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谈小学语文单元类结构教学的策略

2022-06-08

◇江苏省沭阳县实验小学 王婷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056-01

教学结构是表现教学内容、显示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在设计教学结构时,必须明确一个目的、体现一个观点、掌握一个特性、坚持一个原则、明确一个目的。任何课堂教学结构都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都要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服务,并使他们处于合理的结构之中,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语文课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基础工具。因此,在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时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语言的实践环节。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应体现严密的逻辑性,讲究逻辑思维,体现逻辑顺序,要根据文章思路选好突破口,抓好线头,理好线索,编排结构序列;同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课堂教学基本格式,这就是所谓“程式”,是长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的结晶,如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共同必要的教学环节等,但我们不能把它看成是“程式”,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遵循继承、发展、创新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的目的要求,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根据各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不拘一格创造出众彩纷呈的教学结构来。

单元是课程重要的基本单位,已有的“单元”教学,无论形式和策略如何,大体是以“单元”为分析单位和教学内容的,其目的在于通过从单篇式教学到单元式教学的转换,实现教与学的减负增效。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推进“单元类结构”教学,是笔者思考的主要问题。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将语文教材内容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统整起来。每个专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样的编排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总指导思想。但如果只是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而教学思路没有改变,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不论教材再先进,新课程带来的变革也将是浮光掠影。

那么,如何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单元、依据自己建构的主题,挖掘单元主题的内涵,结合相关语文知识灵活地规划、实施教学呢?下面笔者就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真诚主题”教学为例,对主题单元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单元内容的整合

五年级(上)教材设计了六个主题,每一组教材均安排了“导语”、阅读课文以及“语文百花园”等内容。如第四单元,其导语是:“让我们走进本单元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感受他们一颗颗朴实、真诚的心”,点出了真诚的主题。接着安排了五篇课文:《酿》是讲小男孩发现老师念错了字音的故事;《十年后的礼物》是讲音乐家爱德华信守诺言的故事;《月下桨声》是讲一个小女孩真诚还回多找的钱故事;《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是讲丹尼斯的爸爸真诚地给人改正的机会;《彩票》讲的是林海燕将500万大奖还给他人的故事。“语文百花园”中的积少成多是讲信用的格言,“口语交际”的话题(实话实说:诚信)、“习作”的内容(写一件关于诚信的故事)均与本组“真诚”主题有联系。这样安排,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些课文密切联系儿童的知识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学生爱读,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材的这一编写特点,要求教师采取的主题教学既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又要围绕单元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开放性教学。

二、课程的弹性融合

教材主题的整合必然要求涉及相关学科知识的相关内容,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课程之间的融合也就势在必行。语文学科要走向综合,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强语文学科向外的张力,这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例如,上个案例中,笔者运用计算机播放现成的影片,或者上网下载其它影音资料,就是有机地融合了音乐课的情境渲染法。再如,在教授《十年后的礼物》一段:“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时,笔者选取与教材相符的乐曲,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乐曲的魅力。

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音乐欣赏、搜集资料、观看影片等诸多形式将教学融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并通过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思维,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使学生的情感在文章中得到陶冶,环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长,最终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成为保护环境的主体。

三、生活实践的契合

课程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课程要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生活经验,要成为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学生的知识接触面,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完善和发展。

语文学科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学习能促进学生的生活品位、生活格调、生命质量的提升,从这一点来说,小学语文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生活得更加美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导就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走进生活,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带着知识与情感的体验又走入课程,使课程与生活达到真正的契合。

四、语文素养的综合

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学生,凡是在本学段应当具有的语文素养统统包括其中。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情趣、思想品德、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只着眼于“双基”,而应着力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法、习惯以及语言品位、语言行为习惯等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是现代人必备的,也是终身持续发展必需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内因”起主导作用,没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和投入,语文素养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发展。因此,在设计教学预案时,笔者时刻把握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特别要强调两点:一是强调“大语文观”即语文和社会的沟通和生活的联系以及跨学科渗透,让语文走进儿童生活,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也让语文走向社会,开掘语文学习的广阔资源;二是强调“语文整体观”,语文水平的提高,不只是单项能力的提高,应着眼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着眼于整体把握,综合提高。于是,在课堂上可以听到学生的个性朗读,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心灵触动,可以读到学生的真情告白……正如杨教授说的那样,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是揭示人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价值的过程。”

综上所述,单元类结构教学除了着眼于宏观、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之外,还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重视“双基”,重视智能开发,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总之,围绕主题单元展开教学,就像一曲优美的充满了人文性的旋律,而与之交融一体的工具性,也不再是脆弱、断续的音符。

(编辑:杨迪)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