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胜鬘经》如来藏思想研究

2022-06-09

  【摘要】“如来藏”是《胜鬘经》中贯穿始终的一个中心思想,也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思想。文章以此为核心,疏析了《胜鬘经》的义理,以“如来藏的含义”、“如来藏与不二”、“如来藏与自性清净”三个层面阐释了如来藏,并梳理了它的理论架构。
  【关键词】胜鬘经;如来藏
  《胜鬘经》全称《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此经内容,可从经名窥见大概:胜鬘,人名;师子吼,如《净名》云,演法无畏,如师子吼;一乘大方便,便是佛乘通称;方广,依《法华论》第三名“方大广”,谓无碍大乘门,随顺众生根,住持成就故。从经文看,可知本经认为三乘之教归于大乘之一乘,得一乘即得如来法身。众生虽被烦恼所缠,然其本性清净无垢,与如来同等,故皆具有如来之性(佛性、如来藏)。且以如来藏为基础,即使在生死轮回之世界,亦有获得涅槃之可能。
  除了如来藏思想的阐释,《胜鬘经》也包含了很多丰富的内容:《般若经》诸法性空的思想,有《法华经》诸法实相、开权显实的思想,有《涅槃经》的佛性论,还有持戒、修行方法等实修内容。这种兼容并蓄、四通八达的特征,统摄、融通了很多佛学思想。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和比较相关的佛学思想,厘清《胜鬘经》中如来藏的含义,揭示其理论特征,从而使其价值得以凸显,具体而言,本文认为《胜鬘经》中的如来藏思想具有“无我”、“不二”、“自性清净”三种特性。
  一、如来藏含义
  如来藏学说始于原始佛教,是“自性清净、客尘所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胜鬘经》共十五章,讲如来藏是“钩锁相生”的,从叹佛、受戒、发愿、摄受正法、一乘教法……一直到第六章《无边圣谛》才由如来智引出如来藏,经云:“如来藏者,是如来境界,非一切声闻、缘觉所知。如来藏处,说圣谛义。如来藏处甚深故,说圣谛亦甚深,微细难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
  经过前文会三归一、摄受正法的铺垫,引出如来藏,并把如来藏和如来境界等同起来解释,这边是从佛果上去界定,显示了如来藏具足了如来境界一切殊胜的佛德。与声闻、缘觉不同,它的佛果是实相真如,说的是圣谛义。那么,既然如来藏“微细难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那么与修行者有何用呢?我们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而后,《胜鬘经》在第八章继续说道:“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
  法身,指佛之自性真身;如来,为佛之尊称。法身虽无去来,然依隐没之如来藏显现为法身,故称如来。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这是从本觉的角度对如来藏的表达,既然如来法身和烦恼是不离不异的,那么有为法和无为法就没有了严格的局限,说一切现象是有为法,其仅是被烦恼所覆,如果可以通过修行,显现其本性,也就是如来法身,它的无为性也就表现出来了。
  既然如来藏是如来法身,便可统摄其它元素,且看第十章,又云:“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
  常乐我净是如来法身四德,达涅槃境界之觉悟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其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自由自在,毫无拘束,谓之我;无烦恼之染污,谓之净。这也便是说如来藏具足四德,如来法身与众生之如来藏同是自性清净,毕竟无垢的。
  既然如来藏具足佛的功德,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且它和六度四摄四谛相应,因此,修行便可不假外求,只要体证本有的如来藏便可。
  二、如来藏与不二
  如来藏的不二性质是由佛的不可思议的果地所赋予的。
  《胜鬘经》在完成了由摄受正法到如来藏的引导后,便进入了分析“人人皆有如来藏”的第九章《空义隐覆真实》,引出如来藏的两种智,如经中言:“空如来藏智,若离、若异、若脱、若异与一切烦恼藏。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
  什么是空如来藏?通俗的说就是有对境的了知空的含义,无一切烦恼,不是究竟智,是方便法,可以通过修习而显示的智慧;不空如来藏,是究竟智。这便是从性相方面来分析如来藏的两种智:
  不空如来藏智对应着超越时空、无生灭流的如如实相。而在现象界,心识执取为自我,“世界万象”被便被作为执取的对象。这种分离的自我与他者,就必然会引出一组组对立的概念来区分,而“至理无名”,虽“悬峰可徒,要假绳梯”,最后也是要达到“因此名相悟无名相。”
  空如来藏作为现象体性的空性,是与不空如来藏的真如空性不一不异的。人心造作,所以被烦恼所覆,但却可以随着修行者的心识净化而逐渐改变,最终在佛果境界呈现为突破一切二元对立界限的不可思议之境界——现象与实相相融,即是性相不二。
  经中十二章云:生死者,此二法是如来藏。……如来藏离有为相,如来藏常住不变。是故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
  生死可依如来藏而说,如来藏是世间法所依。也是清净解脱所依。尽管不空如来藏具有不思议的境界,但它并不只是一个被动的概念,真正了悟如来藏需要借助一切现象的如实洞悉。如来藏不二的性质也由此得以彰显:“空如来藏智,若离、若异、若脱、若异与一切烦恼藏。”
  有上述可知,如来藏的不二思想,是以实践修行为理论依据的,主要基于心识与如来藏不可分割的关系,“如实法身不离烦恼藏。”佛教的修行并不是获得某种结果,而是如实的了解包括自身在内的一切现象,回归本来的普现圆成。这就从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虚妄下手,破除法我二执,所显的空性。
  三、结语
  总体而言,佛教传统一向认为“至理无名”的。在《胜鬘经》中,强调了众生之如来藏与法身无异,只不过在被烦恼所覆和去客尘的状态不同。然而它宣讲的如来藏思想,除了显示人人都有如来藏之外,重点是宣扬了修行的法门,通过派遣偏执的定见,以正面积极的态度运用诸法而不执着,契入空性。
  参考文献
  [1]佛学大字典(电子版)[Z].
  [2]大方等如来藏经(大正藏十六册)[M].
  [3]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二)[M].大正藏第二册.
  [4]大智度论(卷四十一)[M].大正藏二十五册.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