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试论《诗经》“文王之德”中的孝道观

2022-06-09

  【摘 要】《诗经》中有大量关于周文王的刻画,而周文王身上有很多“孝”及其由此生发出来的美德,这些都是构成“文王之德”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结合“孝”在封建社会中的具体含义,结合《诗经》文本中对文王的具体描写,来阐释文王所表现出的孝道观。

  【关键词】《诗经》;文王之德;孝道观

  “孝”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维系封建宗法制社会的必要工具,也是至今都深植于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传统。《诗经》在《雅》《颂》中有许多关于周文王的诗篇,歌颂“文王之德”也是《雅》《颂》部分的重要主题。

  在歌颂“文王之德”的诗篇中,有不少都与文王的“孝”有关,这对春秋后推崇“文王之德”的历朝历代影响巨大。《诗经》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三千年来的思想进程,正如顾颉刚先生所言“《诗经》这一部书,可以算作中国所有的书籍中最有价值的”,解释清楚“文王之德”中的孝道观,可以对早期“孝”观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而厘清“孝”文化在今后历朝历代的发展脉络。

  根据笔者的思考,以及对其他学术论文的参考,西周孝道观在《诗经》中文王身上的体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敬奉父母,听从教化

  “善事父母”是最直接的关于“孝”的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所谓“孝”是建立在一种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体制上的,而这种体制在文王之前时间确立并不稳固。

  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其实人类的团结,并非是专恃血缘的”,他认为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大率是分为老、壮、幼三辈,而不再问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当此之时,哪有所谓夫妇、父子、兄弟之伦呢?”的确,《礼记·礼运》便有在大同之世“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说法。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孝”是不存在的,也很少有类似“善事父母”的说法。

  通过《诗经》中《玄鸟》《生民》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简狄与契、姜嫄与后稷靠血缘维系的亲子关系是十分脆弱的,简狄和姜嫄不仅在受孕方式上存在神化色彩和偶然性,而且对待孩子也是或不表,或“诞寘之隘巷”,“诞寘之平林”,“诞寘之寒冰”。而通过《诗经》中对文王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文王同父亲王季、母亲太任的关系开始被重视。

  《诗经·大雅·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诗经·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在《大明》篇中,特别突出强调了王季和太任的德行,即“乃及王季,维德之行”。这也为后来描写文王实行德行功绩做好了铺垫,这也是作诗者有意突出了王季、太任的教化作用。不管这种对文王的教化是有意的还是隐形的,文王都能做到“小心翼翼”,朱熹《诗集经传》中评价:“小心翼翼、恭慎之貌、即前篇之所谓敬也。文王之德以此为盛。”朱熹的评价把父母的德行对文王的影响抬到了一个无比崇高的地位,文王恭敬谨慎地样子也是他听从父母教化,敬奉父母的“孝行”。

  《思齐》篇作为系统赞颂文王“文治”的一篇,在一开头便颂扬文王的祖母和母亲,也充分体现出文王身上的德行与其家族传统和教养是分不开的,《毛诗正义》曾指出:“思齐,文王所以圣也。”朱熹也评价:“此诗亦歌文王之德,而推本言之。曰,此庄敬之大任、乃文王之母,实能媚于周姜、而称其为周室之妇。至于大姒、又能继其美德之音、而子孙众多。上有圣母,所以成之者远,内百贤妃,所以助之者深也。”

  二、敬祖祀宗

  古人将祭祀看做对逝去先祖恪尽孝道对的方式。根据王慎行先生的考证,《逸周书·谥法》载:“协时肇享曰孝”,《周礼·地官·鼓人》也有:“以路鼓鼓鬼享”,《郑注》:“鬼享,享宗庙也”,《贾疏》:“天神称祀,地祇称享,宗庙称享”,《说文》:“享,献也”。从他列举的这一系列材料中,不难发现,古人将祭祀当作对逝者的“孝”,因此都非常重视。《礼记·坊记》中也说:“祭祀之有尸也,宗庙之有主业,示民有事也。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文王在《诗经》中也是一个重视祭祀的德行之人。《大雅·灵台》一篇便与文王的祭祀活动有密切关系。作为一篇描写“辟雍”的诗歌,《灵台》对“辟雍”的组成部分灵台、灵囿和灵沼分别都有涉及,其中灵囿与灵沼也都与祭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推断,《灵台》篇与文王重视祭祀是密不可分的。而面对灵台的修建,可以看到“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的壮观景象,这些充分说明在文王受到当时子民的爱戴,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通过后两章对文王在辟雍中安享钟鼓之乐,以及对华丽乐器的描述,我们也可以看出文王对祭祀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从整篇诗可以看出在文王的统治下,子民自发踊跃修建灵台,一方面说明他深得人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祭祀的普遍重视,因此文王此时的“孝”已经推广到了普通百姓的层面,达到了“教民追孝”的目的。

  在《思齐》篇中,也有关于文王重视祭祀的描写: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不难看出,在文王的信仰中,祭祀除了发自内心地表达“孝思”之外,还能够祈求多福,保佑后代免于灾祸,有一定程度的功利主义心理在里面。因此做到“肃肃在庙”,对文王而言除了是怀念先王以铭志的需要,也是实行教化、维护统治的必要手段。

  三、继承先王遗志

  在《周颂·闵予小子》篇中,当时面对“三监之乱”的成王在宗庙中对列祖列宗发誓:“维予小子,夙夜敬止。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可以说他很好的领会了西周孝道观中的一个方面,就是继承先王遗志。在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的描述,比如《礼记·中庸》云:“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尚书·文侯之命》云:“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辞,追孝于前文人”。可见,继承先王遗志在当时就已经成为“孝”的一种,也是西周孝道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文王的“孝”也包含这项内容,并且有非常直接的体现。

  《大雅·文王有声》: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

  筑城池、定丰京,并非由于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是为了满足对先祖的孝思,这是文王继承先王遗志很直接、生动的一个证明,可以看出文王完成先王未经心愿的使命感。朱熹在《诗集传》中评价此部分:“言文王营丰伊之城,因旧池为限而筑之,其作邑居,亦称其城而不侈大。皆非急成己之所欲也,特追先人之志,而来致其孝耳。”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