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让语文考试成为学生美丽的阅读旅程

2022-06-08

许发金

“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词。然而综观当前的语文试卷,“读”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叫好”而不“叫座”的现象依然存在。“双基+阅读+作文”成了语文考试的固有形式。表面上看,这种“三段论”的考试形式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维目标”不谋而合,其实,将拼音、字、词、句、段、篇等内容孤立起来,割裂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且题型烦琐,孰重孰轻,无法权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语文考试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必须以“读”代“考”,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考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读”。

请看我市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学业质量测试卷——

卷首语:

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吧!请阅读《倔强的爸爸》这篇文章,这将是一次美丽的阅读旅程,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很多美丽的风景,祝你成功!

情境阅读材料:《倔强的爸爸》(略)

1.文中共有8处注音,请按顺序把汉字写在田字格中.(此题8分。考查学生的拼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所填汉字大部分为本学期学过的生字新词,覆盖面较广)

2.给第1、第5自然段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再用填进去的词语各写一句话。(此题8分。考查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并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学会运用)

3.我们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多种,如查工具书、逐字分解连缀、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请你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解释文中带点词的意思,说明采用什么方法,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词写一句话,再各写出4个同类的词语.(此题10分。考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形成解释的能力。同时,希望学生触类旁通,积累类似的词语。带点词所在的句子是:①爸爸下岗后,每天唉声叹气,双眉紧锁。家里人劝他另谋生计,但爸爸已经心灰意冷。②“我每天早出晚归,为的是什么?如果你还这样懒散下去,我也不工作了,让这个家自生自灭去I”妈妈说完,跑回房间痛哭起来。)

4.“我每天早出晚归,为的是什么?如果你还这样懒散下去,我也不工作了,让这个家自生自灭去!”这句话表现了妈妈____ 的心情,朗读时应读得(高昂一点低沉一点快一点慢一点)。(此题6分。考查学生感悟句子的能力,从重点句子想开去,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落实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

5.短文已用“II”分好段落,它们的关系是____(①承接;②总分;③分总;④总分总),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主要意思.,(此题6分。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明确文章的叙述顺序,会概括段落大意)

6.读一读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爸爸为什么“不再愁眉苦脸,也不喝酒抽烟了”?此时,爸爸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呢?(此题6分。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这是第4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加横线的句子是:“爸爸不再愁眉苦脸,也不抽烟喝酒了。”)

7.短文第5自然段有一句俗语,请把它摘录下来。你能再写出一句这样的俗语吗?短文第7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望前程一帆风顺,创大业万里生辉”,像这样的对联本学期我们学过不少,你都积累下来了吗?请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副对联。(此题6分。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俗语对联的积累情况,这是本学期“积累运用”的重点)

8.从文中可以看出,爸爸的特点是____,妈妈的特点是____。这一个学期来,我们也学了不少写人的文章,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物,如——的诸葛亮,____的蔺相如,____的晏子;我们还诵读了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如《再见了,亲人》中的____之情,《桥》中的____之情,《金色的鱼钩》中的—__之情。(此题14分。这是一道综合训练题,考查学生能否抓住重点语句来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获取主要信息,并由此发散开去,横向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

9.先自己提出问题,再和同学讨论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仔细阅读短文第6自然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选择其中的两个问题写下来。(此题6分。考查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质疑问难是走向创新的关键一步)

10.读完了《倔强的爸爸》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感触吧!你是不是像文中的“爸爸”一样也有许多不顺心的事,此刻真想一股脑儿说出来;你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的爸爸,觉得有千言万语压在心头,不吐不快呢?请你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以《一件不顺心的事》或《-的爸爸》为题写一篇小练笔,也可以根据上面的短文写一篇读后感。但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写读后感,都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不空谈大话、假话。(此题30分。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文题目,从读学写,降低作文难度)

卷末语:

恭喜你全部做完了,是不是再读读短文,检查检查自己的答题情况?

这样的试题体现了以下特点:

第一,营造“读”的情境性。看看近年来的语文试卷,我们就会发现,试题中有拼音、字、词、句、修辞、逻辑、标点、课文内容、篇章、作文等内容,也有的试卷以“成语大观园”“错别字医院”“阅读小明星”“快乐作文坊”等形式,保护学生的心理安全。但如此繁多的试题势必使学生陷入烦琐机械的题海之中,不但造成教学成本的极大浪费,而且给学生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使他们丧失学习语文的热情。因此,笔者以为,语文考试必须向简单回归,一张试卷、一道阅读题足矣。这样的试卷以阅读为本位,综合“双基”,囊括“百科”,沟通生活,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融为一体,整合于特定的语境中,以减少试题容量,缩短考试时间,增添考试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此外,每道题的设计都应力求体现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满怀期待、饱含激励的“卷首语”,短小精练、循循善诱的“卷末语”等;还可以在有些试题中体现学科间的融合,融个性特长的展示于语文测试中,让考场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二,注重“读”的渐进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为学生创设焦点式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情境的关键方面,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深入持久的思考。将字词句段、听说读写有机整合在一道阅读题中,学生就会集中精力,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呈现出渐进性的思维特征。这好比是“攻关”,得讲究进攻的策略,或循序渐进逐题解答,或由易到难分步实施……在“读”中层层加深,层层提高,加深后再“读”、再体验,当中穿插“写”的练习。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阅读快感,产生思维顿悟,从而开展新一轮的阅读实践。提到“读”的渐进性就必须涉及“悟”,“读”“悟”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读…悟”结合、“读”“思”并进,学习方有长进。“读”“悟”的方式通常有:联系句子来“读”“悟”(如第1题、第2题),联系语段来“读”“悟”(如第4题、第9题),联系篇章来“读”“悟”(如第5题、第8题的前半部分),联系上下文来“读”“悟”(如第3题、第6题),联系旧知来“读”“悟”(如第7题、第8题的后半部分),联系生活经验来“读”“悟”(如第10题)等。让“读”成为考试中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读”才能迸发出永恒的魅力,而并非盲“读”、死“读”。

第三,体现“读”的多样性。目的决定方式。“读”的方式有很多,从发声大小看有默读、轻声读、诵读之分,从阅读速度看有浏览、略读、精读之分,从“读”的主体看有个体读、小组读、齐读之分,从“读”的形式看有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之分……因此,设置试题时也应体现“读”的多样性。例如,第一遍读书可以用略读,因为此时对文章内容只求大体了解,不需深入分析,目的是为全面答题作准备:在略读的基础上,回答跟文章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等有关的问题就必须用精读,因为此时阅读的速度慢、容量小,需“读”“思”兼顾;对于“理解文中带点的词语”等在文中有特别标注的问题,则可采用快速浏览,直奔重点,因为这些问题大都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随着阅读的深入,读书会越来越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试想,如果只用一种“读”的方式,又怎能完成考试任务,提高考试质量呢?

第四,落实“读”的实用性。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提出,“语文课程是生活”“不仅要容纳儿童的生活经验,还要改造、提炼儿童的生活经验。要把粗糙、零碎的儿童生活经验,改造为与语文学习相通的经验,以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典型性和儿童生活的具体性、丰富性的矛盾。并把儿童经验作为‘已知向未知’的桥梁,让儿童感到亲切、亲近。”因此,本次课程改革在考试的内容上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10题,同时列出了多个作文题目,旨在降低作文难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被触发,写出有个性化的作文来:不单独作为一大题列出,意在淡化作文意识,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这样的作文题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且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同时,它又是阅读题的延伸与拓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有用的。此外,将“读后感”作为语文考试的“保留节目”,将“读”和“写”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直接检验学生的读书情况,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考试中反思自我、超越自我,以考促“读”,这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那么,这样的试题又该如何命制呢?诚然,和以往的试卷相比,命制这样的试题难度更大,对命题者的要求也更高。一方面,要求命题者要依“标”扣“本”,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考试双向细目表,准确把握“考点”;另一方面,要求命题者能百里挑一,谨慎选择能囊括大部分“考点”的适合本学段的阅读材料,对于不能大面积体现双向细目表的阅读材料还要进行恰如其分的改造,以便最大限度地将“考点”渗透其中。单元考试可以本单元的一篇略读文章为主,体现单元训练重点:期中考、期末考可引入难度适宜的课外材料,注重学法的迁移,真正落实“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的教学理念。

(福建省宁德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35210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