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伽玛刀治疗脑膜瘤的长期疗效分析

2022-06-09

  [摘要]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脑膜瘤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09年8月—2014年8月该院脑外科收治的脑膜瘤患者184例,经过21~81个月的随访,对比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行为及影像学治疗效果。结果184例其中131例行单纯伽玛刀治疗,53例行开颅手术后伽玛刀辅助治疗,好转111例(60.32%),稳定65例(35.33%),加重8例(4.35%),总体满意度为95.65%;肿瘤影像学显示消失13例(7.06%),缩小90例(48.91%),肿瘤体积不变78例(42.39%),肿瘤增大4例(2.17%),总有效率97.79%。结论伽玛刀作为脑膜瘤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安全性高、长期疗效好、保护肿瘤周围神经组织,控制脑膜瘤生长,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伽玛刀;脑膜瘤;疗效观察

  脑膜瘤(Meningiomas)是多见于女性的颅内良性肿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好发于大脑镰、矢状窦旁,大脑凸面等[1]。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一般以头疼和癫痫首发症状,还可伴视力、视野、嗅觉、听觉、肢体运动障碍。脑膜瘤位置较深,多有近窦或包绕血管,手术全切难度大,加之术后残留会导致较高复发率。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射剂量集中于瘤体灭活肿瘤细胞,对周围正常脑组织损伤小,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脑膜瘤的有效方法[2]。该研究整群选择2009年8月—2014年8月该院脑外科收治的脑膜瘤患者184例进行伽玛刀治疗,并进行了长期随访,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脑外科收治的脑膜瘤患者184例,其中女101例,男83例;年龄16~73岁,平均(44.5±1.5)岁,病程为8~60个月,平均(44.5±1.5)个月。肿瘤部位:小脑幕63例,蝶骨嵴47例,桥脑小脑角区36例,岩斜区21例,海绵窦区17例。肿瘤直径:最大直径不超过30mm,其中10mm以内104例、10~<20mm60例、20~30mm19例。肿瘤体积:0.8~29.7cm3,平均体积(8.4±0.35)cm3。首发症状:癫痫发作21例,对侧肢体感觉障碍17例,对侧下肢无力14例,视力障碍11例,听力下降8例,三叉神经痛9例,面部、唇部麻木3例,动眼神经功能障碍2例,其余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昏等不典型症状,于体检时候发现。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和MRI确诊。MRI平扫呈圆形、类圆形,部分术后残留者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Tl加权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rr2加权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同程度强化。其中131例单纯行伽玛刀治疗,其余53例为术后残余病例,所有术后病例病理检查均为良性脑膜瘤。

  1.2治疗方法

  采用螺旋式伽玛刀治疗系统。局麻下安装Leksell立体定位头架,定位后采用西门子3.0TMRI扫描仪行层厚2~3mmTl加权像轴位增强薄层扫描。所有患者均行冠状位、水平位增强扫描,采用0uR软件行病灶定位三维空间位置。之后根据病灶大小、位置、患者的一般状况、既往治疗史等给予个体化处方剂量。一般参照中心剂量19.0~38.0Gy,平均28.5Gy,周边剂量11.0~18.0Gy,平均14.5Gy,等剂量曲线50%。嘱患者每半年行影像检查随访,对患者症状、体征进行Karnofsky评分。

  1.3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Karnofsky评分,评分增加,患者好转;评分不变化,患者症状稳定,评分降低,患者加重。在肿瘤体积变化:肿瘤大小在3个径线相差1mm,或体积增大或缩小20%为准[3-6]。

  2结果

  2.1临床疗效

  184例患者随访21~81个月,平均52个月,好转111例(60.32%),稳定65例(35.33%),加重8例(4.35%),总体满意度为95.65%。

  2.2影像表现

  肿瘤体积<15cm3:消失12例(7.36%),缩小81例(49.69%),肿瘤体积不变70例(42.94%),肿瘤增大1例(0.61%);15~30cm3肿瘤消失1例(4.76%),缩小9例(42.85%),肿瘤体积不变8例(38.10%),肿瘤增大3(14.29%)例,经统计学处理(χ2<0.005,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肿瘤总体控制率为97.79%(180/184),见表1。

  2.3副作用

  水肿多见,该组12例患者出现水肿,经有效处理后均得到缓解。

  3讨论

  脑膜瘤是多见于女性的常见颅内良性肿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好发于颅底,一般以头疼和癫痫首发症状。手术切除是脑膜瘤常用治疗方法,但由于神经、血管群集,手术全切难度大,且有较高复发率。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7],治疗脑膜瘤具有以下优势:脑膜瘤为良性肿瘤,MRI显示肿瘤边界清晰,便于剂量规划;放疗边界剂量锐减,对形态不规则肿瘤边缘也有效,而对于正常组织基本无损害;脑膜瘤生长缓慢、不转移,其营养血管在治疗后数月闭塞,肿瘤发生缺血性坏死,逐渐萎缩消失,最终达到治疗效果;适于不宜手术的脑膜瘤患者。

  该研究中患者肿瘤消失13例(7.06%),缩小90例(48.91%),肿瘤体积不变78例(42.39%),肿瘤增大4例(2.17%),总有效率97.79%,<15cm3以内肿瘤控制率为99.39%。孙洪飞等人[8]在其研究中提出肿瘤最大径<20mm的肿瘤控制率达96.6%。该研究与其类似但偏高,分析原因,可能为该研究中患者肿瘤直径普遍较小,与其提出的肿瘤体积大小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相符合。脑水肿为伽玛刀放射治疗后最常见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照射后3~8个月,与肿瘤部位、体积、照射剂量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大脑凸面、侧脑室处易发生脑水肿;治疗周边剂量超过18Gy时易发生严重脑水肿,但周边剂量不足12Gy会导致肿瘤复发。

  总之,伽玛刀作为脑膜瘤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安全性高、长期疗效好、并发症少,保护肿瘤周围神经组织,可联合外科手术也可单独治疗直径较小的脑膜瘤,能高效控制脑膜瘤生长,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脑膜瘤治疗中有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俊,张抒雁,左柏生.伽玛刀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98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37-38.

  [2]罗斌,刘阿力.伽玛刀治疗脑膜瘤的现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2):208-210.

  [3]施国林,曹洪明,蔡文峰,等.伽玛刀治疗颅底脑膜瘤的疗效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8):138-139.

  [4]李胜斌,姚敏.窦旁脑膜瘤采用显微神经外科联合术后伽马刀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104-105.

  [5]马先贵,钟景阳,孙建彬,等.跨矢状窦脑膜瘤手术配合伽玛刀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8):842-844.

  [6]贺艳阳,李恩,周武涛,等.显微神经外科联合术后伽马刀治疗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4,19(5):439-442.

  [7]洪伟,颜永强.手术配合伽玛刀治疗跨矢状窦脑膜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3):687.

  [8]孙洪飞,常静静,谭永利,等.显微外科手术和伽玛刀治疗海绵窦区脑膜瘤[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3,4(25):19-2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