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破“有知识没文化”之困

2022-06-09

   摘 要:传统的观念认为知识等同于文化,受过学校教育之人必定有知识有文化。然而,当学校培养之人表现出无质疑精神,没探索能力,懒深度思考或缺仁爱宽容,乏精神素养时,“有知识没文化”就形容了这类人。教师应该明确教学是基于知识,通过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求学生身上文化的积淀。 

   关键词:知识;文化;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 

   个人简历等表格上必填的一栏是文化程度,对应的填入内容是学历。北大核心期刊生活中若有人不懂得常识,时常会被调侃:“没文化真可怕”,这是人们的传统观念,将知识等同于文化,受教育程度越高,知识越多,就有越丰富的文化。然而“有知识没文化”的说法震耳发聩,知识与文化不应该等同。 

   一、“有知识没文化”现象 

   “有知识没文化”到底是何种现象?2010年举行的戛纳电影节上,导演王小帅说:“在我看来,这些年轻人普遍面临的是一个信息时代。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方式获得自己的知识,但信息来得太快了,很多人都只能被动地去接受它,而没有时间去主动思考。这就形成了一个现象:现在的年轻人,有知识,但不见得有文化。”对此,社科院研究员张晓明说:“不止是‘80后’,有知识没文化的多了。这是我们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历史问题。”“许多年来,我们整个社会急于现代化,急于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急于GDP的增长。所有人都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个‘有用’是技术上的有用,而是否是一个对社会发展、对文明推动和前进有益的人则很少考虑。可以说,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只重视固定知识的传授,却很难教给孩子们对科学的怀疑精神和探索能力。” 

   二、“知识”“文化”内涵 

   从宏观上来看,人类主要具有两类知识,一类是追求客观规律的知识,即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它的典型代表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另一类是关于价值的知识,即关于人的尊严、权利和全面发展的知识,它的典型代表是各种人文学科。概括而言,知识分为: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一般来说,文化包括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形而下层面包括知识领域和制度领域。除此之外,文化还有某种可称之为精神、理念、价值观等形而上层面的东西,这些东西虽然无形,却是文化最为深刻、更为本质的东西。由此可见,某一种知识是某一种文化形而下层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学科的知识就其结构而言,都可以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就是文字本身所表达的描述性或阐释性意义,就是通常所说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深层结构指的是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的形而上的层面。可以说,知识的文化意蕴是客观存在的。“实践中,有些知识具有教育性,有些知识缺少教育性,而事实上知识能否产生教育性,除了知识本身的属性外还取决于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即便是那些具有丰富的教育性的知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毫无教育价值和意义。” 

   三、为何“知识落定,文化尘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它占的时间最多,内容最丰富,学生的身心发展基本上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教学活动离不开知识,知识是学校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一个“阿基米德点”。“从教学的发生来看,知识需要传播,所以出现了教师;知识需要延续,所以出现了学生。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与学生都是为了知识而由社会设定出来的,有了教师与学生以后,知识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师生活动的对象,成为师生活动的对象性存在。”教学活动对知识具有绝对的依赖性。但是,教学不止于知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习者的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也就是有文化。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成就“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人”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学是基于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升人的文化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是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人。然而,有知识没能力缺素养成为教学最突出、最致命的问题。“在科学认识论的主宰下,供学生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已被化约为‘科学知识’,‘文化’则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修饰语,而其中又以概念、公式、定律、原理、法则等概念系统为表征的自然科学知识为主导。这些知识是抽象的、普遍的、价值无涉的,其中关于人之意义和价值追寻的文化意蕴已被抽离殆尽。而像文学、艺术这些专门指向人心灵世界的学科则被边缘化了,被演变成了语法段意的逻辑分析、绘画、音乐技能的单调训练。”作为工具、媒介、手段、材料的知识反倒成了教学的目的。而且知识被表层化了,知识的深层结构被忽视。 

   四、破“有知识没文化”之困 

   教学是有教之学,区别于无教之学即自学。但是教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师是无法替代的。打个比方,教学是一部部电影,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要让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教师要“导”好一场场电影。 

   作为“导演”的教师,观念至关重要。教师要明确确立文化涵养的意识和目标,即要分清楚两个概念:“为了知识的教育”和“通过知识获得教育”。前者的逻辑起点是“知识”,而后者所暗含的逻辑起点则是“儿童”。作为一种道德而人性的教育,其逻辑起点应该是“儿童”“儿童的生活”,而非“知识”。对应地,学生的学应该是课堂的主线,学习应该是课堂的中心。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