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谈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

2022-06-08

◇广东省韶关市凡口铅锌矿职工子弟学校 罗升凡

摘要:文章以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在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就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提出应当明晰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强调要将德育工作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常态化”工作,并介绍了实现有效德育的四种基本方法,希望以此提醒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要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将体育所具备的德育功能突显出来,以充分实现学校体育的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学;强化;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122-02

“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处处体现着德育的功能。2007年5月下发的中央七号文指出“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对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战略部署中也强调“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夯实学校教育主渠道,把德育渗透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融入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除知识、技能、智力、才能、体质等发展外,必然同时包涵一定的思想品德和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素质的发展,并以其为指导和内在动力。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实现“育体”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是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认真思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明晰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围绕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来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德育目标应当是体育课程多元目标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主要功能有健身功能、教育功能、个体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等,其中,健身功能和教育功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功能。尽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没有在课程总目标中单独提出德育的具体目标,但在其目标体系中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所需实现的德育目标,并在相应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中加以细化要求。如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中都提出了与德育密切相关的发展要求。然而,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德育目标存在着边缘化、零散化的现象,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以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德育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所产生的效果甚微等。在体育教学中,谈“健康”的多了,说“品德”的少了;提倡“快乐体育”的多了,强调“意志磨炼”的少了;重视“学生自主”的多了,约束“课堂纪律”的少了。

实践证明,明晰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目标,有助于体育教师准确把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关注的德育方向,充分发挥体育之于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必须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德育目标,并要以符合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来有所侧重地确立德育目标。综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德育目标的演变、发展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诚实正直,自尊自信,勇敢坚毅,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珍惜友谊,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2.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法律意识、家庭意识、民主意识、环保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等现代公民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刻苦训练、敢于竞争、尊重对手、尊重裁判、遵守体育礼仪的良好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意识。

5.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推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常态化,促进德育教育的系统开展,实现体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

从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要素看,任何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都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这四种心理要素辩证统一发展的结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运动技能,开展团队合作,参与运动竞争,调适个人情绪,进行人际交流,遵守课堂纪律和运动规则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必然会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产生深刻的影响。

学校德育是一项长期、反复、系统的工作,在体育教学中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教案上,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体育教师必须自觉增强德育教育意识,用切实的行动,使德育教育真正成为体育教学中的一项核心内容。

1.结合日常体育教学,抓好德育教育的“常规动作”。通过常规的体育教学活动,如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准备活动、形体练习等强化对学生纪律意识、文明礼仪的培养。同时,在当前“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大背景下,在体育教学中必然要提高运动强度,增加学生的运动量,必然也会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作风、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等方面产生持久的影响。

2.结合运动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有意识地融入德育内容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按照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形成不同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对某一运动项目的持续学习可以系统强化学生相应的道德感受,如通过篮球运动中传接球练习和分组比赛,可以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互助互谅精神等得到持续的培养。

3.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教育,推动德育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建立在良好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基础之上的,德育教育比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教育有着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范围。我们必须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社会适应密切结合起来,直至德育目标的实现。

4.提高课堂应变能力,对课堂突发事件做出“机智”处理。由于中小学生的个性心理不同,他们在有意无意间会造成课堂突发事件的产生,这种事件既是偶然的,也是体育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既是对教师教育机智的一种考验,往往也是教师利用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教育得好,会让学生对问题认识得更深,反之,则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

三、实现有效德育教育的四种基本方法

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在传授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着影响,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越明显,影响越深刻。同样年级的两个班在不同的体育教师影响下,经过两三年后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就会有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有关。在德育工作上认真细致,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目标明确,注重德育手段和方法的教师在德育教育的效果上更胜一筹。实现有效德育方法很多,在此仅介绍四种基本的方法以供参考。

首先,要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仅就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角度而言,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零道德期:又称无律期;成现期:又称他律期;成现后期:又称他律—自律期;道德自律期:又称自立期。不同的阶段,青少年在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上有着不同的表现,需要采取不同的德育方式。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基本处于零道德期,尚未形成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此阶段的德育只能强调游戏、示范和服从;而七至九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他律—自律期,具有了一定的道德意识和判断能力,但自制能力明显薄弱,在德育上要注重加强启发和指导,让学生在有组织的自主教育活动中锻炼成长。

其次,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要旗帜鲜明地向学生提出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尽管许多教师都清楚育人先育德,然而许多体育教师仍然不愿或不主动在体育教学中明确发出德育的声音,许多学生也想当然地认为体育课与德育无关,体育教师在德育方面的失语,导致了学生对德育的无视。学校上体育课前的集合整队、报数点名,许多学生常对体育委员的口令无动于衷,自顾自地聊天、玩闹,笔者在课上告诉学生“大家都知道的社会上有公共秩序、有社会道德、有法律要遵守,我们只有在学校学会了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尊重老师和同学,才能在将来做一名合格的公民,体育课的集合整队、报数点名就是对我们公民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这也是体育课堂中的一项重要德育内容。”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提高后,基本都能认真做好课前的集队活动,体育教师发出的明确的德育声音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第三,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验式德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各种练习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受到必要的刺激,从而得到相应的情绪情感的体验,达到锻炼意志,陶冶情操,感受成功,学会团队合作,增强互助意识等目的。如耐力跑项目,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在心理上体验到的是坚持与放弃的斗争,在生理上体验到的是呼吸的困难、肌体的疲劳,只要能坚持下来,那种成功的感觉会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第四,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列入体育教学任务之中,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同时也应当是一名合格的学生思想工作教育者。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漠视与关爱都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要学会察颜观色,要学会严慈相济,要学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体育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是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的需要。人们常说“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当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达到认同和理解时,他们会在一堂设计得非常普通的体育课中认真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

总之,体育与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一对重要的组合,这两者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忽视了体育教学,必然会导致德育的放松,加强体育教学,必然也会强化德育的影响;好的德育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不好的德育同样会给学校体育带来不良影响。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创新,改进体育教学模式,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而在体育教学中脚踏实地地做好德育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学校体育真正的价值。正如潘绍伟教授所说,“理想的学校体育……不仅要对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负责,更要使学校体育生活成为学生美好回忆的宝库,成为学生触及心灵、感受生命,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教育场’;使学校体育真正成为培养与成全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季浏,汪晓赞等.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潘绍伟.追求理想的学校体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1,(4).

[4]华南师大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现代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莫雷,张家积,卢秀安.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编辑:朱泽玲)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