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低年级课堂用语探究

2022-06-08

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225000) 陶 静

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低年级语文课堂终于一改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单边授课方式,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形成了“双边”乃至“多边”互动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起了质的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变少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新课程改革以后对教师课堂用语的要求降低了呢?恰恰相反,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课堂用语的要求更高了。

笔者在多次的教学交流课上发现,很多年轻的语文教师不再重视自己的课堂用语了,一味地追求课堂组织形式的新颖、学生讨论的热烈、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师的用语始终局限在“请讨论一下”“回答得很好”“请坐”“还有谁比他说得好”等几句常用语上。一堂课下来,除了课堂结构、学生表现可圈可点以外,教师倒好像是个“多余的人”,课堂用语也似乎成了“多余的话”。殊不知,这正是新课改以后语文教师“丢失了自我,失落了本真”的一大通病。

那么,当下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呢?准确、鲜明、生动、抑扬顿挫、声音悦耳,这当然是好的语言。不过,这只是一般的要求。我想,语文课的用语还应该是亲切的、幽默的、生成的、真挚的、精练的,语文教师的用语应追求艺术美,在语文课堂上起到自然衔接、巧妙转换的作用。

一、 巧妙地对话,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的亲和力主要表现在用语上,与学生巧妙地进行对话不仅能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内容,还能一下子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在教学《东方明珠》一文时,我就从学生所熟知的黄浦江畔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切入话题:“同学们去过上海吗?知道上海的黄浦江和东方明珠电视塔吗?”学生情绪高扬,都抢着回答。“那你们是怎么去上海?怎么看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呢?”学生接二连三地说出去上海看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过程。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方明珠》一文,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是不是写得和你们看到的一样?”这样的对话,在自然中求巧妙,紧密联系了学生实际,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从学习的源头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推动学生的持续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不过,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可以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谈话得尽快地切入话题,否则不但不能拉近距离、激发兴趣,反而会给人啰嗦、冗长的感觉。我发现,教师运用“谈话式”用语引导学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话题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知识,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

2.谈话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所要学的课文紧密联系,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师的用语要清晰,对话中问题的切入口要小,这样师生对话才会显得紧凑,不会让人产生闲扯的感觉。

二、幽默地插入,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课堂用语的亲和力,适当的幽默无疑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能够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我让脸型圆圆的学生站起来,我说:“‘o’是漂亮的小脸蛋,这几位孩子的脸多漂亮呀,他们的小脸就是‘o’。”教学“l”时,我请个头比较高的男生站起来,我说:“‘l’是个男子汉,顶天立地多神气。”教学韵母时,我让学生猜一猜:“谁的名字里有韵母,老师奖励他大拇指。”说完,我伸出我的大拇指,又夸张地说:“看看,这个拇指真大呀!”顿时逗得学生哄堂大笑,学生从笑声里感受到了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为追求幽默而在课堂上讲一些无聊的笑话,仅为逗得学生前仰后合。在课堂上,巧妙的幽默才能给教师的用语增色。那么,应怎样把握这个“度”呢?很显然,首先,幽默的内容要与课堂内容有联系,这样的幽默才不是空穴来风。其次,幽默的内容要健康向上,这样的幽默才会有意义、有价值。再次,幽默的产生靠的是教师的课堂机智,不可提前预设,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自然地追问,推进课堂深度

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构很是看重,往往一种模式里总会有几个板块和环节。但我发现,有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只注重模式中板块的推进,却忽略了板块之间的联系,因而整个课堂总是缺少一种自然的、流畅的、和谐的美。各个环节靠什么来联系呢?应该靠教师的课堂用语。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北风和小鱼》时,从“北风得意地说话”过渡到“小鱼的说话”时,我这样表述:“同学们,北风很得意,它以为它的本领很大,你们是小鱼,听到北风这样说,会有什么想法?”这样一说,既巧妙地总结了前一个环节习得的内容,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让人感觉不到板块之间割裂的痕迹。

有时候,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紧接着追问,在追问中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能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追问模糊了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结合点,也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和教师的课堂机智。

本学期教学《怀素写字》时,一个学生举手发言:“怀素用木板当纸来练字,把木板写穿了,不可能的。”我立即抓住这个生成的内容,把问题抛给全班。我说:“是呀,木板这么厚,怎能写穿呢?”大家纷纷讨论发言,弄懂了文章的写法,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动情地诉说,叩开学生心扉

在平时教学当中,我发现很多的名家名作字里行间总充溢着丰富的情感,但学生由于缺少这样或那样的生活经历,往往很难体会得到。这时候,如果教者能适时地来上一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诉说式”的用语,那就一定能够叩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随之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对文本就会产生更为深切的感受和体会,甚至会终身难忘。

本学期教学《秋姑娘的信》这篇美文时,我让学生讨论: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那朋友不在一起时怎样表达关心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打电话,有的说发信息,有的说用qq聊天,现代版的交流方式不一而足。我对学生说:“秋姑娘和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是好朋友,秋天到了,冬天也快要来了,秋姑娘给它们每人写了一封信,表达朋友的关爱,让我们很感动。这信是怎么写的呢?”我用我的范读告诉了学生,学生们听得可认真了。短短一席话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共鸣。很显然,适时地将学生的心灵与文本的距离拉近,学生对文本也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五、精辟地概括,升华文本主题

很多年轻的教师在开课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整堂课的环节紧扣,流程清晰,学生活动也很充分,但一到下课铃响,教师都是急忙打住,草草收场,布置作业,宣布下课,总给人虎头蛇尾之感。其实,这时候,教者如能很机智地从正在进行的教学互动环节中用寥寥数语精辟概括一下课堂所学内容,既能顺势而下地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还能起到升华文本主题的作用。

记得一次公开课教学《桂花雨》一文,学生在最后的环节中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这时正好下课铃声响起,我在学生朗读停顿之时插上一句:“是的,美好的事情需要我们用心回味,把它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等你人到中年的时候,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那其乐融融的亲情,一定会使你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教师最后的概括一定要精练,过于冗长的话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产生画蛇添足之嫌。

教师课堂用语很值得推敲和研究,它是一门艺术,年轻的教师要想驾轻就熟,非一日之功就能实现。

(责编 刘宇帆)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