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中药配合耳压治疗不寐95例临床观察

2022-06-09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口服配合耳穴贴压对不寐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190例不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5例,2组都采用中药煎剂内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耳穴贴压治疗。 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3.7%,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4%,2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耳穴贴压配合中药煎剂内服治疗不寐疗效显著,操作方便,经济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不寐;耳穴贴压;中药煎剂

  中图分类号: R256.2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44-02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伴随而来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越来越多,失眠就是其中最多见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称为“不寐”、“不得眠”、或“不得卧”、“目不眠”,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证情轻重不一,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整夜不能入寐。临床大部分患者选择服用镇静安眠药来改善睡眠,但长久用药会产生药物依赖以及其它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煎剂口服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不寐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0例患者均为本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符合不寐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5例,观察组中男48例,女47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6.7岁;平均病程5.8年。对照组中男42例,女53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51岁;平均病程5.2年。2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制的《中医内科学》中“不寐”的诊断依据[1]。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中药煎剂口服,每天服2次,每次100 mL,每2周为一个治疗周期。具体分型为:肝郁化火证见不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以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味,药用龙胆草6 g,黄芩9 g,栀子9 g,木通6 g,车前子9 g,柴胡10 g,当归10 g,生地9 g,甘草6 g,茯神15 g,生龙骨15 g,生牡蛎15 g;痰热内扰证见不寐头重,痰多胸闷,心烦口苦,恶食嗳气,吞酸恶心,苔黄腻,脉滑数。治以化痰清热,和中,温胆汤加味,药用半夏10 g,陈皮10 g,竹茹10 g,茯苓10 g,枳实6 g,甘草6 g,山栀6 g,五味子6 g,酸枣仁15 g;阴虚火旺证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腰酸梦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交泰丸加减,药用黄连12 g,黄芩6 g,白芍10 g,阿胶10 g,鸡子黄2枚肉桂3 g,黄精10 g,菟丝子15 g,麦冬6 g,酸枣仁15 g,柏子仁15 g;心脾两虚证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乏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治以补养心脾,归脾汤加减,药用太子参15 g,白术15 g,黄芪15 g,甘草6 g,当归10 g,远志10 g,酸枣仁20 g,茯神20 g,龙眼肉10 g,木香10 g,五味子6 g,夜交藤15 g,合欢皮10 g;心胆气虚证见不寐多梦易惊,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治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加减,药用太子参15 g,茯苓15 g,茯神15 g,远志10 g,龙齿10 g,石菖蒲10 g,酸枣仁20 g,知母10 g,川芎10 g,龙骨15 g,牡蛎15 g。临床要认真辨证,各型并非单一出现,往往虚实夹杂,以虚为多,药物及用量也要随证变化。

  2.2 治疗组 在此基础上进行耳穴贴压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耳轮后,选取穴位,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选取的耳穴,用适度力量按压,每次以自觉耳轮发热、局部疼痛或胀痛为标准,以个人耐受情况区别对待,每天按压每个穴位3~5次,每晚睡前必按一次,夏季每2天更换一次,冬季每3~5 d更换一次,双耳交替进行。每2周为一个治疗周期。穴位选取:主穴:神门、皮质下、交感、内分泌、枕、缘中。肝郁者加肝、胆;痰热内扰者加脾、肺、大肠;阴虚火旺加心、肾;心脾两虚者加心、脾、胃;心胆气虚者加心、胆。

  3 疗效标准与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 h以上,睡眠深度满意,醒后自觉精力充沛,神清气爽。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总时数增加3 h以上。有效:睡眠总时数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睡眠总时数较前无改善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4 体会

  《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十二经脉,二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精,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在经脉循行中,六阳经均循行分布在耳中、耳周围。六阴经脉循行虽不直接入耳,但其经别循行合于阳经而上。耳与脏腑也密切相关,如《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肾和耳能闻五音矣。”所以耳通过经络与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相联系沟通,与人体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通过耳穴贴压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阴阳,调理脏腑,从而达到养心安神,平衡阴阳,改善睡眠的作用。所取的穴位神门、皮质下、枕、缘中具有安神益脑,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肾、内分泌、交感穴位调节植物神经;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具有疏通气机的作用;肺、大肠具有调[LL]节水液代谢从而起到化痰的作用;配合心、肝、脾、肾、胆以补益气血,交通心肾,安神定志。诸穴配合使气血调和,经脉疏通,阴阳协调,从而达到镇静安神之作用,恢复大脑皮质正常的神经调节作用。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可以调节脏腑阴阳,改善气血循环,但是配合耳穴贴压,可以相得益彰,效果提高。而耳穴贴压具有操作方便、经济安全、见效快、无副作用的特点,易被患者接受,是治疗失眠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23.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