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看点纷呈,新见颇多——2014年语文教学改革综述

2022-06-08

时近年终,又到盘点“收成”的时刻。2014年,语文课程改革依然热点不断,一些新思想、新思路、新策略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各方关注。

上海小学一年级新版语文课本“古诗消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新学年开始,上海一年级语文课本删掉了旧版本中的全部8首古诗,这一教材改革引发了一片争议。

9月9日,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对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小学语文课本中去掉的现象,毫不掩饰地表示了“很不赞成”。他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

9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表示,她非常赞同习主席“要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的观念,从2015年9月起,由她主编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将增10余篇古诗词,她认为,要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让孩子感受音韵之美。

在北师大关于教材编写的那番感叹,让人品出几番沉重。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古诗消失”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热议,众多网友通过《人民日报》微信平台纷纷留言。有识之士提出,在基础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给李白、杜甫们更大的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机缘被中华文明的薪火淬过。

教材作为学校教育一根颇为敏感的“神经”,一直为全社会关注。不论哪个时代,对教材的“变脸”或是增删,这个被人们称之为“世界级”的难题,永远不会有止息的时刻。这些年,关于教材的任何修订,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次上海小学一年级新版语文课本“古诗消失”,让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再次浮出了水面: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传承?对待经典诗文,我们应以什么方式让其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语文教育界看到了重拾汉字尊严的希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台由央视打造的青少年竞赛节目自播出以来反响强烈,收视率达到该台同时段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

这档以“汉字”为主角的节目何以引发如此效应?关键在于很多似乎惯学的汉字竟让人们连连出错,人们骇然发现,自己似乎远离了传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让语文界看到了重拾汉字尊严的希望。

如何规范汉字书写,如何珍爱、珍惜本民族传统文化,已是全民热议的话题。

专门从事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冯志伟提出,“我国基础教育应加强写字课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演变发展历程,使其对字、对写字产生兴趣,甚至把能不能写字、能不能写好写对字作为教育考试的一部分;还应在公务员考试、职称考试等社会各种考试招聘中予以体现,以补救由拼音造成的一些后果,缓解汉字‘失写症’这样的现代文明病”。

要重视激活汉语言文字的活力,重树汉语言文字的权威,重视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是非有公论得失寸心知》一文中认为,是忽视基础,即在基础教育中忽视打好基础的问题。他指出,当下的示范课、比赛课,绝大多数都是中、高年级的。仿佛低段教学太浅显,显示不出教师的水平,这是十分错误的看法。他认为,学龄儿童和小学低年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写字方面,要养成正确写字姿势的习惯,注意把字写端正、整洁的习惯,勤于每天练字、提笔即练字的习惯以及爱惜笔墨纸张的习惯。

为了切实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水平,人民教育出版社崔峦撰文提出改进教学的十点建议,倡导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一方面要落实“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要全面夯实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积极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要让汉字重新回归中国年轻一代的手中、心中,必须逆流而上。有论者表示,应当对教、学两方面都作出详尽的规定,比如,教语文课的教师必须板书而不是依赖PPT,学生必须认真学习书法、成语和单字,对课时有一个较高的要求,订立学习标准,才能让大家重新亲近汉字。

有识之士指出,语文教师要将写字教学作为课程来对待,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切实重视和改进写字教学,帮助学生尽快提高书写水平。

教学观摩“阅读”和“表达”两大系列并驾齐驱,激活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文学习的内容分为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学习五个板块。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共举办了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基本上关注的是阅读教学。有识之士认为,如果长期偏重阅读教学研究,势必会弱化语文教学其他领域的研究。

为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视野,实现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全领域覆盖,促进语文课程均衡协调发展,全国“小语会”改变教学观摩活动单一以阅读为主的模式,调整为“阅读”和“表达”两大系列。从2014年起,“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更名为“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这将对未来语文教学形成“阅读”和“表达”都要抓、都要硬的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表达课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有人说,表达课(作文、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它像是一根啃过的肉骨头,丢了舍不得,说爱有多难。长期以来,一线教师殚精竭虑,然而收效甚微,表达课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效率的瓶颈。

“首届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的“表达”系列课将成为新的关注点和研究热点,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公开课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激活小学语文的整体改革。

传统课堂教学转型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呈现方式灵活多样,研究视角不断拓展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将呈现多方面的新变化。“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将加速课堂改革转型。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在《语文教学通讯》撰文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越界”,但它又是一种回归,即教学应“以生为本”“以学为重”,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为基点的理念。

“翻转”,在一些名校名师的课堂上已有了不少的探索研究。语文课程的特点更有利于对传统课堂的“翻转”,那么,语文教学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尝试“翻转”呢?周先生提出可从七个方面去尝试。①在课堂理念上,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翻转。②在角色定位上,由教师主宰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翻转。③在教学预设上,由指令性的刚性预设向生成性的弹性预设翻转。④在教学程序上,由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翻转。⑤在教学方式上,由教师单边讲析为主向合作讨论为主的翻转。⑥在学习心态上,由被动接受向质疑探究的翻转。⑦在能力培养上,由单一的书面习题向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翻转。

“翻转课堂”的探索实践,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转型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在课堂理念上、角色定位上、教学程序上、学习心态上、能力培养上,为我们提供了语文课堂成功“翻转”的案例。

阅读教学价值取向的讨论持续升温,各抒己见的言说引发人们深度思考

阅读教学是“指向写作”还是“指向阅读”的讨论日趋深入。

管建刚老师提出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主张,在小语界引起强烈的反应与争辩。

有人点赞,管建刚的阅读教学主张,代表了语文教学的希望与未来。有人认为,过去的阅读课垂死,新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以写作本位进行阅读教学是对当前阅读现状的“拨乱反正”,回归了语文学科的本位,理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有人认为,“指向写作”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样式,是阅读教学价值取向的又一种探索……“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主张赢得了不少的追随者。

有人质疑,“指向写作”是否“剑走偏锋”,阅读教学绝不能主张“指向写作”,阅读不是为了写作,阅读比写作更常用更有用,不能以写作能力否定阅读能力。有人认为,“指向写作”存在“弱化内容理解,忽视人文熏陶”的危险。还有人提出,“指向写作”不是革命是改良,是传统意义上读写结合的名人走秀……对“指向写作”阅读教学主张的质疑,正在风口浪尖上。

有人释疑,针对“指向写作”种种质疑的声音,徐国荣在《指向写作:阅读教学的一种样式》一文中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在现行教材体系下,只是一种新的主张,是一种阅读教学课程改革的新样式,它与传统的重内容理解的阅读教学的主张、样式不是敌对的双方,而应该是相互补充的。“指向写作”不会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它们的结合让阅读教学更加接近语文教学的本真成为可能。

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许多有识之士一直呼唤语文教学向“读写结合”传统回归。笔者认为,深入开展“读写结合”研究与实践探索,追寻“读写结合”的理想境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仍将是深化课改的重要课题。

“语文斗士”编写的语文书与现行教材的PK能否胜出,人们拭目以待

近年来,“语文教育”和“语文教材”一直为社会所诟病。《收获》杂志副编审、文学博士、作家叶开,2011年曾因出版作品《对抗语文》,将公众对语文教育长期积累的负面印象激发出来,引发大众热议。2014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对抗语文教育,他所编写的“新版课本”——《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是一套系列丛书。按叶开的编写计划,这套丛书一共18册,目前面世的是小说册和综合册。

笔者翻开这两册书看到,书中选入胡适、巴金、丰子恺、王安忆、莫言、苏童等作家的优秀作品。叶开在每篇文章后面写了一段赏析解读的小文,作精练的点评,文后还特别设有“思考”和“延展阅读”等板块供小读者深入解读。通过阅读大师杰出的作品,让小读者享有语文课本不曾带来的阅读乐趣。

叶开曾多次批评当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五宗罪”,那么他选编的《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能不能破解语文教学“五宗罪”,与现行语文教材PK是否能胜出,老师们不愿做裁判。但有人认为,该书所选文章有品位、有情趣,可读性强,在浮躁的功利语文时代,对于重建人格、重扬精神、开阔视野、滋润学生干渴的心灵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还有人认为,能否称得上“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衡量的标准应该定位在:它是否凸显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是否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应该是我们要分析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语文教材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更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范本。有识之士对语文教材编撰策略和技术的提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有学者提出,要保护、鼓励编写理论独特、体例不同、风格不同的教材;保护特色,保护创造,保护火花,给个性化教材“试试看”的机会;通过努力,树立起多元、开放的教材理论格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十条建议,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教材观”,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正在面临修订或重编。笔者期盼更多的作家、学者、名师加入自编教材的行列,编写出“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把人们从现行语文的无感和疲惫中解放出来,重新领略汉语言之大美。

如何审慎对待当前频繁出现的教学新概念,

研究者提出既不求全责备,也不盲目追“新”

现今,语文课程诸层面研究,其范围日益广泛,研究的内容和视角不断拓展,催生了很多的教学新概念,推进了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当一些“走红”的教学概念大范围探索和推开时,由于某些教学新概念自身的不完善,加之人们对其误读或过度解读,出现了“实施异化”的现象,引起教育理论与实践界持续关注,专家、学者对一些概念的提法,概念内涵理解及当前操作层面的一些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1.慎言“愉快教学”,莫让“愉快教学”庸俗化

实施新课程以来,许多语文教师艰苦探索,找寻实施“愉快教学”的途径,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把死板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由“苦学”变“乐学”。但在实践操作中,“愉快教学”也被有些教师扭曲,染上了庸俗化的色彩。一些赛课活动华而不实,为“出新”而搭花架,为“惹眼”而弄包装,为“新潮”而滥用多媒体,为“取笑”而插科打诨,致使“愉快教学”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坑。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刘永康在《语文教学通讯》撰文,他认为,学海无涯,既需要“乐作舟”,但又不能排斥“苦作舟”。他指出,提倡“愉快教学”,并不要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热热闹闹、唱唱跳跳、说说笑笑。过度地张扬愉悦,不适当地利用学生好玩、好奇的天性,会使学习成为“麦当劳”式的快餐。而在“麦当劳”式快餐中吸取营养的学生在学习中显得浮躁不专。他忠告,切忌将“愉快教学”引入形式主义的泥坑。

笔者认为,“愉快教学”倘若离开了语文知识的积淀,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表达,离开了语文独特的审美,再花哨再热闹再活跃再有趣的课堂,也称不上是真正的语文课。

2.慎言“语文味”,莫让“语文味”神秘化

“语文味”从2001年走进人们的视野,不仅在互联网上以及在语文教师口头上广泛流传,而且逐渐渗透到实践中并不断蔓延,俨然成了课堂评价的惯用语。

任何一种理论的建树都是有心者的不懈探索,然而“语文昧”背后的一些思考一直萦绕人们的心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针对当前有一定市场的“语文味”展开了讨论。这或许就是因“语文昧”自身的种种矛盾冲突而引发的。

有论者分析认为,“语文昧”本来是一个相对于“泛语文化”提出来的新概念。它的存在本身就没有准确的定位,它是为着当前教学的纠偏而临时存在的一种教育行为,当作某种教育理论范式来确定,甚至还人为地把“语文味”神秘化,有人直言应该将其请下神坛。

还有论者指出,“语文味”是个“伪命题”。分析者认为,数学课没有呼唤教出“数学味”,化学课没有呼唤教出“化学味”,却要求语文教师上出带有“语文昧”的语文课来。业内人士分析,促成“语文味”诞生的直接原因是许多语文课已经不是本质上的语文课了,耍改进当今的语文教育,就必须摒弃积弊,努力回到着眼于学生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真语文课堂。在本真语文的旗帜下,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语文味”的内涵不断从表层到深层展开研究,在评论中,人们对“语文味”的本质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3.慎言“有效教学”,莫让“有效教学”泛化

“有效教学”这个概念在语文界被频繁地使用。围绕它的理论探讨甚至争鸣一直在持续。刘万海在《辽宁教育》撰文提出,要审慎对待“有效教学”的热潮与争议。文章认为,“有效教学”的提法存在模糊甚至悖谬之处:一是对“教学”本质的遗忘。二是“有效教学”判定标准的“高不成、低不就”。三是“有效教学”的提法易误导人们将注意力过多转向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从而加剧教与学的关系失衡。

如何看待热潮之下“有效教学”的实践,有学者提出,需要多些审慎,多些“冷思考”。通过反思,查找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中可能潜藏的问题,探求属于师生自己的教与学的“优质”品质。提倡“高效教学”或“优质教学”,有识之士认为或许要比“有效教学”更清楚。

4.慎言“教言语形式”,莫让“教言语形式”窄化

随着2011年版语文课标的颁布实施,“语用”成为阅读教学的“霸主”。在“语用”背景下,阅读教学领域比较流行“教言语形式”的观点,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热衷于践行这类阅读课型,并在各类公开课中诞生了一批标志性的“教言语形式”的典型课例,颇有视“教言语形式”为阅读教学最高水准之势。

西南大学文学院魏小娜在《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撰文提出,慎言“教言语形式”,全面观照阅读素养,促进阅读教学有序发展。文章认为,虽然“教言语形式”极大促进了语文学科的理论自觉,但是并不能把“教言语形式”等同于“阅读教学”,甚至把“教言语形式”当作唯一的、高品位的阅读教学的形态。

这是因为,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培养阅读素养。阅读课上只理解文本内容而没有培养阅读能力,固然不合适;但是阅读课只研究“怎么说”的言语形式,也未必最恰当。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借助文本内容的教学来展开。文章认为,关于“教言语形式”的片面认识,实质上反映当前阅读教学本质的迷失。

本年度语文教学研究对一些教学新概念的内涵界定与本质探讨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理论审视和查找既有研究中可能潜藏的问题,是为实践校正航向。笔者认为,对于经过科学论证、实践检验的教学新概念,要准确领略其内涵,并正确实施。对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新概念,要慎思之,明辨之,切忌盲目追“新”,在纷纷扰扰的新概念冲击中坚守语文教育的本真。

(江苏省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丹阳师范学院21230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