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适切的图片运用才有效

2022-06-08

郑春夫

图片形象直观,学生喜闻乐见。语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图片资源,能优化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如果运用不当,不仅不能“辅助教学”,还会干扰、影响学生的学习。

一、“先声夺人”

【案例1】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教学片段

师: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莫高窟。(板书课题)莫高窟举世闻名,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你们想看一看吗?

(出示莫高窟图片数张)

师: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各抒己见)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迷人的魅力吧!

【反思】上课伊始,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多幅莫高窟美轮美奂的图片,旨在吸引学生眼球,对莫高窟充满向往,产生走进课文的热情。小学语文教材中写景类的课文很多,教学这一类课文时,运用内容丰富的图片资源“先声夺人”,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笔者以为,在学生还没有潜心会文的基础上,就向学生呈现课文内容所描绘的大量图片,弊大于利。

阅读文本时,学生进入的是一个广阔的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会在头脑里描绘、创造出文本所描写的场景,在此过程中,学生具有积极探究的热情,始终处于主动体悟的学习状态,享受阅读的快乐。如果将文本所描绘的图片过早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图片带来的视觉/中击留给学生的印象太过深刻,那么,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头脑中首先会浮现、联系到色彩鲜艳的视觉形象,影响了他们通过自主品悟、自发联想对美好画面的感受,阅读想象力受到了束缚,阅读个性受到了限制。

二、“喧宾夺主”

【案例2】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教学片段

师:九寨沟美在哪儿?你喜欢什么景物7

生:我喜欢九寨沟的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师出示图片并配文字。生练读句子,指导读、齐读)

生:我喜欢九寨沟的湖泊。“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生:我也喜欢九寨沟的湖泊。湖泊清澈见底加上色彩斑斓的湖石真是美不胜收呀!

(师出示图片并配文字。生练读句子,指导读、齐读)

【反思】《九寨沟》文质兼美,是训练语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好文章。教学时,教师必须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在关键词句处驻足停留、咀嚼品味,感受语言文字的温度。案例中,教师将文字与图片同时出示,图片对学生的吸引力远比文字大得多,学生会不自觉地过多关注图片,使得他们品读语言时“心有旁骛”。教师的无意为之造成了“喧宾夺主”,固化了学生的想象,弱化了学生对文字的揣摩与品悟,消弭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朗读也不能真正入情入境。

适时出示图片,才能为理解语言文字“锦上添花”。以《九寨沟》教学片段为例,在品析、感受九寨沟雪峰、湖泊等美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等关键词句,充分揣摩、咀嚼、品读、想象、体味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感受语言文字中饱含的情感,并真正把这些文字内化吸收。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零距离”接触的基础上,再出示图片,就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显得恰到好处。

三、“虚张声势”

【案例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片段

师: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出示图片:漫山遍野的花争奇斗艳)

师: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他为什么“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呢?

生:每天看着这么多的花儿,高尔基的心情很好。

生:高尔基的院子里充满了花的芬芳。

生:放眼望去,姹紫嫣红的花儿争奇斗艳,此情此景,高尔基别提多高兴了。

生:老师,我觉得这幅图片有点假,高尔基的院子不会这么大的,没有这么多的花。

【反思】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的图片介入能激活文字,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身临其境,利于理解与思维。案例中,教师运用图片创设情境,旨在引导学生在揣摩人物情感中体悟高尔基儿子的懂事、勤劳,感受高尔基与儿子的父子情深。然而,因为图片的不适切,使得学生的思维浮于表面,教学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在观课、议课中笔者发现,一部分教师为了突出文本所描写的事物的某一个特点或是为了渲染人物的某一种情感,故意选用夸大事实的图片“虚张声势”。如案例中“漫山遍野的花”成了“高尔基院子里的花”,这种图画与文本意境不搭调的现象并不鲜见。

图片运用,不可盲目与滥用。面对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图片资源,教师应有鉴别的能力,要善于甄选符合文本内容的图片,使之能够还原文本意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追求视觉效果而忽视文本内容,文本中主要的信息就会被掩盖,学生就会在眼花缭乱中无所适从。

四、“越俎代庖”

【案例4】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教学片段

师: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用什么办法克服的?

生: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采用“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

(师出示“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示意图,并与学生分析这一办法的好处)

生: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采用“中部凿井法”。

(师出示“中部凿并法”示意图,并与学生分析这一办法的好处)

师:青龙桥附近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坡度太大。

(师出示“人”字形铁路设计,并与学生分析这一办法的好处)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发展思维”。案例中,教师直接呈现詹天佑“开凿隧道”和“‘人’字形铁路的设计”的示意图,不仅不利于学生深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而且局限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形象可感的图片代替学生思维过程的“越俎代庖”,学生的认识很难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导致缺乏创造性。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文本中对“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及“‘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介绍得较为具体,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经历想象、揣摩、分析、感悟、理解的学习过程,当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时,再以直观的图片演绎教学内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图片运用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教学。只有树立目的意识、效益意识,才能使图片运用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21501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