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航运产业应对变革需创新合作

2022-06-08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贸易流向都在不断的变化,航运业服务于经济贸易,因此,经济领域的变化也一定会对航运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航运产业的内外变革
  未来国际航运业将产生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外部和内部两大方面。
  --航运产业外部的变革。航运业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的变化息息相关,未来产业外部环境对航运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对航运业复苏步伐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出现了一些比较大的调整,世界经济正在形成新的格局,这对航运业的复苏进程会产生深刻影响。这一点在主要经济体中都有体现:比如美国经济虽然在短期内出现了回暖势头,但深层次的调整不可避免,公共部门改革难度加大、政府财政危机比较严重,制造业布局也出现了新的调整等等;欧洲经济由于深陷债务危机,它的银行系统、货币政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都面临改革;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调结合、转方式"的经济主张,中国经济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更侧重追求质量、效益、可持续;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等。以上这些调整和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国际航运市场的复苏进程,在新的经济驱动因素形成之前,经济转型期的冲击将会推迟航运市场的复苏。
  二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再平衡将加剧航运市场走向分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不断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反映了对经济全球化的一些新的思考。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比以往更加活跃,典型的比如欧洲联盟(EU--EuropeanUnion)、跨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PartnershipAgreement,TPP)(NAFTA-NorthAmaricanFreeTradeArea)、非洲统一组织(OrganisationofAfricanUnity)、南美自由贸易区(SouthAmericanFreeTradeArea)、东盟自由贸易区(ASEANFreeTradeArea)等,也因此形成了很多经济的局部热点。这些特点会对推动航运细分市场加快分化,也就是说,在时间确定的前提下,航运市场中的机遇在空间上的分布更加的不平衡。
  三是全球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将冲击航运业传统的经营模式。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包括财政的、金融的、结构性的、技术性的等方面,各类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重新配置,特别是贸易资源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典型的比如原油等大宗商品的贸易结构打破了传统格局,美国的页岩气革命降低了对石油的依赖,进而导致了全球石油贸易在流向、流量上的重大调整;另外还有新市场、新技术、新船型的出现,这些方面都将对传统的航线布局、资产结构、客户界面、市场营销等环节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最终会对航运业传统的经营模式提出转型要求。
  --航运产业内部的变革。本轮危机对航运业的影响是最为严重、最为广泛、最为持久的一次。未来几年,航运产业内部的变革将重点围绕两大主题展开:
  一是围绕"过剩运力的消化"来展开。虽然未来几年新船交付逐渐下降,但由于运力交付的历史累加效应,在经济增长缓慢的大背景下,运力过剩的局面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明显的缓解。
  一方面,航运市场运力规模远远大于从前,市场供给要素快速增长,目前全球集装箱船队规模为1690万TEU,为十年前的268%;干散货船队规模为7.07亿载重吨,为十年前的237%;油轮船队规模为5.03亿载重吨,为十年前的167%。结合货运量的增长情况看,航运市场的供给方面已接近饱和状态。
  另方面,低船价总是能带来造船的冲动,今年的价格又重新推动了市场上抄底造船的热情,比如到9月份,新船定单同比增加了165%,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肯定会延长过剩运力的消化进程。目前,干散货船队市场过剩率为26.6%;油轮船队市场过剩率为14.7%;集装箱船队在亚欧航线市场过剩率为25.9%。在全球需求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过剩运力的消化可能会表现为长期性、反复性。
  二是围绕商业模式的重新确立来展开。经过本轮航运业调整,航运企业都想找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主要的做法是从不同的角度来优化传统的经营模式:比如从资源配置方面,更加关注全球网络化资源配置模式;在降低成本方面,力图建立成本控制的系统化、长期化、战略化模式;在提升服务方面,也有一些大家看好的方式,比如打破服务同质化、避免"价格战"、提供个性化定制、全程解决方案等;在加强合作方面,合作主体从以往船东之间扩展到与船东、货主、码头、金融机构等多层面的广泛合作,合作方式也越来越多了。这些现象表明,航运企业新的经营模式还在形成过程中,今后可能会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二、航运业合作的"三个创新"
  面对以上变化,合作共赢是今后推动航运业走向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最佳路径。关键是要不断创新合作理念、合作模式、合作层面。具体可以概括为--合作的"三个创新"。
  一是创新船东之间的合作。
  首先是要避免"破坏性竞争",打破"同行是冤家"的传统观念,不搞"运力竞赛"、不要视同行为对手,因为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下,个体的市场行为在影响别人的同时也会影响自己。所以在做市场决策时要保持理性,合则两利、争则两害;金融危机以来的无序竞争带来很多深刻的教训,一度出现了全行业性亏损,值得反思。其次是要找准合作的共同价值点,通过合作,不一定要追求庞大的船队规模、巨大的市场占有,而是应把共同降低成本、共同提升技术、共同创新服务模式等共同利益做为价值点、出发点,然后把各自的优势集中起来,实现一家公司难以达到的目标,这是船东之间谋求合作的价值所在。
  二是创新船东与相关方之间的合作。
  航运相关方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群体,但船东与相关方的合作不是要四面出击,到处结盟,而是要有所侧重:一个是侧重于企业公信力的提高,重点是要与政府机构、行业监管部门的对话沟通,争取政策的支持;同时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社会机构加强合作,增进公众的了解与信任,通过合作来提升企业的社会信任度。另一个是侧重于企业的品牌渗透力,船东以往的合作多数还是停留在与航运相关产业的合作上,比如与货主、与码头、与修造船等上下游产业合作占了多数。但随着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产业交叉的特征更加明显了,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合作越来越多了,航运企业的横向合作成为了新的趋势,这也表明船东在产业链上通过合作走得越来越远了,品牌渗透力也更为广泛了。这既是航运企业核心能力强的体现,也是船公司核心能力提高的一种方式。
  三是创新船东与客户之间的合作。
  首先要在合作理念上不断转变。以往的合作双方往往倾向于争夺主动权、决定权,导致关系紧张、决策失误甚至合作解体,其实只要能在合作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只要合作的结果是有利于双方的,做出任何让步都是合理的,这就需要在竞合理念上做一些调整。其次要着眼于合作的长期性,不要只看眼前利益,不要做"一锤子"买卖,一直以来,船东与客户之间总是随着航运市场的高与低,处于"你输我赢、交替变换"的不均衡状态下,不能找到利益的平衡点,说到底是一种恶性循环。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没有把长远利益、共同利益放在合作的首位,所以也很难保持一种良性发展,合作还是要讲长远。再次就是创新服务方式,讲求服务质量。这是没有止境的一条要求,对于航运这样的传统产业来说,企业追求赢利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产业的创新升级,二是寻找新的替代产业。很显然,创新是当前乃至今后航运公司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也是提高行业回报率、推迟航运进入衰退期的有效途径。所以要把服务模式的创新做为与客户合作的核心层面,比如努力实现个性化定制等服务模式的创新,既是船公司的责任,也是船公司对于客户的价值所在。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