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从“味儿”说开去

2022-06-09

  【摘 要】在满族作家叶广芩多样的题材书写中,始终带着历史与读者同行。叶广芩通过清朝贵族子弟来写“京味儿”,通过傥骆道和土匪来写“历史味儿”。她以衰落的民族文化为视角,审视家族与历史。叶广芩借此建立起心灵堤坝,也通过这些味儿的描写,来参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建。

  【关键词】叶广芩;京味儿;民族精神;历史

  满族女作家叶广芩以其作品的韵味浓烈、人生体验深透、高远的情思和娴熟的叙事,受到许多读者的好评。而且她的小说中充满了许多“味儿”,读来让人感叹良久。从“味儿”谈叶广芩的小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其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叶广芩作品中的“京味儿”

  什么是京味儿?,所谓“京味儿”,是由人与城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的文化意味。而叶广芩的小说正体现了这一点。叶广芩的“京味儿小说”多取材旗人上层。不是九王多尔衮进北京或乾嘉盛世时的贝勒贝子,就是宣统退位废了黄带子砸了铁饭碗的旗主们。从一个京城平民的命运,一个八旗世家的兴衰,折射出中国历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动。

  《采桑子》作为一部传统家族小说,采用的是独特的串联式结构。作者用九个小中篇,讲述着既相关又游离的家族片段往事。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城,人、事、物都充满了浓郁的京味儿,那旗袍,那大宅门,那豆汁和火烧,每一个意象都把我们带回到当年的北京城,脚下似乎就是东直门,耳边传来的则是钮青雨演唱的《霸王别姬》。“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把题目连起来竟是半阕纳兰词。读其作品又令人禁不住感到“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的意境。叙事写人如数家珍,起承转合不瘟不躁,举手投足流露出闺秀遗风、文化底蕴。这文风这品味,只能是多年生活和后天修养浸泡酿造而成。正如著名作家邓友梅所说:“叶广芩的作品好就好在‘够味儿’,不仅有京味儿共性,还有她叶赫家的个性。好比穆柯寨的‘炒疙瘩’,一样的面,她炒出来就另个味儿!”在忧伤诗化的叙事语境中,叶广芩面对本民族末世的贵族文化以及金家子弟的潦倒处境,以从容淡定的创作心态,从文化、历史、人生与生命价值的审美角度回身反顾自己的血缘来路和文化来路,书写诗意的贵族生活方式以及儒雅闲适的贵族形象,呈现出贵族文化高雅脱俗的另一面。小说中,金家子弟处身家国覆亡的末世处境中,仍固执地保留了贵族的清雅高洁以及对尊严和节气的固守。贵族式的虚静无为中有着对于生命本真价值的追求,对文化精神无偿的执着与崇尚。

  在叶广芩的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京味儿”不惟体现在贵族身上,也体现在被满族文化浸润的社会下层平民身上。没落的宫廷裁缝(《梦也何曾到谢桥》),宫女(《豆汁记》),南营房的丫头(《状元媒》),她们在皇城根下从血脉中传承这文化的理念,耳濡目染着贵族的精神,从行为举止到言谈都释放出雍容、醇厚的精神气质。虽然没有贵族箫、竹、棋、画、诗的精致趣味,但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像贵族后裔一样高洁、平和、坚守气节。叶广芩把这些人物和老北京的风物结合在一起,读来让人酣畅淋漓,体味着这深深的京味儿。以《豆汁记》为例,故事是很典型的老北京风格,细腻精致,娓娓道来;文字精到简洁,看似不经意的起承转合之间,有着流水般的自然。女主角丑女莫姜,性情静得像水,却有着复杂的经历,一生中荣辱不惊,不卑不亢,干的是厨娘的活,讲的却是哲学家的话:“大羹必有淡味,良工必有不巧。”纸里纸外透出些贵族气。

  叶广芩把京味儿中那些干脆、幽默、调侃,甚至有点痞气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叙事则如行云流水,毫不迟滞。表面上看,故事讲得很随意,仿佛云随风走,实则节奏把握得极有分寸,该松的松该紧的紧,让读者在体味了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之后,恰到好处地收笔,仿佛瓜熟蒂落,仿佛水到渠成,没有一点牵强与造作之感。

  二、叶广芩作品中的“历史味儿”

  叶广芩讲历史,能把历史讲得像一个神奇的故事,让你丝毫感觉不到枯燥。

  叶广芩讲傥骆道的历史,就像在告诉你一段动人的传说。“在通往汉蜀的几条道路上,更是‘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一驿过一驿,驿骑星如流’,那是一种多么热闹的场面。”这是多么生动形象地描写,短短数言,就把傥骆古道当年的繁华场景跃然于纸上。耳边仿佛传来“嗒嗒”的马蹄声,附近不远处就有一座设施完备的驿站,人头攒动,络绎不绝。最吸引人的还是叶广芩写傥骆道与杨贵妃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安史之乱,杨贵妃马嵬之死是找人替代,真正的杨贵妃由马嵬坡悄悄南下,进傥骆道,直达汉中,沿汉江入长江,到扬州,在扬州改名换姓为太真,混迹青楼,后去日本。”这短短数言,就让我们对傥骆道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仿佛这里当年真的走过杨贵妃,脚下似乎还残留着贵妃的香气。

  叶广芩讲历史,并不是单单讲历史,她总是能把历史与现实的东西联系起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老县城》一书中写道:“中国文坛有‘驿道传梅’的佳话,说的是南朝名士陆凯从江南托驿使给北方长安的史学家范晔捎去一枝梅花……就是现在看,从南方向西安寄送一枝梅花也是极不容易的……”这样就使得死板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倘若单写驿道传梅,就无法感受到古人当年驿道传梅的浪漫情怀。

  另一方面,叶广芩的历史叙事把目光聚焦在边缘人的命运上。《雾》中的慰安妇张高氏,《风》中的汉奸史国章、日本军人,《青木川》中的匪首魏辅唐,这是一些政治身份与文化身都十分模糊的人。他们的身世命运和被封存的历史真相所具有的神秘性也是相似的,这些一向被主流政治史的叙事所省略、遮蔽或遗忘。作者怀揣还原真实的极度好奇与重构历史自觉的责任感,努力捡拾起被宏大历史叙事丢弃的偶然、零碎、不连贯的场景与碎片,用人性的复杂与多维重新搭建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之间的桥梁,弥合历史话语的缝隙。

  历史的多样性、复杂性与真相难以还原的尴尬,就是虚无感形成的诱因,而人性的复杂则是铸就这虚无感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两者同构的叙事迷宫中,叶广芩完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观的建构。作品提供的不是真相,而是进入历史的方式与思索历史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叙事立场。也正是在这种伴随质疑与思索的叙事中,新的历史叙述方式被建立起来。

  叶广芩作品所体现出的“京味儿”、“历史味儿”,为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意。她通过对这些味道的阐释,以独特的艺术感觉创造出生动的艺术世界。无论是没落的满族大家庭体现的京味儿,还是新鲜的叙事方式带来的历史味儿,叶广芩总是能带给读者新奇的体验和陌生化的审美景观。叶广芩通过论文发表作品中的“京味儿”和“历史味儿”,建立起具有个性特征的生命诗学,同时也以悠远深厚的文化韵味,为中国当代文学贡献了新质。

  【参考文献】

  [1]叶广芩.状元媒[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2]叶广芩.采桑子[M].北京出版社,2009.

  [3]叶广芩.老县城[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

  [4]季红真,王雅洁.衰败文化中的家族、历史与自然——论叶广芩的小说创作[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5]金华.论叶广芩系列家族小说[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3).

  [6]夏华东.论叶广芩小说中的历史意识[D].天津师范大学,201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