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小词语大文章——浅谈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2-06-08

周旭青

词语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要素。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能使学生借助文本,感悟品味、体会词语包含的意思,从而领略作者的用词巧妙,使阅读教学有效落实,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词语教学非常重要,然而当前的词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现象追述

1.三板一眼——教学方法模式化

常见的词语教学流程为教师出示文本中要求认读的词语,通过个别读、集体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读、学读,接着简单分析要注意的字形结构,最后适当探讨对部分词语的理解。“三板一眼”式的教学看似步调有序、顺利推进,但却沉闷乏味,学生毫无兴趣可言。

2.浮光掠影——词语教学省略化

为了用相对较多的时间解读文本、剖析内容、体会情感,教师往往把词语学习移到课前,作为预习作业加以布置并要求:认读,解决字音;抄写,解决字形;查词语手册,解决字义。整个过程看似条理清晰、要求明确,但教师置身事外,对学生的学习不甚了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无法把握。

3.就词学词——语言环境脱离化

很多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单纯通过组词、比较等途径理解词语的意思。整个过程看似操作流畅、意图明晰,实则只注重了对词语本身意思的观照,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二、曲径通幽草木深——策略追寻

1.情境创设,理解词义,从单一走向整合

词语和词语、词语和句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若是进行分割,单地教学词语,往往会存在偏颇。学生学习词语,必须要在定的语境中反复诵读,关注整体效应,努力形成一种合力。

(1)欣赏图片,情境再现,让词语意思更直观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1》是描写秋天景色、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的三组词语,其中“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学生最难理解。教学时,我在学生正确熟练朗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看到了秋天哪些美丽的景色。学生们纷纷说:“蓝天白云下,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果园里,红红的柿子好像一盏盏红灯笼i田野里金黄的稻子成熟了……”接着,我出示了一组秋季大森林的图片,让学生们说说秋天的大森林有哪些不一样……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慢慢懂得了“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的意思。

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把词语的意思用具体形象的图片呈现出来,再让学生去细细感悟,学生的语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2)角色体验,情境创设,让词语意思更具体

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中的“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我让学生想象两个情境。场面一:上任的袋鼠神气地下令小动物们和它一样跳着走路时,小动物们会怎么说?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有的说:“这怎么办呢,跳着走路太累了。”有的说:“袋鼠怎么能把自己的生活习惯强加给我们呢?”找准时机,我适时地说,刚才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就叫-?学生们齐声答“议论纷纷”。场面二:一个星期里,小动物们天天要跳着走路,我们试试先跳两分钟吧。看着孩子们气喘吁吁的模样,我´他们:“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学生有的说:“唉,跳着走路太累了,我现在一点力气都没了。”有的说:“短短两分钟就这么累了,小动物们要跳一个星期该怎么过呀?”……这时我说:“刚才我们大家都在诉苦,用课文中的词语就是-”学生异口同声:“叫苦连天。”

“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是课文中的关键词。教师抓住重点词语,依托文本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把词义理解和情感体验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加深了对词语的感悟。

(3)触发联想,激活表象,让词语意思更生动

词语的意思很多学生是从《词语手册》上得来的,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词语教学也就大有文章可做。如教学《 个小村庄的故事》中的“郁郁葱葱”一词,学生按照《词语手册》上的解释一一读来,这样机械的读读,只是一种表象,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于是,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看到‘郁郁葱葱’一词,你仿佛走进了怎样的一个小山村?”学生有的说,“我好像走进了 个茂密的原始森林,有很多很多的大树。”有的说:“我也仿佛看到了很多大树,树叶绿绿的,树上还住着很多小鸟呢!”还有的说“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简直是鸟的天堂,人间仙境啊”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双翼,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这时的“郁郁葱葱”已经具有详尽的生活画面,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对词语进行画面描述,词语的意思也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小小的文字焕发出巨大的魅力。

2.以词见文,品味内涵,从释义走向悟情

从个词语移到另一个词语,蜻蜓点水般匆匆走过场,这样的词语教学很容易落入水平推移的状况。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未能把握文中关乎内容理解或情感价值的重要词语,使得词语的功能单 ,价值被隐没,教学时我们应力图让学生充分感受词语的意义、体会词语的意味,挖掘词语的意蕴。

(1)比较推敲,辨词析义,让词语内涵更清晰

《纸船和风筝》文中有“漂”和“飘”这两个动词,怎样让学生更好地辨别呢?我是这样步步推进的。第步:读一读,找到文中的话圈出“漂”和“飘”。“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第二步比一比,找异同。请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动作,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发现“这两个字读音相同,但字形不一样,一个是三点水的,一个是风字旁的。”有的学生还补充:“它们的意思也不一样,三点水的‘漂’和水有关,意思在水上‘漂’;风字旁的‘飘’和风有关,意思在风中‘飘’。”第三步:让学生填一填,“( )在水上漂呀漂。…( )在空中飘呀飘。”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风筝在空中飘呀飘,气球在空中飘呀飘,白云在空中飘呀飘……树叶在水上漂呀漂,小草在水上漂呀漂,竹子在水上漂呀漂……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发现自央乐,也体会到了汉字的奇特。

若是教师一味地讲解,对词义的理解学生也只是感觉干巴巴的,有点模糊印象罢了,在词语的运用中学生仍然会区分不清。通过比较,层层推进,学生对词语理解更到位,意思也更清晰了。

(2)突破难点,反复研读,让词语内涵更深刻

对于课文中描述的那些年代久远的事情,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中有一句描写车夫受伤后的话,“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学生会很奇怪,脚部受伤这点事儿至于那样痛苦吗?更何况是个久经考验的车夫。学生不会换位思考,对于个黄包车夫,脚受伤就意味着失去工作,不工作家庭就没有了收入。不经这样思考,学生就难解车夫的痛苦,也难解鲁迅救助车夫的独特之处,更难体会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抓住关键词“饱经风霜”进行了如下设计饱经风霜一般形容怎样的人?请你找到文中的相关语句证明这位车夫是饱经风霜的人。接着追问,看到“饱经风霜”,出现在你眼前的会是怎样一个车夫?学生马上找到在这样个北风怒号的冬天,黄包车夫竟然打着赤脚。也许是 家老小吃都吃不饱,没有钱买鞋;也许是家中债台高筑,省吃俭用要还债……

抓住关键词语,设身处地体会车夫饱经风霜背后的辛酸,还原课文的时代背景,学生就会比较自然地品味感受,词语含义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了。

(3)层层渲染,刻意铺陈,让词语内涵更丰满

如果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能发现“牵 发而动全身”的重点词语,能发掘文中隐含着的具有统领性功能的重要词语,那么在组织教学时,以此为原点,向全文辐射,不仅能让学生的词语意识得到强化,而且教学脉络也将变得清晰、简洁,富有实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中,“谈何容易”虽只在第2自然段中出现过一次,但文章是紧紧围绕“谈何容易”来展开的;寻找骨髓,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谈何容易;抽取骨髓,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利用余震暂停的间隔来进行,谈何容易;运送骨髓,短短24小时的保存期,从台湾到杭州,上千公里的路程,谈何容易;移植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和医护人员连夜行动,不能有半点儿马虎,谈何容易。一个小小的“谈何容易”,贯穿整篇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挖掘好重要词眼,能使教学脉络更清晰,主题更凸显,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3.由“词”及彼,学会表达,从积累走向运用

“感知—理解—积累—运用”是词语教学的整个过程,能够运用自如是词语教学的价值体现,我们要联系课文内容,积极创设情境,搭建训练平台,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词语、掌握词语、运用词语和发展词语,让词语最大限度地增值。

(1)以词串文,展现合力,让词语表达更自如

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并在语境中学习运用词语,这样的词语教学才更为有效,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卖木雕的少年》一文中有很多成语,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①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成语“栩栩如生、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名不虚传……”。②选择以上成语填空,所填的这段话正好简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安排起到了 举多得的效果,不但复习巩固了词语,而且让学生进行了理解运用。

这种练习可以安排在课的起始环节,引导学生在课文语境中再一次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另外,也可根据文本特点,安排在课的中间环节或是课的结束部分。练习时可以利用文本语境,也可以另外创设情境。很多教师在课文结束环节会安排一些读写结合,这样的练习更有助于理解词义,体会意蕴。

(2)联系实际,凸显张力,让词语运用更灵动

理解词语包含的意思,挖掘词语具有的形象,体会词语蕴含的意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紧紧抓住文本中有深度、有内涵的词、句、段,慢慢品味咀嚼,使词语的意思具体化、形象化、情感化、生动化。词语一旦被激活,或念诵于学生们的口语交际中,或运用在学生的用词造句、习作中,这时的词语才是鲜活的。

如《桂林山水》一文在描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时有许多优美词语,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课文结束环节,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富春江畔、鹳山脚下,到处都是山山水水,随机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模仿“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的写法,用上课文中的优美词语或自己平时积累的词语,选择描写自己家乡的水或山的特点。这样的练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有文本的范例,所以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一段段精妙绝伦的话语随之而出。

通过运用,学生不但巩固了词语的意思,品味了课文的写作特点,体会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而且能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让小小的词语鲜活起来。

“词”一世界,一“课”一天地。语言大师叶圣陶先生曾说:“无论是听、说、读、写,只要学好了语言,就可以学好语文,因为语言是学习其他一切的基础。”怎样正确定位词语在阅读教学中的独特位置,如何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词语的世界,做到理解与运用融会贯通,让词语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小词语做好大文章,将是我们语文教师今后需要继续努力践行的目标。

(浙江省富阳市大源镇中心小学311413)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