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让学生走进小小说的世界——以《桥》的教学为例

2022-06-08

杨文忠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多种文学体裁。不同体裁的作品,它的结构形式、构成要素、语言表达、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各有特点。吴立岗教授曾指出:“阅读课,应当是研究各种文体的教学。”他认为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因人而教,也要因文而教。教师要善于分析各种文体的特点,研究不同文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领悟文本表达的方式、作者的思路、表述的主题,乃至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特点。笔者认为,小学阶段,尤其是高年段,阅读教学不应只局限于对文本内容的肤浅理解,而应借助文本,从文体着眼,关注文体的特点。教师要学会抓住文体特点,依文而教,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构思之精巧,感受文体语言之精美,体验文本情感之丰富,领悟作者表达技巧之高超,继而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体特点,习得语言,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桥》是首次以小小说体裁亮相的课文。全文用了短短不到七百字的篇幅,塑造了一位临危不乱、舍身为人的党员形象,充满正能量,富有时代感。因此,教学本文时,除了要关注其人文性之外,更要关注其工具性。应站在小小说这一文体角度上,引导学生了解小小说特点,品味小小说语言,感受小小说形象,体验小小说情感。

一、细读文本,了解小小说特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对阅读者而言,要理解教科书编者的意图,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就必须找寻文本的文路,了解特点,然后按图索骥。文路的找寻需要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内容了然于胸,且要厘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寻找到藏匿其间的线索。

1.选材—一精粹典型

小小说篇幅短小精悍,寥寥数百字就能刻画出典型的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意图,揭示深刻道理,往往发人深省。因此,小小说在选材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乎立意构思与主题思想的表达。选材不能仅仅要求真实和典型,还应达到更高级形态的精粹的境界。

《桥》选择的是现实生活中聚焦的事件,是激励人积极向上的典型事件。当危险来临时,作为农村干部,作为共产党员,该怎么做,又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令人深思。它描写人物多刻画出性格中的闪光点,这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2.情节——一波三折

《桥》的构思精巧,体现在行文布局的巧妙上,小说情节简单,但却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山洪暴发,人们惊慌失措,奔向木桥求生,面临桥毁人亡的关键时刻,“老汉”出现了!他沉着冷静,如一颗定心丸,给大家带来了生的希望!当有党员高喊“党员也是人”以示抗议,挑战“老汉”权威,“老汉”予以坚决回击。此刻更有党员企图“插队”,被老汉果断制止。接着,过桥时“老汉”和“插队党员”竟然互相推让,结果都被洪水卷走。出人意料的是结尾,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 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与“插队党员”的关系。作者在不到七百字的狭小空间里,竞能做到“尺水兴波”,极富感染力,随着文章完美结束,情感也抵达高潮,尽显小小说典型的艺术特色。

3.语言——简短精美

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是《桥》的一大特色。如文章多处地方用了短句,在不同的情景下表达出不同的内涵。

课文开篇就写黎明时,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四个字,构成两句话,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极其危险的场景,它不仅描写了雨势凶猛,表现出了雨水之大,也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再如,“老汉”沙哑着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简洁明确,铿锵有力,表现出“老汉”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也体现了“老汉”对群众浓浓的爱,刻画出了“老汉”高大伟岸的党员形象。

二、着眼特点,品味小小说语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要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规律。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在文本精神层面浮光掠影,而应根据文体特征,有意识地从语言的角度品味文本恰到好处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品评、感情朗读等手段,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神奇效果。逐步学会多角度地品析语言文字,从字、词、句、篇等方面品析、鉴赏文本,并能迁移运用到平时的说话与习作中去。教学《桥》时,就应把“关注文体特点与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品味文本语言,最终习得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

1.聚焦手法,体会语言

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桥》运用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让学生在细读文本中体会语言的魅力。笔者在教学时,抛出“本文都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现出了什么?”然后请大家细读文本,画画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精妙。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于手法领悟中品味语言,习得语言,培养能力。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了“老汉”高大伟岸、如山一般的形象,体会到了“老汉”的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以拟人的手法表现出危险的步步逼近,让人体会到无比紧张的气氛。

2.研读文本,品味语言

我们只有把理解文本内容和品读表达形式巧妙融合起来,才能呈现出高效的课堂。在感受《桥》的文体特点时,就应该先聚焦在“老汉”的形象上。笔者以“老汉的哪些言行深深触动了你”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细读文本,找到相关语句,来感知“老汉”如山的形象,品味“老汉”言行中语言的特点,将感悟形象与品味语言同时进行,双线并行。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从关注课文“写什么”到关注“怎么写”;从“发现美”到“感受美”,即在文本的研读中,细细地品味语言。

3.自主体验,习得语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而应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自主体验,自然习得。因此,要尽量做到不拔高问题,紧紧抓住文本中的语言特点,从标点、词句、语言中发现,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如通过字幕、洪水的声音给学生造成让人窒息的感觉,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洪水的可怕与危险。再以“句子中哪里让你有了这样的感觉”把学生引向写法,习得语言。

三、品读语言,感受小小说形象

阅读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品读语言、感受形象之后,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1.品语言,把握性格

因为篇幅短小,小小说的人物并不复杂。《桥》只有“老汉”“插队党员”“老太太”等几个人物,而最主要的人物则是“老汉”。在分析人物性格这个浅易的思维过程中,需留意细节。首先要考虑到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并有侧重地进行分析。如通过文中人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可以分析出“老汉”沉着冷静、果断自信的性格特点。其次要关注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如“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这句话中的“冲”“揪”“吼”等词,反映出“老汉”疾恶如仇、说一不二的性格。

2.品描写,明晰形象

人物形象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通过人物性格分析就能逐步梳理出人物的形象,或高大,或渺小;或善良,或邪恶;或谦逊有理,或傲慢自负……因此,我们在充分品读描写故事情节及环境的语句,悟出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明晰人物形象。在语言表达上,可以如此概括人物形象:如《桥》文中“老汉”在危险来临时沉着冷静、果断自信(性格),是一位舍己为人的共产党员(品质、身份地位)。

3.品形象,凸显主题

小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意在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矛盾,是为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中感知人物形象,然后揭示出作者所塑造形象的目的,凸显出文本的主题思想。

《桥》塑造“老汉”舍己为人、高大如山的形象,无非是宣扬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的英雄模范作用,在关键时刻,在人们需要时,他们就应当挺身而出,达到弘扬社会正气的目的。

四、关注细节,体验小小说情感

小小说是属于文学类文本的范畴,此类文本的阅读,读者要特别注重情感的体验。有一句话概括得很精辟:抓住语言文字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关注学生的体验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小小说时,就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关注细节描写,并产生共鸣,使情感得到体验。

1.关注标点使用,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并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的使用,注意通过语调、停顿、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桥》以大量的短句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因此,在标点的使用上也极具特色。如“像泼。像倒。”用两个句号把四个字变成了两句话,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停顿与语气的把握读出雨势大、雨势猛。“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可以通过三个感叹号来体验当时的紧张形势,感受到“老汉”的德高望重、果断自信。“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更可从问号里体会到“老汉”的不满,从感叹号里体会到“老汉”的铁面无私,感受到“老汉”的命令不容置疑。

2.关注环境渲染,体验情感

小小说中环境的描写非常重要,它可以很好地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在情感上有所体验。《桥》在环境描写方面着墨不多,但却把紧张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在体会写法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可使学生感受到危险的步步逼近,从而产生紧张、焦虑、担心的情感体验,并在对比中体验到“老汉”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3.关注大量留白,体验情感

留白,是小小说的一大艺术特色。留白,能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品味中触摸到补白的奥秘,了解小小说的艺术特点,并于想象中使情感得到体验。如文中“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可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以及人们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从而体验到人们的恐惧与绝望。“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留给读者的是震撼,是感动,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在面对此类留白时,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考,并适时练笔补白,使情感得到更深度的体验。

特级教师祝禧指出:“教师的教学站在语言和文学的文化背景下,看什么文体,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用同一种思路、方法教任何文体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教师要学会利用文体这把“钥匙”,打开解读小小说的文本之门,抓住小小说的文体特点,依文而教,品味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教出语文味,方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中心小学32400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