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语用意识观照下的低段字词教学

2022-06-08

陈晓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短短的两句话里两次提到“语言文字运用”,可见,“运用”已成为衡量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标尺。而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任在于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记词语,恰当地运用词语,来实现“语言”的“运用”。

一、立足词语,实现言语积累结构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学作品,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的秘密”,即语文知识、语言规律……“词语”,责无旁贷地成为其“言语秘密”中的重要一支,它是构成篇章的基本单位。这些词语沙粒虽小犹大,如何将这些“沙粒”聚拢在一起,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呢?

1.根据“构字特点”归类识记

汉字是一种表象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形声都有自身的构字规律。若能引导学生凭借汉字的构字特点进行归类教学,即遵循“汉字”本源,同时以“归类”为法,触类旁通,就能达成举一反三之效。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一文中的生字教学。第一步:进行“拎水桶”的“拎”字的教学。指名读正音,再让生结合生活场景做“拎”的动作。第二步:出示词串“邻居、铃声、年龄、山岭、红领巾”。生自读,寻规律识字。第三步:整体比较。发现“这一组词都是形声字”。第四步:讨论深入。形旁表字义,音旁表读音;根据音旁能猜出字的读音,循着形旁能了解字的意思。第五步:拓展。小组合作讨论,并记录交流自己还知道的“一组形声字”。

根据“构字特点”归类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识字的图式——据形猜意,突破单个字的识记训练。同时借助“类”的通观之效,让学生在“类”中学会比较发现,最终达成“会运用”的终极目标。

2.关注“词组结构”归类识记

“词串识字”遵循了记忆的规律,我们知道人记忆的黄金段字数是(5±2),即少到3个字,多到7个字。如何用好这一规律?笔者认为,在字词教学中应注重词语的知识化和结构化,帮助学生认识字词内在的关联性,着眼于言语表达形式的“结构化”进行字词学习。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一课时,出示词串:连连拱手、纷纷夸赞。指读后追问学生发现了什么?然后拓展AABC结构的词语,伺机出示:井井有条、津津有味、翩翩起舞、闪闪发光。最后,让学生计时挑战识记,最终达到积累之效。

3.立足“字词特性”归类识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对“字词的特性”进行规律整合,帮助学生形成积累图式。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课时,呈现了这样一组词串:小水珠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雪花飘下来。教师在“落”“打”“飘”三个字下面加上点,提问:“孩子们,能不能将这些加点的字换一换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小硬球是最疼的,要用“打”;小水珠是一颗一颗的,像线样“落”下来:雪花是最轻的,像花朵一样会“飘”起来。

教师顺势小结:瞧,同样是表示往下的动作的词,意思还真不一样,让我们看着一幅幅画面,把这几个词送进去说说。

三个词以动词为主线,将“落、打、飘”统整为一类集体呈现,更重要的是三个动词所带来的画面是不同的,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了这样的模式:每一个词的意思都不一样,需放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同样的,我们还可以根据词语的特性进行词组搭配教学。如同样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教师呈现词串:

灌溉淹没冲毁发动

机器庄稼田地房屋

学生自由读后,通过连线发现言语秘钥。整理后将词串再次呈现:

灌溉田地 发动机器

淹没庄稼 冲毁房屋

此时教师充分利用了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关注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应的表达图式(动宾结构),形成言语积累的规律。

二、关注过程,达成词语教学语用化

《课标》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因而在“学例点”上,应让学生充分经历学的过程,检测这些“学例点”真正的价值所在。因为,语言的运用才是一个人言语能力和言语素养的综合表现。

1.问答教学,在玩学中走向增量

“问答歌”作为我国童谣创作的形式,因其富有趣味,历来受到孩童的喜爱。

《比尾巴》就是一首“多问多答”的问答歌。笔者循着“罗列动物图,认识动物名;出示尾巴图,认清特点词(短、长、最……);聚焦‘相对词’,问答成兴趣”的流程,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生字词,还发现熟悉的“相对词”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述说,学生对此乐此不疲。

2.以词串文,在叙述中走向提质

方智范教授曾对词串识字教学作了精辟的分析:如果把词串中每一行的三个词连成一个句子,就要加许多虚词,变成线性排列。把这三个词分开,就切断了语链,词与词之间变成空白。这空白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有待阅读它的人去填补……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去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方老师《丑小鸭》一课的字词教学就遵循了词串识字的规律。教师首先出示以下词语:

欺负 讨厌 讥笑

追赶 冻僵 幸亏

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形式朗读词语,学生读得兴致盎然。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丑小鸭很可怜。

生:猎狗都追赶他。

师:谁能连起来讲讲?

生: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农夫救了他。

师:你能用上两个词来说,掌声!

(在教师言语的刺激下,学生开始自由练说。一学生一口气把6个词说完,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师:看,这些词帮助我们更容易地记住了《丑小鸭》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丑小鸭……

方老师的识字教学没有止步于单纯识字,通过朗读指导,这些词被染成其应有的文体色彩:学生一看到“可怜”就会想到丑小鸭的画面,继而“串词讲文”,依托“讲述”丰厚词语,真正使词语的教学走向深刻。

3.迁移模仿,在表达中学会运用

维呆茨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换言之,我们应将词语教学盘活。如一位教师教学《三个儿子》片段。

师:那桶水到底有多么重,请你们读读课文,用笔画出句子读一读。

(出示:一桶水可重了!指名学生读一读)

师:老师特别喜欢你读的“重”这个字的感觉,让我觉得水很重!谁也能这样读读?(再指名两学生读)

师:这桶水到底有多少重?你从哪里看出来,圈一圈重要的词。

(交流并逐一圈出“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这4个词)

师:就是这几个词让我们感到水很重。我们一起来读好它。(生齐读)

师引读:一桶水可重了,一个妈妈累得( ),一个妈妈累得( ),另一个妈妈累得( )。

生:一桶水可重啦!一个妈妈累得胳膊都痛了,一个妈妈累得腰也酸了,另一个妈妈累得边走边停。

生:一桶水可重啦!一个妈妈累得气都喘不过来,一个妈妈累得腰也酸了,另一个妈妈累得胳膊都痛了。

师小结:这桶水实在是重极了!让我们再读这句话。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以词义感悟为核心,集宇词、句段、朗读、感悟、迁移于一体,织就了一张言语表达整体化的网,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把“重”字放回语言环境中锤打加工,以点带面,使字词教学真正走向语用。

三、凭借“激情”,力求字词教学灵动化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教师也应积极地创造让学生激情高涨的情境氛围,用富有生趣的意境去熏陶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如《乌鸦喝水》中“找”字的教学,笔者是这样进行的。

师:孩子们,我们刚学会了一种本领,就是“找”。(课件出示“找”字,生齐读“找”)

师:关于“找”,还有一个故事呢——古时候,男人们都有一双粗壮的手,他们常常会带着一把长长的武器叫“戈”,去寻找猎物,就成了“找”。

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当“找”字最后定格在田字格中要求学生去识记时,学生说:“‘找’是提手旁。”“找’字的左右两边要靠拢一点。”……

紧接着,课堂就沉浸在静心写字的氛围之中。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出发,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激情,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学得其乐融融。

当然,教师的这份“激情”,同样也可以是恰到好处的言语表达而生发的教学效果。如《风娃娃》一课的教学片段。

(出示:不一会儿,风筝被吹得无影无踪,孩子们伤心极了。)

师:孩子们,什么是无影无踪?

生:没有了踪影,不见了。

师:课文中就是指——

生:风筝不见了。

师:真好!像这样的词语“无( )无( )”你还知道哪些?

生(逐一说):无边无际、无依无靠、无忧无虑、无法无天。

师:课文中说风筝无影无踪,孩子们伤心极了,那像“( )极了”你还能说说吗?

生(逐一说):高兴极了、开心极了、快乐极了……

师:厉害!风车转得很慢很慢,我们可以说风车转得——

生:慢极了。

师:风车转得很快很快,我们可以说风车转得——

生:快极了。

以上教学片段不单单是读准字音、读出感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情境的催化下灵动品味,积淀了一字一词的形象、色彩、含义、情感,真可谓是“一石四乌”。

所以,语文教师应练就一双慧眼,在课程目标、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文体特点、真实学情的基础上,立足于文本的言语形式,紧抓“言语”二字重锤敲击,才能最大化地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和“增值”,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浙江省乐清市丹霞路小学32560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