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李清照《词论》浅谈

2022-06-09

  摘 要:本文根据《词论》六大作词要素,探讨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词学观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李清照提出作词要协音律的定义性的要求来反对苏轼的“以诗为词”,追求雅正的审美意趣,并从阶级地位角度揭示她追求雅正的原因。从她的词学观可以看出,她对苏轼的“东坡体”既有借鉴也有保留,并以女性的视角对词创作加以解读。《词论》在本质上肯定了词的地位,使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形式。

  关键词:李清照 《词论》 别是一家

  从性别角度看,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是男权的历史;从文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是男性书写与批判的历史。但灿若群星的宋词文学史上有一位女性词人大放异彩,独树一帜,和众多男性词人比肩。这就是宋代齐鲁词人李清照。她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贡献不仅是“柳眼梅腮”、“绿肥红瘦”、“宠柳娇花”的审美情趣和心灵体验,更是突破了男性在文学理论上的独霸局面,以女性的敏锐聪慧提出自己的独创见解。李清照的《词论》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但“别是一家”的观点与居高临下置评各家词风的气魄,以及梳理词体发展的才华,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其特质与价值。

  一、词与乐的关系决定词必须要协音律

  李清照在《词论》这篇议论性散文中,针对词的创作方面提出六大要求:协音律、雅正、浑成、铺叙、重典和故实。这六项要求解决了词创作的三大问题,即:什么是词?什么是词的“正宗”?如何创作“正宗”词?

  某说法认为词最早来源于《诗经》。①《诗经》中的作品或是祭祀中的颂歌,或是日常生活的娱乐之声,都与“唱”相关。刘熙载的《艺概·词曲概》中记载:“乐歌,古以诗,近代以词,如《关雎》、《鹿鸣》,皆声于言也,词则言于声矣。故词,声学也。”②根据这种依据,可以从声学角度将词定义为处于音乐状态的一种文学样式。到了汉代,乐府诗歌兴起,俗乐歌诗的曲式成为当代及后世文学家创作的主要依据。汉到六朝,由于“采诗入乐”,③诗作为唱词只是音乐的附庸,为了能入唱,诗歌必须以乐谱为依据。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记载乐谱的能力有限,许多始辞都已失传,只能“因声而作歌”。隋唐时期,燕乐的出现和繁荣为词的出现提供了发展的契机,词的特性开始在燕乐中孕育出来。发展到宋代,除世人创作的新调外,前代流传下来的曲调都难以确定其准确性,这就出现了“以字之音为主”的字音法则。④而这种创作法则使词与音乐逐渐脱离,注重突显其文学特征并显示出词走向独立的趋势。

  《词论》全文共709个字,从开篇算起有482字的内容在论述协音律的问题。由此可见“协音律”极其重要。李清照认为“词”要想能称为词,首先要符合音律。词不仅讲究平仄声律,更要符合乐律,具有可歌性。

  李清照依次列举了从唐代到五代十国再到宋朝的词乐发展状况,从中可以看出,李清照认为词的音韵属性是由自古以来词与乐的合一关系决定的。

  首先,《词论》以李八郎的事迹来引领下文的论述而后又针对音韵方面肯定柳永和否定苏轼等人,既能说明词与音乐的关系又突显出词创作中音韵的重要性。

  其次李清照阐述了词与诗的不同之处,强调“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由上述可知,李清照认为,词有别于诗,除了要讲究声律外,还要符合一定的音韵要求,必须具有可歌性。尽管词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是其与音乐脱离的结果,但也难以否认词与音乐之间极深的渊源。李清照要求词协音律的目的不是因为她过于拘泥于“词依附于乐”的形式,而是让词有别于诗成为真正独立的文学体裁,这是李清照对中国文学的重大贡献。

  二、“自是一家”⑤与“别是一家”

  “自是一家”是苏轼为了提高词的地位提出的创作主张。他认为词和诗一样可以表现个人的性格风貌、人生态度和理想抱负等。在创作题材上要求摆脱柔靡俗艳之风,将词写得警拔雄浑,使词成为抒情言志的工具,在方法上提倡用写诗的手法来写词,加入铺叙、用典等技巧。“自是一家”强调的是词人各自的独特风格,自成一派,形成能体现自己精神面貌而不同于别人的词风。

  李清照的“别是一家”则强调词作为一种文体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就体现在音律上。苏轼为了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阔词境,有时会忽视词的音律要求,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被清代丁绍仪批评为“平仄句调都不合格”。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也成提到“苏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⑥李清照创作《词论》正是对苏轼的这一作词方式表示反对。苏轼提出“以诗为词”对提高词的地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只是在李清照看来,“以诗为词”实质是让“低俗”的词与“高雅”的诗无限接近,借诗来提高身价。也就是说,苏轼并没有从本质上认为词作为文学形式是高雅的,因此才会借助诗来实现让词登堂入室的愿望。而李清照的词学观是从本质上认可词作为文学形式的地位,强调词不同于一切其他文学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本身就可以是“雅”的,不需要依附于任何其他文学形式来提高自身的地位。

  虽然李清照在音律方面对苏轼的创作不以为然,但在其他方面却有所吸收。下面我以《念奴娇》为例,探讨李清照与苏轼词学观的沿承和差异问题。

  首先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从题材来看,苏轼借古事古人抒发中年失志的一己之怀,是言志之词。他把诗当中的“怀古”题材和借古喻今的创作手法引用到词的创作中来,正是他“以诗为词”的重要体现。从意象上来看,苏轼喜欢用大江大浪、乱石、樯橹等具有广阔、宏伟、坚硬特点的意象,构成豪气冲天荡气回肠的“男性”意象群。这种意象群在借用典故、铺叙和对比等表达方法的加工糅合后,形成苏轼特有的雄健奔放情调悲凉的个人风格。接着我们来看李清照的《念奴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选材上仍然是李清照经常采用的抒发独处深闺寂寞思人的题材范围,是言情之词。她选用的意象也都是像“斜风细雨”、“宠柳娇花”、“征鸿”、“清露晨流”、“新桐”这样的带有女性般柔婉细腻的意象。这样的题材和意象自然决定了词的总体风格与苏轼的《赤壁怀古》截然不同,这首词语浅情深细腻曲折,体现了她清丽婉妙的“女性”风格特征。以上都是李词与苏词的显著差异。但在创作方法上却可明显看出两人的相同性。这首词中李清照在表达方式上着重突出的是引用典故和铺叙,从这一方面来说,李清照对“东坡体”是有所继承和吸收的。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