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探析

2022-06-08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一小 石 梅

【摘 要】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小学是学生学习阅读和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做到“读写结合”,对于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其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文章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40-02

在新课程背景下,阅读被看作是读者和作者对话的过程,是读者和作者思维的碰撞,甚至能摩擦出思维的火花。阅读不仅仅是读者对文本的内化、吸收,更包括读者对文本在理解基础上的倾吐和表达。在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构架起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也就是要重视读写结合。反思语文考试,优秀的作文相对较少,甚至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也会出现一些语法错误。为什么处在写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会感到无从下笔,为什么大多数小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苦差事?崔峦曾经指出:“在综合能力培养上,要处理好学读和学写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听、说、读、写并重,而阅读课常常只管读不管写,也有的把写作当成点缀。”阅读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确实存在对于写作实践渗透缺失的问题,导致了重视阅读、轻视写作的教学怪圈。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小学是学生学习阅读和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做到“读写结合”,对于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一、在阅读教学中善于移花接木,模仿作者的语言表达,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通过阅读一些经典、优秀的作品,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写作要求加以变通和模仿,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不失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学习写作的一个好方法。所谓移花接木,就是把原来看过的范文或者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形式、结构或者语言描述上加以变通或者更换,为自己的写作所用,使自己所写的作文和作文的命题与要求一致。这种嫁接的写作过程能够较好地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夹竹桃》,有一种清新如六月的甘泉,流畅如潺潺细流,自然如皓月清风之感。尤其是凸现夹竹桃月色下的美妙幻想,意境美好,情趣隽永。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而进一步去感受季羡林先生文章中潜在的一种文化精神的美是教学的难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因此,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要学会用诗意的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接触语言文字以后,感悟出作者是怎样创造了词语句式的语言美,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语感来体会这种语言形式的美妙之处。此外,还要学会从字里行间来揣摩夹竹桃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展开自己的想象,调动自己的阅读体验去听、说、想、写,把阅读课堂演变成富有个性的写作空间。“同学们,夹竹桃有没有走进你们的内心?让我们跟季先生一样,把这种幻想移植到自己的心中。月光下的哪种景物让你产生了美妙的幻想?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把这美丽的月色写下来吧。”下面我们看看学生是怎样写的:

原文:“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学生是这样移花接木的:“菊花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文章的中间则是这样模仿的:“夜晚的院子少了几分忙碌,多了几分安详。月亮高挂在天空,夜色中带着几分浅浅的白,月影朦胧,月色美丽,像是一幅美丽的油彩画,飘落的花瓣像是被月光映成了黄色,美丽而动人。”

学生通过对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和感悟,悟出了季羡林先生整齐对仗的句式,悟出了散文和别的文章在语言表述上的区别,悟出了语言形式的结构美和声韵美。这种语言学习的形式也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交互运用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这种移花接木的教育方式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和写作感染,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都会得到潜移默化地提高。

二、在阅读教学中善于发现文本的写作训练点,及时捕捉课堂课程资源的生成

阅读教学要回归文章的本质,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内容、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要全面展开语文教学实践,尤其要关注阅读教学中的写作练习,做到读写结合。在对文章的解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学会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文章进行解读,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文章中的写作训练点,找到最佳的写作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教学目的。例如,《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写景散文,是小学生的一篇必修课文,要求背诵。文章主要展示了威尼斯的异国风情和小艇的特点及作用。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威尼斯的异国风情和小艇的特点及作用的。只有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才能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在写小艇特点时,主要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列数字的写作方法;在写小艇的作用时,把人的活动和景物的描写相结合,采用了动静互补的写作手段,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写作训练点。在阅读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训练点找到切入口,开展讨论,找到思维的火花,写出优秀的作文。

三、在阅读中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课堂的口语表达,及时发现学生写作的兴趣点和思维的火花

阅读是一个积累语言、提高认识、丰富情感的过程,但是现阶段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较少,并且出现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脱节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够浓厚,出现无话可写、无事可续的现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致地体会文章的字词和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在阅读过程中由表及里,探究写法,读段学篇,学习人物及事件的发展脉络。关于写景抒情的文章,应重点抓住写景的手法和要表达的情感;说明文则重点抓住事物的特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阅读教学对文本的表现手法、艺术特点、结构安排有所积累。另外,教师可以加大家校之间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其知识,加强学生的语感。同时,口语表达也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伴随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阅读课上,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也要加大训练力度,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口语表达的机会,引导他们说出对文章的理解、对语言的感悟、对思想情感的体会,从而把课堂上的读和说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然,教师在这之前要培养学生敢说、想说的欲望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说的内在需求,有意识地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才能随之提高。

总之,读写结合是一项双向互动的教学机智,要辩证地对待,不但要在理解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还要注重读写的隐形结合,提高小学生读写结合的可操作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苹. 在随文练笔中追求阅读与写作的“互利互惠”[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

[2]吴冷灿.从仿写到创新——“读写结合”课例研修的实践和思考[J].作文教学研究,2010,(5).

[6]邹丰. 依托文本资源 指导学生读写结合[J].小学教学参考,2008,(27).

[4]施青濒.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作业的有效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08,(3).

(编辑:朱泽玲)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