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也谈小学“造句”教学——与王勇老师商榷

2022-06-08

韩国萍 任永刚

读安徽颍上教研室王勇老师的《小学生“造句”教学谈》(见2014年《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第12期),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同时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这里就该文涉及的几个问题阐述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请专家指正。

一、虚构人名有必要吃惊吗?

【原文】

比如用“已经”造句,“小红已经上学了”。“小明已经把作业做好了”。句子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学生的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身边“已经”发生的真人真事也一定很多,为什么造句的主体都是小明、小红这些虚构的人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而所有的学生都如此忽略我们的现实生活,以至于连人名都惊人的雷同式的虚构?

【分析】

的确,小学生造句多用小明、小红、小刚、小花等作主语,用真名的较少。笔者认为,此题检测的是会不会运用副词“已经”,平时造句主语可以写真名,但虚构人名也没有必要吃惊。如果期中或期末考试,每个学生造句都用真名,教师阅卷时就可以判断这一本本卷子各是哪个班的,试卷密封线就失去了作用。习作也是这样,应该立足现实生活,求真,求新,但考试中的习作,若涉及学校、班级、学生的名,我们还是要求用×x代替,这也是为了避免批习作打感情分,产生一些“矛盾”。

二、一个句子为何能“打天下”?

【原文】

一个句子“打天下”。有这样一位老师,三年级时指导学生造一个比喻句“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来应试,告诉学生只要是比喻句就这样写,就能得满分。果然,三年级考试“造句”,学生写了这个比喻句,得到了满分;四年级还是这样命题,学生还是这样的造句,还是满分;五年级也还是这样命题,他的学生还是这样的答卷,照样还是得到满分。试问,这样的造句怎么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怎能为学生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分析】

一个句子“打天下”之说虽然有点夸张,但能说明教师在比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观念陈旧、教法死板,忽视发展。为何三年“还是这样命题”?为何试题没有变化,难易没有梯度?三年级用“像”造比喻句,四、五年级可改为用“像……似的”“像……像………”“仿佛”“犹如”等造比喻句,也可照课文例句仿写比喻句。(1)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2)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3)天安门广场已成了人的海洋。还可照歌词、诗句仿写。(1)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2)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变化命题,由易到难,“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还能“打天下”吗?

三、造句的范畴包括写句群、写小段吗?

【原文】

一、变写一个通顺的句子,转为写具体、写生动的句群

二年级写一个通顺的句子;三年级写一个句群;高年级就要写一个小段。

比如用“美丽”一词造句,二年级的学生造句是“秋天的景色很美丽”。三年级就要写具体,也就是具体地写写秋天的景色如何美丽。

秋天,天那么高,那么蓝,几朵白云悠闲地飘着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地里的稻子成熟了,金灿灿的一秋天的景色真的很美丽啊!

四年级及以上就要求写生动、形象。

秋天来了果园里,苹果红了,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梨树上果实累累,像是许多小葫芦在说:“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农田里稻子笑弯了腰,高粱乐红了脸,农民伯伯正在收割,花园里菊花开了,桂花也开了,菊花梳着漂亮的头发,桂花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秋天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分析】

何谓造句?把词组织成句子。教学生造句,股要求学生用提供的词语写一个完整、通顺的句子,先学造单句,后学习运用关联词语造句(感知复句)。而王老师的改造“造句”,是从单句(概括)到句群(具体),再到小段(生动、形象)。笔者认为,王老师说的“造句”太过开放,超出了造句的范畴。写句群、写小段属于片段训练,是第二学段习作常用的种训练形式,就是第三学段有时也练写片段。用“美丽”造句,写成句群、小段,是错误的,考试不得分。

四、“变用词造句”有道理吗?

【原文】

二、变用词造句,仿写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出现的优秀句子。

1.课文中的“变式句”(摘一例)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花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2.富有诗意的句子(摘一例)。

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3学写警策性的句子(摘一例)。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风霜而愈益温厚。

【分析】

“变用词造句”的说法欠妥,与后半句也不连贯。用词造句,是小学生学说话、习作最基础的一种训练,不能丢。仿写句子,是句子训练早就有的一种形式。王老师与众不同的是,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句子仿写,给笔者的感觉是有创意,只是有些句子似乎不适合仿写。先说“变式句”,王老师说的“状语前置,凸显了盲老人坐的位置”。笔者认为,这类写作技法有一定难度,仿写要求不宜提示“状语前置”,可采用另一种形式让学生感知:把句子补充完整,并与原句比较哪句表达效果好。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花白、双目失明的老人坐____。再说“警策句”,是名人、作家多年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才锤炼出来的语言,含义深邃,学生多是朦胧理解,如例句的“愈益温厚”,孩子能读懂吗?读不懂,仿写就难,难度大的句子还是让学生阅读积累吧。

王老师提示的三类句子有的可仿写,只是缺少具体要求,不便于学生实践。这里各摘一例设计并说明如下:

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词语各仿写个句子。

(1)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带点词用在句首)

(2)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带点词用在句中间)

(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样引导仿写,没有突破用词造句的范畴,只是用词语加点的办法扶了学生下,有助提升用词造句的能力。

(山东省莱州市实验小学261400 山东省菜州市教学研究室20140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