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06-08

郭 曼

摘 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并针对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体育理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转变观念,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恰当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当加入人文教育;构建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体育理论课程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6.000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我国在普通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正在全面进行。国内外的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普通高校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体系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体育理论课程作为高校体育专业的不可缺少的课程,不仅是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肩负着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那么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理论课作为高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1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首次被提出。长期以来,对于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定义争议颇多,百度百科关于素质教育的定义是“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但并非一对反义词。如何在考试制度的前提下推行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基本立足点。根据素质教育的概念,我们可以把高校素质教育理解为“在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素质水平、发展潜力的基础上,进行适合的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且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不断巩固、完善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素质水平,以达到他们能够适应社会,能够与社会和谐发展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

虽然现在高校里面已经对素质教育的理念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对于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还没有很明确的规定,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从扩充学生知识面的角度上,通过扩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的广度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从学生心理认知的角度,它定位为相对于知识和能力的内化教育;还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从合作学习的角度,通过布置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以及与人相处的素质。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其核心内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健康。

2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机构,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水平。体育理论课作为高校体育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素质的任务,但是当前高校的体育理论课普遍存在着浓郁的计划经济色彩,内容陈旧落后、缺乏时代特征等现象。体育理论课程也一直没有得到相应重视。“虽然我们国家曾在1980年、1986年、1991年、1997年对课程体系共进行了4次较大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3]但是体育理论课程的改革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对体育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对体育理论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体育理论课程的设置及考核。通过调

查发现,当前许多高校的管理者对于体育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很多高校的管理者认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技能,而非体育理论知识。所以体育理论课的学时被一再的压缩。“姜维强曾对我国22个省54所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在被调查的54所高校中,只有14. 82%的高校每学年体育理论课时数达到教学时数的12%, 79. 63%的高校每学年体育理论课实际教学时数在4-8学时。”[4]这就说明,体育理论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除了学校不重视之外,学生本身对体育理论课也不够重视。在学分制的大背景下,体育理论课所占学分的多少,也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重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高校体育专业里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学生只热衷于技术课的学习,有不少学生甚至把理论课当成“睡觉课”。这就导致体育理论课的改革举步维艰。

2.2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体系不完善

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规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基础体育课、选项体育课、选修体育课、保健体育课等四种类型”。

体育理论课程体系不完善首先表现在缺乏整体优化上,目前许多高校都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老师上课也都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的讲解。很少有扩充的内容或者自己的观点。也很少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合理。当前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的设置跟当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不匹配,内容老套,过于偏重基础理论的辨析,讲授的内容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像《体育概论》这门课程,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这就导致了教学内容不够灵活和有趣,自然也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再次,在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随着高校地扩招大学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大学生越来越多了,高校学生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大。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体育理论课和体育专项课相比,学生逃课的现象更多,自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2.3课程设置不符合实际、实效性差

课程设置不符合实际首先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调查显示“学生对当前理论课实用性的基本评价中66%以上的学生认为当前理论课实用性一般或脱离实际”[6]这就极大的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体育理论课应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之后的就业打下基础。在有限的课堂上,学生也不可能掌握太多的知识,所以就要求老师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能够把社会时事穿插在体育理论中。所以在教材更新比较慢的情况下,老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案和教学内容,提高讲课效率。

课程设置不符合实际还表现在课程安排上的冲突上。由于高校场馆和师资力量的长期缺乏,体育理论课和体育专项课的安排上会难免会出现一些冲突。有的高校在排课的时候,往往是先把体育专项课安排好。体育理论课就见缝插针的安排在体育专项课之后。这样一来,学生上完专项课在身体疲劳、体力不佳的情况下去上体育理论课,体育理论课就自然成为他们放松和休息的时间。

3高校体育理论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3.1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社会对高素质、多元化人才的需要求增加,而高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材的重任。体育理论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上面传授给学生大量体育人文方面的知识,例如体育与社会的关系,体育与经济的关系,体育保健、体育休闲等等,既具有科学性又有实用性的知识。这样能够充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观念。改变社会上对体育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刻板印象。

3.2是培养高校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需要

当今高等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反过来,理论又作用于实践。所以适合的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需要他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解决问题相应知识,当然也就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校必须加强体育理论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体育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够指导体育运动实践。

3.3是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需要

终身体育的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来的,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一个人具备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终身体育也作为现如今体育教学的一个指导思想。因为人体自身的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伴随终身,就算是已经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也需要进行体育锻炼。只是不同发展阶段锻炼的要求不同,锻炼的内容和方法要作出相应的调整。锻炼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更不能“一劳永逸”。所以,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健身理论技术和方法,这样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能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在离开校园之后,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够伴随终身。

4高校体育理论课改革的途径

4.1转变观念,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

体育理论课改革首先是要相关部门和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理解体育理论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适当的增加体育理论课的学时数。只有必要的增加体育理论课的学时数才能达到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增加体育理论课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多增加一些选修课,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几门理论课来上。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有必要的增加一些体育理论的探讨活动,或者聘请相关专家开一些某一专题的讲座。让体育理论教学贯穿整个大学教育当中。

4.2恰当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当加入人文教育

素质教育虽然强调“以人为本”,但是如果不恰当的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会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一味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的迁就学生的兴趣爱好。表现在体育理论课上是当出现学生厌学的情况的时候,有的老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往往采取放视频、聊家常、做游戏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也不利于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管理。可以在体育理论课上适当的增加一些人文教育。在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中,不能局限于大纲规定的内容,而是在不违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以培养他们体育能力为主的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始终遵循“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赏识教育、情感教育,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4.3构建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高校体育理论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培养其综合素养。特别是在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上,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针对理论课的考核应该突出针对性,当前许多高校对于理论课的考核是不完善的。很多理论课采取考查的形式,学生随便交一篇论文就行。这样的考试办法,自然不能够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往往在网上拷贝一篇就算完事。久而久之,学生更提不起对体育理论课的兴趣。当前,高校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理论课的考核,把理论课的成绩作为总成绩的重要部分,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重视体育理论课程,达到督促学生自觉学习和掌握的目的。在构建体育理论课程的考核评体系中,应包括学生平时的学习评价、掌握教材知识评价以及自己的独到见解评价三个层面。考核评价形式的实施也要使学生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了在高校体育理论课中融入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体育理论课进行改革。转变对体育理论课的固有观念,加大体育理论课的比重,不断地完善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及评级体系。这样才能真正的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使体育理论课程沿着正确、科学的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学反思:高分与素质并重的学习方法-官方网站.

[2] 李秀梅, 裘琴儿.我国高师体教专业理论课程改革建议[J].体育科技,2002, 23(1):80-82.

[3]姜维强.对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4]王琨,张德智, 李烨.论素质教育观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 职业与教育,2010,(3):119-120.

[5] 郭学勤.关于高校选修课课程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2005, 27(1):65 -68.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系 广东 潮州 521041)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