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此岸的存在,彼岸的向往

2022-06-09

  我对《第七天》最深刻的印象,还是未被介入任何外界理性批评的初次阅读时的直观感受——那就是《第七天》最初打动我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称之为“对平等的向往”。

 

  “他惊讶地向我转过身来,疑惑的表情似乎是在向我询问。我对他说,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这是《第七天》最后的段落,指向“人人平等”的终极理想。因为生的不平等,才指望死的平等。死亡是唯一的平等。面对生命的终结,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束手无策。但文中出现的“由沙发围成的贵宾候烧区域和由塑料椅子排成的普通候烧区域”的场景,以及普通亡魂要对VIP亡魂进行无条件的等待的描写,却正是对“死而平等”的反讽。

 

  塑料椅子这边坐着很多候烧者,沙发那边只有五个候烧者,他们舒适地架着二郎腿,都是一副功成名就的模样,塑料椅子这边的个个都是正襟危坐。

 

  “为什么非要等到市长烧了,才烧我们?”那个候烧者问。

 

  “这个我不知道。”

 

  另一个候烧者问:“你们有几个炉子?”

 

  “两个,一个是进口的,一个是国产的。进口的为贵宾服务,国产的为您们服务。”

 

  “市长是不是贵宾?”

 

  “是。”

 

  “市长要用两个炉子烧吗?”

 

  “市长应该用进口炉子。”

 

  “进口炉子已经留给市长了,国产炉子为什么还要留着?”

 

  “这个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两个炉子都停了。”

 

  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作者余华对于不公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于平等的理想之国的向往。但事实是,哪里有人类,哪里就会有不公。人类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平等,而只能做到相对的公正。在当今社会,“平等”是个让每个人乐此不疲或者说焦虑的话题。但细究起来,我们会发现“平等”一词有着双重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我是个苹果,你和他也必须是苹果”;第二层含义是“你、我、他都可以自由选择成为苹果,或者鸭梨,或者菠萝或者其他”。前者是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所谓的平等,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余华在《我能否相信自己》一文中说:“他是一个像生活那样实实在在的人,所以他追求的平等就是和他的邻居一样,和他所认识的那些人一样。当他的生活极其糟糕时,因为别人的生活同样糟糕,他也会心满意足。他不在乎生活的好坏,但是不能容忍别人和他不一样。”最后,余华说这个人的名字可能叫许三观。在这里,余华实指的是许三观们。有论者进一步指出:“平等是现代政治制度化的产物,追求平等是现代意识的体现。可许三观追求的平等,哪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分明是心胸狭隘、以我为尺度的原始平均主义。更有甚者,许三观追求的平等里还残留着人性之恶的基因,稍不留意就破土而出。”(王达敏,《一部关于平等的小说——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扬子江评论》,2013年第4期)

 

  另外,普通人在“平等追求宣告失败”而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很容易会在道德感上寻找一种补偿和平衡。这种心理投射到《第七天》中,就是“有钱人为富不仁,穷人们情比金坚”,从而得出“富人都是坏人、穷人才是好人”的结论。如此,身为普通人的读者,看到这样的结论,顿时感到十分痛快,也隐隐有着这样一种感觉:“我是比你穷,但我比你善良,所以我还是比你有优越感。”我们或许能够从心理学上找到解释:这也许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作用下的抢占“道德制高点”的行为。如此看来,《第七天》中“富人和穷人”与“坏人和好人”的对照设置,如果是作者余华有意为之,那是不是就是在迎合着大众读者这样一个聊以慰藉的精神胜利法?

 

  当然,我们也看到,作者更多的笔墨,还是对平等彼岸的构建:以构建一个“人人死而平等”的乌托邦的方式,来进行现实批判。这个乌托邦,就是书中所描绘的“死无葬身之地”。在人间的世界,充满了不公、物欲、冷漠、自利,而在弱者的亡灵的世界,则是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大公”的乌托邦。但既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构想,对“平等”这一概念的思索就难免会转变成宗教式的哲思:

 

  “你在这里应该见多识广,我请教一个问题。”我说出了思绪里突然出现的念头,“我怎么觉得死后反而是永生。”

 

  他空洞的眼睛看着我没有说话。……

 

  我问他:“有墓地的得到安息,没墓地的得到永生,你说哪个更好?”

 

  他回答:“不知道。”

 

  离去时对我说:“小子,别想那么多。”

 

  这样一来,就难免会削弱批判的力度,陷入宗教式的救赎,而难以进行现实上的反思。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主创造了世界,主安息了,而在他创造的这大千世界中的人类,却不得不承受生的痛苦和烦忧。我不知道余华描绘的丑恶的此岸是不是对主的质问,构建的美丽的彼岸是不是对主的追寻。屈原在无路可走时问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又能问谁?杨飞丢了活着的兴趣,于是在火灾爆发时不顾逃命而只是关注着李青的死因,他的鬼魂代替我们走了一圈,还是没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只好陷入无解的彼岸的哲思。就像史铁生所说:“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史铁生,《病隙碎笔》,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0页)那么,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平等”,也只能是个过程,而不会是个结果,不会有圆满的一天。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