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汉武帝时期新经济政策成因分析

2022-06-08

  【摘 要】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汉武帝时期是社会和经济都取得很大发展的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很多对于后世有重要影响的治国方略、经济政策等。汉武帝在位54年,是我国历史上临朝时间较长的一位皇帝,其在位期间其对于国土的保护和扩大以及其对于整个国家的治理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他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对大汉朝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历朝历代经济政策也有着深远影响。本文根据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背景以及在当时所出现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新经济政策的成因进行详细的简单分析。

  【关键词】汉武帝;新经济政策;历史事件;成因

  经济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保障和支持作用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不容质疑的,不管是文化、政治还是其它,离开经济的后盾力量就必然无法发展,汉武帝正是认识到经济的重要性,所以在其在位期间,不断推行新的政策以发展经济,事实也证明,正是这些经济政策使得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大统一时期”,国家呈现出一片繁盛景象。汉武帝时期政策的推行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很多历史事件推动的,根据这些历史事件分析汉武帝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形成对我国历史研究以及当代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汉武帝时期的新经济政策简介

  在上面多提到的背景之下,汉武帝开始不断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在这一时期出现并发展的经济政策主要有:盐铁官营,政府专卖;均输法、平准法的实施;统一制造货币,规范流通规则;增加赋税等。其中“盐铁官营,政府专卖”对于汉朝和之后的各个朝代都有较大影响,它将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盐和铁的买卖权集中到国家,极大的丰富了国家财政的来源,也减少了盐铁专卖中商家的倒转利息,对于整个汉朝的经济建设非常有帮助。而“均输法、平准发”的实施减少中间利益流失、提高贸易效率的同时也规范了整个汉朝的贸易秩序,有利于经济的稳步发展。统一货币和增加赋税等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也在多方面缓解了汉朝的经济困难,推进了汉朝的经济建设。

  二、新经济政策的成因

  历史的发展证明,任何一时期的治国方略或者某项发展政策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它有很多的历史因素使得这些内容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汉武帝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出现也不例外。

  1.新经济政策推行的背景原因

  汉武帝时期创造了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繁荣复兴的景象,但是在汉武帝之前,汉朝的发展并不景气,秦始皇的暴政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发展的瓶颈,虽然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也提出了很多治国方略,但是在在“无为而治”的思想影响下,国家的发展并没有什么起色,其后的汉文帝也只是更多的重视节俭,而没有采取积极的发展措施。这样,到了汉武帝刘彻即位之时,国家的财政已经出现很多问题,经济发展也非常不景气,此外,根据史料记载分析也可以发现汉武帝是以为非常有抱负的皇帝,扩大边疆领土过程中巨额的军事支出也需要经济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经济以增加国库储蓄,提高财政能力成为汉武帝治国的第一要务,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汉武帝开始尝试改变国家的经济发展策略,推行新的经济政策。所以说,汉武帝时期推行新的经济政策的背景可以概括为三点,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公共支出的需要,发展军事的需要。正是这样的背景成就了汉武帝对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2.以历史事件说明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具体原因

  (1)“无为而治”和“罢黜百家”是推行新经济政策的基础性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汉朝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于儒家文化的尊崇,因此就有了汉朝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更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而这一思想又深得汉武帝的的喜欢。“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但是其推出者是孔子,根据《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为舜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由此可见,无为而治是孔子针对治国提出的一种策略,我国历史上汉朝皇帝对于儒家思想的追随是最为痴狂的时期之一,不管是汉高祖还是汉文帝甚至汉武帝,他们都在很大程度上尊崇着儒家的治国之道,这样,“无为而治”就成了他们重要的治国思想。而“罢黜百家”是汉朝对于儒家文化推行的集中表现,通过对于其它学派的压制来实现儒家文化一枝独秀。简单看来,“无为而治”和“罢黜百家”对于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的形成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事实上,它们是汉武帝推行新经济政策的形成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文化对于经济具有反作用,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导下,汉朝成立初期国家开始了休养生息,这样,百姓的基本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生活和生产秩序也基本稳定下来,但是,儒家思想相对来说“柔性”很强,以“无为而治”来讲,它所推崇的是一种君主不作为实现国家的治理的一种方式,这样,百姓自由发挥自然是多了,但是整个政府就很容易失去保障。所以,在汉武帝时期,百姓的温饱问题虽然已经得到解决,但是国库储备严重亏空,这样下去,国家就很难在维持,所以,提出新经济政策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困局就成了必要的选择。由此可见,“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和“罢黜百家”崇儒的政策是推行新经济政策的基础性原因。

  (2)“七国之乱”是推行新经济政策的直接原因

  楚汉相争时,刘邦迫于形势的压力,将部分权力分给了异姓王,这为“七国之乱”的出现埋下了隐患。“七国之乱”,也称“七王之乱”,发生在汉朝汉武帝之前的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为中心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不满国家削减他们的权力,参与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国,因此这场叛乱被称为是“七国之乱”,在这场叛乱中,皇室为了平息叛乱,巩固政权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就使得原本就不宽松国库雪上加霜,这样就增加了国家的治理难度。“七国之乱”虽然平息了,但是皇权的力量也被削弱了不少,国家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国家的发展举步维艰。

  待汉武帝即位之时,“七国之乱”的影响并没有消失,整个汉朝并没有走出这样的经济困境,可以说,“七国之乱”带来的的疲病为即位之初的汉武帝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因此,汉武帝想要有所作为,强大国家和政权,巩固自身的帝位,就必须解决当时最大的问题,经济和财政的问题。再加上之前几位皇帝“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下,国库日渐空虚,使得汉武帝深刻认识到发展经济的必要性。这样,汉武帝就开始充分调查当时的国家基本情况,对于商事活动也做了详细的考察,之后就开始尝试改变原有的经济管理的方式,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可以说正是因为“七国之乱”给汉朝的经济造成的损失促使了汉武帝推行新经济政策,所以,笔者认为“七国之乱”是汉武帝推行新经济政策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