向社会各界阐述废除死刑的理念,并指出判决的不合理之处,再透过媒体的报导,激起舆论响应,形成一定的社会压力,督促政府作出解释或者修正法律。此后大部分的死刑救援个案,都采取类似的模式,反映出废除死刑同时具备了司法、立法、行政以及集体行动的内涵。随后的“刘焕荣案”,更是进一步推动了绝对死刑的废除。到了1991年的“苏建和案件”,各团体临时联合成立“死囚平反大队”,举行大规模游行和召开记者会,主要采取直接诉诸民众,获取民意以达到重审的方式。受此影响,时任“法务部长”马英九拒绝签署死刑执行令,这是台湾首次“法务部长”的死刑执行令拒签行为,为以后行政停止死刑标立先例。此案还开启了民间团体从冤狱的个案驰援转向对死刑本身的思考,也奠定了其后以死刑疑案作为质疑死刑存在合理性的路径选择。1998年“周峋山案”中,民间团体发现死刑执行程序瑕疵,对此进行激烈抨击和质疑,使得《审核死刑案件执实施要点》最终出台,规定死刑案件若仍在再审及非常上诉的程序期间,最高检察署不得报请执行死刑。这是废除死刑活动首次对死刑制度产生实质性影响。通过上述具体案件的介入,诸多民间团体认识到,鉴于废除死刑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必须成立一个固定的联合组织来应对,以统一行动,减少内耗,争取最大合力。所以,2003年,集聚各民间团体的“替代死刑推动联盟”成立,并于2005年更名为“废除死刑推动联盟”,更为明确、清楚地表达了其废除死刑的终极诉求,台湾废除死刑进程也因此进入新时期。

 

  梳理台湾废除死刑进程的经验做法可知,正是由于台湾废除死刑进程的着力点遍及社会底层、中层乃至高层,各阶层良性互动,形成了最广泛的推动力量,共同涤荡着台湾对于死刑的观念认知和司法实践,其主体之多,范围之广,力度之深,俨然形成可持续的社会推动情状。

 

  反观大陆,废除死刑的学者为数不少,文章亦汗牛充栋,但很多时候都是间歇无力、流于口号的讨论,而死刑牵涉面极广,异常复杂,光靠几个学者,几篇论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从近几年的大陆司法实践来看,虽然出台了限制死刑的相关的证据法则,刑法修正案八也对有期徒刑的上限以及假释、减刑做出了修改,为废除死刑进行前期铺垫,有一些进步,但总体上力度不大,几近停滞,个别死刑冤案仍然疑窦重重。且最为重要的是,鲜见全国性的专门推动废除死刑的组织,民意也没有得到长期理性的指引。正是没有台湾高度社会化的推进模式,又限于自身能力,无法在民意上期待突破,大陆部分学者变更策略,企图通过忽视、绕过民意来推动废除死刑——着力论述民意向来对死刑有着各种复杂的情绪,民意不是废除死刑的必要前提。并以欧洲国家为例说明,虽然民意不支持废除死刑,但在立法废除死刑后社会并未有大的震荡,比如,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废除死刑的时候,民众反对与支持的比率是2∶1;〔8〕(P145)在德国死刑废除之时有74%的民众支持对谋杀罪判处死刑,仅有21%的人支持废除死刑。但到后来,遇到特别严重的犯罪事件,支持死刑的比例也只是短暂提高。而且,没有任何德国主要政党支持恢复死刑。〔9〕(P35)这部分学者内心深处怀有这样的意识:“社会的进步本来就需要仰赖一批人的率先推动。如果说什么改革都要诉诸民意,民意经常是保守的,经常是要等改革先做了,民意才会跟着改变。”〔10〕暗示立法者可以逾越民意,做废除死刑的精英决策。但主流观点认为,重视民意是现代刑事法治乃至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不可僭越。笔者也认为,精英路线所蕴含的、个人内省式的文明观念很难对死刑有实质性的颠覆,也很难说这种个人行为跟民主理念没有冲突。寄希望于个别立法者跨越民意废除死刑,其合法性大可质疑。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