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不同肥料对蓝莓营养生长的影响简析

2022-06-09

  摘 要 近年来,国内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以年均50%的速度递增,种植面积位于世界第二,但蓝莓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却不高,究其原因,与蓝莓的种植技术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对于蓝莓的施肥管理技术不达标有关。蓝莓喜铵态氮肥,寡营养而且嫌钙果树,对施肥反应敏感,肥料选择不当或者使用不当都会引起的蓝莓生理生长出现变化。从适用于蓝莓的肥料种类进行分析,并进行试验,得出有机肥可以有效保证蓝莓的营养生长,为蓝莓的开花结果提供前期的营养保障。 

  关键词 肥料种类;蓝莓;营养生长 

  1 蓝莓的生长习性及需肥特点 

  1.1 蓝莓的生长习性 

  蓝莓属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灌木丛生,树高差异悬殊,高可达10 m,栽培中常控制在3 m左右;高丛蓝莓树高一般1~3m;半高丛蓝莓树高50~100 cm;矮丛蓝莓树高30~50 cm。叶片互生,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蓝莓在入冬前落叶,兔眼为常绿,叶片形状最常见的是卵圆形。大部分种类叶背面被有绒毛,有些种类的花和果实上也被有绒毛,但矮丛蓝莓叶片很少有绒毛。蓝莓的花为总状花序。花序大部分侧生,有时顶生[1]。花单生或双生在叶腋间。蓝莓的花芽一般着生在枝条顶部。果实属于小浆果,呈蓝色,色泽美丽,被一层白色果粉包裹,果肉细腻、种子极小。 

  1.2 蓝莓的需肥特点 

  蓝莓喜铵态氮肥,寡营养且嫌钙果树,土壤中过多的氯离子、钠离子对蓝莓的生长有毒害作用,硝态氮也会对蓝莓产生毒害。蓝莓对施肥反应敏感,生长过程中不施肥会导致不开花,或者花芽发育不良,产量低,果实质量差;施肥过多也容易造成减产,肥料过多易使植株生长受抑制进而毒害甚至死亡。在蓝莓种植区域常会出现肥害现象[2],施肥不当引起的蓝莓生理生长出现变化,轻者蓝莓枝条叶片萎蔫,生理功能紊乱,重者全株落叶,枝条枯萎死亡。其原因主要是种植过程中不了解蓝莓的需肥特点,盲目使用过多肥料或者施肥引起的。因此,正确把握蓝莓的需肥特点是影响蓝莓丰产的关键因素。 

  2 蓝莓选用肥料的种类及特性 

  2.1 有机肥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促进根系生长发育[3]。目前,我国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在种植蓝莓的土壤中加入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所使用的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否则未经腐熟的有机肥也会对蓝莓植株产生毒害。 

  2.2 化学肥料 

  蓝莓属于喜铵态氮树种,对于硝态氮不仅不容易吸收反而还会引起生长不良,因此生产中要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料,尤其是硝酸钠。当pH值在5.0以下时,施用尿素较好,因为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下,尿素可以被转化为铵态氮,当pH值在5.0左右时施用硫酸铵效果较好。在实际施肥应用过程中要根据土壤pH值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于蓝莓对于氯离子会出现毒害现象,因此生产中施用钾肥时切忌使用氯化钾,以免蓝莓生长受到影响[4]。 

  2.3 生物肥料 

  狭义的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广义的生物肥料是既含有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又含有微生物的制品,是生物、有机、无机的结合体,提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蓝莓根系常有菌根真菌寄生,野生蓝莓的根系几乎全部生有菌根,而栽培果园中相对较少。这些菌根真菌的菌丝在土壤中形成吸收网,有效的扩大植株根系可以利用的土壤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蓝莓根系吸收能力弱的缺陷。接种杜鹃花类菌根可以有效提高蓝莓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能力,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试验证明,接种菌根真菌能够增强蓝莓植株吸收硝态氮和有机态氮的能力,也能够提高其吸收钾、硫等元素的能力[5]。Maronek [6]等发现对蓝莓植株进行菌根接种能起到促进植株生长的良好作用。 

  3 科学施用肥料 

  3.1 选择合适的肥料 

  有机肥对于提高土壤微生物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树势,改善果品质量有很大好处,经过试验证明,施用有机肥的蓝莓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比普通肥料的蓝莓品质好,蓝莓单果重、果径、内含物(总蛋白、总糖、还原糖、总酸和总花青素)及氨基酸的总量均较对照蓝莓果实品质高,因此,根据蓝莓果树的需肥特点,在蓝莓生长区内应以有机肥为主,禁止施用含氯量高的肥料,施肥量也要防止过量,避免伤害植株,合理的施用有机肥能提升蓝莓的果实质量。也可以播撒绿肥,如苜蓿,绿肥需要翻挖压青埋入土中。复合肥施用时要看清肥料的组成养分含量,要施用正规厂家生产肥料,复合肥里要含有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3.2 施肥方法要科学 

  蓝莓的根系为须根系,吸收能力较弱,而且根系多集中在树冠投影外缘,施肥部位应与根系分布相一致,在根系集中的地方施肥,可以使根系向外发展,扩大根系吸收面积。施肥深度也要与蓝莓根系分布相符,蓝莓的根系多分布于地表20 cm处,因此不易深施肥,深度在5~20 cm为宜,若施用有机肥可以相对深施。生产中肥料不能集中倒入施肥沟中,应分层撒施。对于生产期的蓝莓产地,可以结合秋耕深翻施肥,在10~20 cm处将肥料翻入土中,注意在靠近树体处施用的肥料不宜过多。追肥可以采用肥水一体化的方法,将肥料溶解于水中,通过滴灌将肥料水输送到根系,可以提高肥料施用的肥效和安全性。 

  4 试验验证 

  4.1 材料准备 

  三年生蓝莓苗、营养土、硫酸亚铁、饼肥、羊粪和复合肥等。 

  4.2 试验处理 

  蓝莓苗龄3 a。选用15 cm的瓦盆进行上盆栽种,选择腐叶土∶草炭土∶田园土=1∶1∶1进行配比。 

  施肥:按照肥料使用说明要求,2 g硫酸亚铁溶于2L水。饼肥4 g溶于2 L水。羊粪4 g溶于2 L水。复合肥4 g溶于水2 L。 

  设置5个试验处理,其中一个为对照,其余4个分别施用4种肥料。试验时间从2015年3月31日-6月31日,每3个星期进行1次追肥。 

  4.3 结果与分析 

  根据试验记录发现相同的日常管理,相同的施肥方法,以及相同的土壤环境,使用饼肥的植株比其他植株要强壮,叶色也要翠绿,出现病虫害的现象也较少,出现花果的现象也要早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施用饼肥的植株在此次试验中植株长势最明显,从叶色,叶子的大小,植株后期生长高度和花朵的色泽,结果的时期以及抗病性都有明显的优势[6]。对于施用饼肥对于果实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吴文和.施用3种有机肥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5(3). 

  [2]董克锋,王月勇,董玺,等.蓝莓肥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6(2). 

  [3]邓践.不同肥料对蓝莓生长和结实的影响[J].北方果树,2015(7). 

  [4]谭钺,王茂生,吕勐,等.土壤环境对蓝莓生长的影响及改善措施[J].山东农业科学,2015(3). 

  [5]袁军.越橘菌根真菌分离及其对越橘生长结果的影响[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5. 

  [6]Maronek D M,Hendrix J W,Kiernan J.MycorrhizalFungi and Their Importance in Horticultural Crop Production[J].Horticultural Reviews,1981(3).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