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路径选择探析

2022-06-08

李德奇,李雪飞

(杭州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摘 要:体育组织具有运作方式灵活的特点,从而很好地弥补政府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体制不足等方面的缺陷,是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之一,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目前我国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路径进行简要的分析,旨在加强体育组织承接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体育组织;体育公共服务;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8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52-02

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是广大民众关心的热点,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服务对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体育组织作为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体育组织积极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尤为重要.

1 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价值解析

1.1 体育组织运作方式比较灵活

社会体育组织在服务民众时更突显其灵活性,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搭配合理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比一般的公共服务更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体育公共服务设备齐全、环境良好,但在社会体育组织的参与下,不仅提高了体育公共服务的效率,还使其更能达到民众的满意,社会体育组织比政府组织的公共服务更加贴近民众,应用自身灵活性的特点,社会体育组织及时与服务对象沟通,加强了民众参加社会体育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既有利于民众的身心健康,保证民众谋取更多的健康福利,同时促进政府的改革发展.社会体育组织在公共服务的日常实施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能让体育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其为民众服务的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健身环境.

1.2 弥补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体制不足

我国的体育体制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关体制的变形,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步伐,就需要对其中存在的不足给予改善.尤其是体育投资主体和管理行为的单一化问题,毕竟单一化的发展很难在市场经济中站住脚,很难与现代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相吻合.要想有效的弥补体育公共服务中缺陷,就需要采取措施从现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而建立一套适合现代体育发展的规律,使体育机制充满活力和生机.因此,有必要加强政府以外的力量参与到体育公共服务之中.

1.3 促进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在供给单一化的影响下,除政府以外的投资主体要想进入公共产品领域就需要对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避免公共服务的供给和广大群众实际需求相脱节.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之间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公正、公平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才是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以及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遵循公平原则,鼓励政府以外的成员参与其中,这对于解决目前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4 促进社会资源参与体育公共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对人类的价值观进行了更新.社会组织为公共事务和公民参与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社会体育组织在促进公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倡导积极的公民精神、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人们回报社会、发挥自身价值的载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区体育活动和重大体育赛事,更好的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2 目前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体制、机制不足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体育行政部门还停留在原有的思维模式上,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体育公共服务、体育社会服务、体育市场服务三者的服务范围上混淆不清,从而使体育公共服务经常被市场化,没有真正体现公共服务的特征.第二,对体育组织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体育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上,很多可以由体育组织承接的职能,体育行政部门并没有购买体育组织,而是仍然由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各职能继续承办,从而降低了体育组织参与的积极性,第三,政府没有建立相应的扶持体育组织发展的有效机制,而体育组织在组织机构设置、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经费、人才队伍等各方面仍受到政府的制约,从而使体育组织处于一种被动的尴尬状态,很难承接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也严重制约体育组织的发展.

2.2 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体育组织的能力不足,功能不够专门化,随着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对于体育组织的功能定位太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从而体育组织在参与体育公共服务中常常存在不对应、不匹配等问题,另外,体育组织自身的能力也有所缺陷,缺乏专业人才以及专业的知识技能等,使体育组织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3 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路径选择

3.1 建立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功能对接模式,加强体育组织承接能力建设

建立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功能对接模式,使体育组织可以有效地承接体育公共服务的部分职能,一方面可以将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合理科学的体育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体育组织承接了政府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部分职能,能够减轻政府的压力,政府通过扶持、监督、管理体育组织,从而为体育组织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体育组织积极参与到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上,有利于体育组织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建立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功能对接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体育组织的类型要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功能匹配,对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要分类承接,对不同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成立相应的体育组织,具有对应性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承接公共服务的部分职能.(2)根据人民群众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建立相应的三级服务网络并且突出网络化服务的特色,各级网络要分层实施,体育组织应充分发挥组织、发动、领导、指导、聚集等作用,一方面加强体育组织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组织体系建设的完善.(3)各体育组织之间要加强沟通联系,积极协调发展,从而不断强化体育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建设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体育组织网络功能.

3.2 将体育组织志愿服务与体育公共服务相结合

随着国际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体育组织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是指体育组织在自愿的情况下为社会无偿或部分无偿的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目前国外很多体育组织或个人都采用志愿服务这种方式向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应结合体育组织志愿服务,借鉴国外成功的体育志愿服务上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体育组织志愿服务与体育公共服务很好的结合,从而更好地发展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事业,体育组织志愿服务的形式有多种,比如,志愿服务、非盈利目的的收费服务、捐赠等等.

4 结束语

体育组织能够有效地弥补政府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体制不足,承接政府转移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等,将体育组织与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相结合,培育、扶持体育组织积极参与到体育公共服务中,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推进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实现多元化、均等化、多层次的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明生,李建国.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07(03):53-54.

〔2〕郑丽.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路径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07):9-10.

〔3〕刘明生.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04):15-16.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