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春季马铃薯微型薯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2022-06-09

  摘 要:西南低海拔地区、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在网室中进行一年两季微型薯生产,以扩大原种繁殖基数,但后期有效的储藏这些春季生产的微型薯成了目前生产上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目前已发表的春季微型薯的收获后预处理,主要储藏方式及储藏时应采用的相关措施进行了较好的总结,以期为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思路 。 

  关键词:微型薯;贮藏技术;管理 

  1 春季微型薯的适时收获 

  春季微型薯,在2月份播种,6月份收获;一般植株下部2/3叶片变黄,即表示微型薯已达到收获期。此时,应停止喷水,促进微型薯表皮老化以减小收获过程中的损伤。停止喷水7d后即可开始收获。切勿延迟收获,因6月份温度逐渐升高,微型薯易因环境劣变而提早打破休眠出芽,不利于后期贮藏。 

  微型薯收获时,均未达到生理老化,表皮十分薄弱,所以收获时要不能有任何损伤。微型薯收获不能使用任何硬质工具,一般是将植株向上拔起,用手将薯块摘下,放入容器内。薯块表皮较嫩,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能造成破损。工人收获时,可带纱线手套,但不能带帆布手套。在微型薯批量生产中,也可先用手将微型薯翻出,除去植株茎叶,然后用带孔的塑料筐过筛收薯。切忌用金属筛子。 

  2 春季微型薯预贮藏条件与管理 

  2.1 预贮藏仓库 

  微型薯预贮藏仓库,俗称薄摊库 ;薄摊库应具备坚固、安全、隔热、通风排气性好的要求和防虫、照明、降温保温设施等功能,并备齐各种温湿度测量器具等。 

  微型薯入库前7~10d可用福尔马林(40%甲醛)将薄摊库封闭熏蒸关闭3d,并用百菌清喷洒地面,彻底进行消毒,然后打开门窗通风让有毒气体充分挥发5~7d。提前2d进行空调调试,确保空调能连续正常制冷或保温,将仓库温度设置为18~22℃。 

  2.2 入库前预处理 

  微型薯体积小,含水量高,收获后的10~15d为生理呼吸高峰期,此时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烂薯。 

  2.2.1 薄摊 

  微型薯收获后的前10d,要置于温度在18~22℃的薄摊库内薄摊。仓库要保持通风,湿度在70%以上即可。薄摊的作用是:使微型薯安全通过生理呼吸高峰;让微型薯完成生理后熟;促进表皮老化以利于贮藏运输。薄摊库,既要维持薄摊期间的适宜温度,同时又要有较好的换气条件。在薄摊后期,要进行挑薯工作,筛出筐内蛭石、杂草、茎杆、石子等杂物,并挑出杂薯、虫薯、烂薯等。严格剔除烂、伤和虫咬的块茎。 

  2.2.2 分区码放 

  按照不同品种划分区域分别薄摊,在仓库的明显处贴上标识用以区分,周转筐呈“品”字状码放为宜,中间留出足够间隙,保持通风,减少坏薯率。如果场地有限,可将先收的薯码高。若不按“品”字状码放,摆放比较稳定,也可以码放较多层,2排并在一起或3排并在一起码放。码放时所有标签应朝同一个方向。 

  2.2.3 分级点数定筐 

  在微型薯规模化生产中,一般在薄摊7d时,即可开始分级点数工作。为保证微型薯的整齐性,采用机械分级为主,从小到大级别依次为:1g以下、1~3g、3~4g、4~5g、5~7g、7~10g、10g以上共7个级别。分完级后再按顺序采用机械点数,为确保微型薯数量的准确率,点数的误差率不大于3‰,每筐具体数量按照各季收薯的实际大小以及每筐薯体的高度不超过10cm的原则进行,并且同一基地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微型薯必须按统一的数量定筐。春季微型薯储藏时间较长,每筐不可装太满。 

  2.2.4 标签 

  为了便于多品种多级别微型薯的储藏管理,须将每个储藏塑料筐上均贴上标签,同时1个品种采用1个颜色的标签便于识别,标签记录着:品名、级别、入库日期、数量等信息。 

  3 春季微型薯贮藏库及堆码 

  3.1 贮藏库 

  春季微型薯因储藏期较长,在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南低海拔区均采机械制冷恒温冷库贮藏,简称常温冷库,冷库中需具备定时控制照明系统,加湿系统,良好的排风换气性等。春季微型薯入库前可用甲醛或百菌清进行全库封闭消毒,微型薯入库前5~7d将库门和排风器打开,充分通风换气。 

  3.2 入库时堆码 

  微型薯储藏时为了便于翻薯和管理,用塑料筐装薯,微型薯储藏分为直接堆码和仓储式货架堆码。 

  3.2.1 直接堆码 

  将装有微型薯的塑料筐直接码放堆高,根据底层塑料筐的承受力,1垛可以码放8~10层,每垛最底层用空筐子垫底(通气防潮),2垛并排后中间留90cm过道,在每排的过道每2m设置照明系统。这种堆码方式适合储藏时间短,冷库空间小,微型薯储藏量少的堆码。 

  3.2.2 仓储式货架堆码 

  对于规模化生产微型薯,通常在冷库里建可拆卸式仓储式货架,用于集中大量储藏微型薯,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增大储藏量降低单位储藏成本。而且专业设计的货架减少了人员在挑烂薯时搬运的环节,降低劳动成本,同时随时抽查微型薯状态,科学精控化管理。 

  以筐高为11cm、库高4m为例,根据库高可以将货架做成18层,每个货架每一层放置4筐微型薯,2排货架为1列,两列货架这间设置80~90cm走道,每个货架支柱上面安装一条照明灯,并用时间控制器控制照明时间。这种货架式存贮,每1m3可存达约1.5万粒微型薯。 

  马铃薯微型薯贮藏应做到专库专用,同一库最好存放同一品种,而1个库存放多个品种时应做好标识和隔离,以免混杂,影响微型薯的纯度和质量。 

  4 春季微型薯冷库贮藏的管理要点 

  春季微型薯冷库贮藏管理工作主要做到4个方面,即及时调节和控制库内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 

  4.1 贮藏库的温度管理 

  春季微型薯6月份收获,贮藏到翌年的3~4月底播种,贮藏期达9~10个月,冷库储藏需最大限度延长休眠期,保持微型薯的活性。温度不仅对微型薯休眠期长短有很大影响,而且还直接关系到贮藏的种薯质量。 

  根据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南低海拔区的气温特点,经过15~20d薄摊后的微型薯存入冷库,入库后温度分为2个阶段管理[2]。 

  入库后7月初~12月末,微型薯处于休眠状态,微型薯刚入库时,库内温度设置在16~18℃,入库完成后将冷库内温度每天降3度,直至降到2~4℃,此阶段的微型薯储藏温度为2~4℃。库内各点温度可能会不同,多设几个观测点,温度计使用之前调好误差;翌年的1月初~4月底,经过一段时间贮藏,部分早熟微型薯有零星开始萌动,温度继续控制2~4℃,同时需要开启照明系统,散射光对微型薯有抑制作用,可延长休眠期。此阶段后期有30%以上的微型薯有露白,温度调节控制在3~5℃,微型薯幼芽因温度太低易受冷害,所以后期温度需要调节上升,以免顶芽受冷害而变黑。影响种性。 

  4.2 贮藏库的湿度管理 

  微型薯在贮藏期间应保持表面干燥, 同时空气中湿度不能过低, 当冷库内过于干燥时, 马铃薯自身重量损耗很多, 导致块茎变软和皱缩。所以贮藏期间湿度应保证在 85% ~ 95% , 块茎失水不多,也不会因湿度过大而造成腐烂。在冷库管理中设备显示湿度过大时, 需开启通风设备降低湿度, 湿度过小时,可打开冷库加湿系统加湿或者往地面洒水加湿。 

  4.3 贮藏库的通风管理 

  微型薯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在整个贮藏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新陈代谢,贮藏期间的通风状况直接影响微型薯的质量。如果通风不良,会在库内积聚大量co2,不但妨碍种薯的正常呼吸和播种后的出苗率及植株的正常发育,而且还容易引起由于呼吸作用和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各种生理性病害,如黑腔病等,降低种用价值。所以在贮藏期间,保证空气流通,每隔一天打开换气设备,促进气体交换。保证微型薯的正常呼吸作用。 

  4.4 贮藏库的光照管理 

  适当的散射光照对微型薯的贮藏是有利的,不仅能控制发芽和芽的生长速度,而且能够使种薯产生杀菌和抵制病原菌入侵的物质。微型薯前期处理深度休眠状态,不需要给予光照,到了储藏的第2阶段,前期光照时间,每天4h,到中后期光照时间增加到每天6~10h。 

  5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西南低海拔地区、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隔离网室和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微型薯,已成为中部地区大力发展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的重要环节,然而马铃薯微型种薯的体积小、重量轻、淀粉等营养物质和能量物质含量特别低,长期贮藏时易造成水分蒸发散失,常常影响发芽和出苗,甚至因贮藏方法不当造成种薯活力降低而影响繁种产量[3]。因此,选择最佳贮藏方式,通过人控制贮藏温度等环境因素,保持或提高微型薯的活力,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且联系紧密。然而很多种植户对微型薯贮藏的前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入库时堆码方式不规范,挑翻薯难度大,伤病烂薯混杂贮藏;入库后疏于冷库设备管理、环境控制,温湿度控制等,致使微型薯在贮藏期损失严重。比如提前发芽无法衔接上种薯繁育时间,只能报废;贮藏期间的未及时剔除坏薯和烂薯,也会造成烂薯量增多,诱发贮藏期间的病害。 

  以上问题笔者在多年贮藏管理过程中也偶有发生,总结经验改进并建议微型薯贮藏工作重点做好微型薯繁育中病害防治、适时收获;贮藏前做好薄摊促进后熟切勿时间太长(一般10~15d即入库);入库时采用先进货架式堆码利于每筐微型薯温度均衡;贮藏时严密控制温湿度、通风换气、光照的时间和贮藏冷库的洁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延长微型薯休眠期,保持微型薯的活性。 

  参考文献 

  [1] 陈伊里,屈冬玉.中国马铃薯研究与产业开发[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108-112. 

  [2] 孙茂林,杨万林, 李树莲等.马铃薯的休眠特性及其生理调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6):81-85. 

  [3] 樊荣,宋波涛,谢从华等.春秋两季马铃薯微型薯休眠期及发芽特性比较分析[J].中国马铃薯,2009,23(5) .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