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迟子建小说的土地情结

2022-06-09

  传统文化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土地情结,对于土地,人有一种非常特殊而又深厚的感情。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对于特别是以土地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和保障的农村老百姓来说,土地是生命的本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早在古代,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土地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的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了敬土、爱土、恋土的观念。《礼记·郊特牲》中说:“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在“上古,最显赫的神是土地神,最神圣的图腾龙(或蛇)是土地的神化意象。五行中最显赫的位置是居中的土位,最隆重而盛大的祭祀是祭地,最美、最尊贵的颜色是泥土的黄色。文化本质上充满了土地精神,泥土情结。”古代社会的人们对于土地敬若神灵,现代社会的人们对土地的感情一点也不逊色。即使远离他乡,也是故土难忘。费孝通曾在《乡土》中这样记载:“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的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可以说,在人的心目中,人们对于土地的情感是超越时代的。身处科技进步,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时期的迟子建对生她养她的那片黑土地也同样具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缘,土地滋养了她的生命,也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泉和灵感。所以,在小说中,她的眼光始终关注着那片黑土地和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从来没有忘记和放弃对土地的关注和思考。从小说《亲亲土豆》、《日落碗窑》、《旧土地》中,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她对那片土地的热爱与依恋,她那浓郁的土地情结。

 

  对黑土地的深情描述是迟子建小说土地情结的首要表现。字字句句可以感受到土地的勃勃生机和迟子建对土地的无限热恋,她浸润在字里行间的土地情结,恬淡而自然,很容易让人们感觉到一种朴实愉悦的情感享受。

 

  描写黑土地上人们对土地的深厚感情,是迟子建小说土地情结的另一种表现。在黑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土地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他们精神的家园,灵魂的寄托。小说《亲亲土豆》中,主人公秦山和李爱杰是一对农村夫妇,他们一起在深爱着的土豆地上辛勤地劳作,虽然日子过得不富有,但他们却自得其乐,享受着土地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但命运却给这对恩爱夫妻带来了致命的打击,男主人公秦山得了绝症,当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秦山在医院里度过了难熬的一周,便悄悄地独自从医院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土豆地,他希望生命的最后时光能够在自己心爱的土豆地里度过,叶落归根,让生命与土地融为一体,这是他生命最后时光最大的愿望。小说的结尾,妻子李爱杰装满了五麻袋土豆,倒在秦山的坟上,让他的灵魂与自己生命中最挚爱的土豆地永不分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迟子建小说的这种独特结局,一方面是出于作者对小说人物命运一种诗化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对主人公与土地之间生死相依生存方式的赞叹。在秦山、李爱杰夫妇的内心深处,土地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扎下了深深的根,“田是根,地是本”,他们离不开土地。“土地从来就是农民的命根,是农民一切生活的起点,是农民所有憧憬的归宿,也是农民生命的全部寄托和生存的精神支柱。”小说《旧土地》写的也是人和土地之间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女人,她无儿无女,丈夫早逝,支撑她活着的精神支柱就是土地。对于土地,她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感情,这是丈夫生前留给她的唯一家业。老女人这种对土地的感情,并不单纯是一种守旧落后的观念。对于一个生前就已经把棺材做好,即将离世的孤独老人来说,她非常清楚自己最终的归宿在哪里。她喜欢暖暖的春天,喜欢她饲养的家禽,然而她更爱土地,因为那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总是把她的菜园子收拾得干净整齐,垄弄得匀匀的,畦整得平展展的,菜园的土也像是用筛子滤过一样细细的。可以说,对于土地,她倾注了全部的感情。人只有在生命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候,才会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情感。而老女人则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自己耕种过的一小块土地上,土地没有了,她的生命也就没有寄托了。所以丈夫死后,只要土地在,她就可以看到生活的希望。而当街长告诉她铁路必须从她家的土地和房子经过时,“她眼睛里的一线光亮也灭了,觉得几十年的平静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裂变。离开这间房子和土地,这太可怕,这太不能让人相信了。她心里又是恐惧又是气愤,恐惧的是失去那个茅草房和土地。”小说中,老女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土地,她离家出走,但最终属于自己的土地还是没有了,住进新家的第二天,老女人死了。可以说,老女人的死是由于与她朝夕相处的土地的丧失,土地失去了,也就失去了生活来源,更没有了精神寄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唯有土地,才能给她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在人的观念中,“没有土地或失去土地成了人生最大的悲哀,往往被说成是‘身无立锥之地,死无葬身之地。'”与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功利使用土地比较,秦山夫妇、老女人对土地的感情是那样的质朴和纯洁,毫无功利目的。在他们的心目中,土地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活着的人依恋土地,死去的人也不愿离土地而去。在小说《亲亲土豆》中,既使已经离开人世的人,他们的灵魂却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土地依旧还会使他们的灵魂感到慰藉。无论在哪里,土地是他们心中永久的归宿,只要有土地,人们就会有希望和寄托。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为什么会表现如此浓厚的土地情结?一方面,这与迟建子童年的生活环境有关。自小在白山黑水间长大的迟子建,她亲眼目睹了乡亲们在土地上的辛勤劳作,春种秋收,土地上的人们享受着土地带给他们的丰收和喜悦。与乡亲们一样,对生养她的黑土地,迟子建是充满眷恋的,在对土地的深情描绘中,她的灵魂得到了安抚和慰藉。另一方面,迟子建对于土地的痴情眷恋,也表明了迟子建内心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文化选择。处在科技昌达,物欲高涨时期的迟子建,更多看到的是人们对土地的无节制掠夺和滥用,大地母亲已经变得遍体鳞伤,迟子建在小说中表现出的这种对土地近乎迷恋的情结。不难看出,迟子建的这种土地情结,表达了内心深处对传统农业文明中人们敬仰土地精神的向往和赞赏,对工业文明社会滥用土地行为的批判和拒斥。

 

  参考文献:

 

  [1]任宏.点校·日讲礼记解义[M].上海:华龄出版社,2012.

 

  [2]王萍.人的土地情结[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3]费孝通.乡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迟子建.迟子建文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5]郑明怀,吴显华.爱与恨:农民对土地感情的两个维度[J].湖南农机,2006(9).

 

  [6]杨存田.土地情结——文化的一个重要原点[J].北京大学学报,2001(5).

 

  [7]方守金,迟子建.以自然与朴素孕育文学的精灵[J].文艺评论,2001(3).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