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论杜甫诗歌的悲剧精神

2022-06-09

  摘 要:杜甫诗歌以忧国、忧民、忧己的现实主义诗篇居多,他的诗歌真实的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不幸,抒写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出浓厚的悲剧意蕴。这种悲剧精神成就了诗人浓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本文从杜甫的悲剧性人生入手,探讨杜诗中浓郁的悲剧精神。 

 

  关键词:杜甫;诗歌 ;悲剧精神 

 

  杜甫一生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他的人生与悲剧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就决定了他的悲剧性命运,并体现在他的诗歌中。杜甫诗歌以忧国、忧民、忧己的现实主义诗篇居多,他的诗歌真实的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不幸,抒写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出浓厚的悲剧意蕴。这种悲剧精神成就了诗人浓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叶燮在《原诗》中曾说:“千古诗人推杜甫,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念朋友……”。渗透于杜甫诗中的悲剧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艰难苦恨和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杜甫将自己一生的愁苦融入到诗歌中,渗透着浓浓的悲剧情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蕴含着强烈的悲剧精神。杜甫的悲剧性人生是当时社会的产物,我们要探讨杜甫诗歌的悲剧精神,必须了解杜甫的悲剧性人生。本文从杜甫的悲剧性人生入手,探讨杜诗中悲剧精神的体现。 

 

  一、杜甫的悲剧性人生 

 

  人生的悲剧总是与特定的时代、抒情主体的经历纠结在一起。杜甫是一个悲剧人物,他青年时有着积极地入世愿望,致力于追求功名,安史之乱后客居秦州、同谷,辗转飘零的经历、坎坷的命运、政治的失意使他承受太多的痛苦,形成了他的悲剧性人生。但造成诗人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在于政治理想与命运的冲突。一直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人生信条,他们常面临入世、出世的选择,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们经历出世、入世,或者反复的入世、归隐等,他们在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情况下用出世的方式寻求心灵的慰藉。但杜甫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生都没有在出世、入世之间寻得平衡,并贫困交加一生,所以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性色彩。 

 

  1.政治理想的渐次幻灭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的家庭,儒家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他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理想。成年后他把修身、齐家、治国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原则,形成“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事情的发展远非杜甫所料,他两次参加科举都没有考中,此后一直寻找入仕的机会,到处求人援引,但都没有结果,直到天宝十四载,才获得一个小官,可是上任没多久,就爆发了安史之乱。此后他的人生命运悲凉、仕途坎坷。儒家倡导的是积极入世,追求理想的人生和完善的人格,但现实社会的残酷造成大量有志之士的仕途坎坷,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冲突。面对不公的命运、悲惨的人生,如果以耿直的人格面对现实,必会与现实政治相悖,这就使得一些正直之士的仕途不可避免的带有悲剧色彩,建功立业的理想大都会成为泡影,最后在诗文中抒发感慨来自我安慰。 

 

  2.遇合无期的悲惨命运 

 

  杜甫为人正直、他的际遇与大多数古代知识分子相契合。他有着远大的志向,早期的作品就充满着自信,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理想,有着强烈的自信,充满着乐观精神。他理想的终极目标是辅佐君王、安邦定国,伴随着对盛世的憧憬,他踏上了入仕的道路。但这条道路是坎坷不平的,科场失意导致他报国无门,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杜甫长期处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他越是追求理想,越是感到现实的巨大压力,由此产生的失意、悲怨、伤感等情感都通过诗歌表现出来,使之具有了悲剧精神。因此诗人觉得“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在求仕中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体会到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盛世憧憬的消失与理想的破灭,使诗人产生强烈的困惑,也使他的人生带有了悲剧色彩。杜甫一生致力于追求理想,但时运不济,这实在是一出悲剧。生活的艰辛、仕途的坎坷,都没有磨灭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使得杜诗的悲剧精神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杜甫也曾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才能、胆识,指出当时大臣的尸位素餐,希望得到明君的任用。但皇帝的召试并非是真爱人才,而是为了粉饰天平,再加上奸臣当道,召试也就不了了之。杜甫多方奔走,到处找人援引,直到四十多岁才谋得了一个县尉的小职。安史之乱中,杜甫冒着生命危险才进入仕途。他一生不懈的追求功名,在逆境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逆境中执着追求的性格特征。安史之乱后,他把对盛世的憧憬转变为对现实的抨击,忧心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这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悲凉的基调,蕴含着悲剧精神,如《壮游》中的“上感九庙焚,下忧万民疮。” 

 

  二、杜诗中的悲剧精神 

 

  1.时事诗与怀古诗的悲剧意蕴 

 

  时事诗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展示了作家忧国忧民的情怀,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杜甫一生充满着悲剧色彩,他以自我的生活体验为基础,创作了“三吏”、“三别”等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悲歌。杜甫深切关怀着满目苍凉的社会现实,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通过抒写时事表达自己的见解,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悲剧色彩。如“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兵车行》)诗中生死离别的场景,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气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咏怀五百字》)则揭示了当时巨大贫富差距,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生活,表达了对国家与百姓命运的关注。“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杜甫不仅在时事诗中追求悲壮美,在晚年创作的诗篇中也张扬深沉的忧患意识,如“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同元使君春陵行》),“抱病排金门,衰容汽为敏”(《赠郑十八贲》),“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在这些诗句中表达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对现实的愤恨,他将对政治的忧患和生命的悲哀都渗透在诗篇中,其忧国忧民的意识超越了社会功利,使其诗歌蕴含着强烈的悲剧精神,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杜甫的怀古诗也有着浓郁的悲剧精神。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抒情言志,如他的《咏怀古迹五首》,通过历史环境的描写来隐喻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杜甫一生命运坎坷,常借助历史寄寓对现实及自身遭遇的感怀,如“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一生常自比稷与契,但远古的稷与契只在想象中,他只能用历史上的英雄反观自身,抒发功业无成的感慨。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诗人用诸葛亮来表现自己的生不逢时,抒发现实的感受,从而使诗歌具有了深沉的悲剧意蕴。 

 

  2.写景诗生命意识的悲剧体现 

 

  我国古代诗人多用诗表达生命主题,杜甫也继承了这一诗歌传统,使他的诗歌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悲剧体验,这可以从他的写景诗来看。杜甫在景物描写中常寄托生命体验,凸显人的生命价值与现实人生的冲突。儒家的生命价值观在杜甫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其诗中的生命意识是通过对痛苦的超越体现出来的。杜甫在诗中有退隐想法,但他未真正行动起来,而是致力于追求现实人生价值。我们读杜甫的诗,很容易感受到悲伤情绪。诗人从生活的艰辛中感叹自己的衰老,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在感叹命运的同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杜甫写景诗中表达生命意识的另外一种形式是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描写,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寄寓身世感怀。如“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除架》)“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诗人追忆盛时的京华往事,感慨生平遭遇,抒发暮年时的凄凉之情,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另外还有《江汉》、《旅夜抒怀》、《登高》等诗,尤其是《登高》诗,情景交融,既概括了诗人的坎坷经历,又表达出常年漂泊的内心情感,流露出内心的痛楚,将诗人的漂泊、悲情、怀乡、垂暮、哀饼等充分体现出来,既有身世的悲凉,又有家国之恨。正是由于杜甫与命运的抗争,使他的诗歌具有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才成就了感人泪下的悲剧美感。 

 

  总之,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建功立业、积极入世的思想使他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杜甫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把爱国之悲、忧民之愁的情感融入到一首首诗歌中,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一种绵绵不尽、挥之不去的悲剧精神,成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王卫华.解构杜甫诗歌的悲剧精神[J].作家杂志,2007(11) 

 

  [2]谭云华,杨黎.论杜甫诗歌的悲剧精神[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5) 

 

  [3]丁启阵.论杜甫诗的悲剧主题[J].杜甫研究学刊,1998(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