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课文,学生第一次的遇见为何是《秋天》

2022-06-08

统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正式开启课文学习之旅是在继一个单元的集中识字和汉语拼音学习之后。入选的14篇课文,按“四季”“想象”“儿童生活”和“观察”分为四个单元。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和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本课文编排的创新之处在于突出了双主线,即围绕四个人文主题,凸显语文要素。教材根据一年级上册学生的特点,将“读好课文、积累语言、学习阅读”这些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或课后习题设计之中。这种整体观照下组成的教材,便于教师把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秋天》是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继识字、拼音教学后的第一篇课文,说明它在整册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偏偏选了它?是编者的一厢情愿,还是纯粹为了与学生当下生活对接,以体现时令的特点?用前后联系的思考路径去梳理教材,笔者不禁为编者的独具匠心所折服。

一、选择《秋天》——探究课文长什么样

1.首次遇见的内容具有典型性

学完拼音,学生将进入课文的学习。课文到底长什么样呢?学生们充满了好奇。作为一册教材的打头课文,不以儿歌、童谣、诗歌等更简短的体裁呈现,而是选取了最常见的散文体裁,为的就是给学生留下对课文的初步认识。《秋天》全文共55个字,5个句子,3个段落,篇幅短小,语言活泼,节奏感强,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课文。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一篇课文有题号,有课题,还有很多按一定的顺序组成的句子。

2.首次呈现的方式要有仪式感

如何安排好学生和课文的第一次遇见呢?笔者以为呈现的方式非常重要。有位老师用学生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学生认识的四个熟字“字、词、句、文”,用“排排队”这一有趣直观的方式很自然地引出了课文的概念:小朋友,前面我们认识了很多字,知道一个或几个字合起来可以组成一个词语,一个一个词语有顺序地排起来可以组成一个句子。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一个句子有顺序地排队,就组成了一篇课文。随着老师的娓娓道来,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组成方式,同时复习了生字“字、词、句、文”。紧接着老师设置了两个极富仪式感的见面场景,让学生真正认识了课文的庐山真面目。

场景一,认识课文题目。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本书中的第一篇课文。你们想不想看看课文长什么样子?出示只有课题的画面:啊呀,这篇课文第一次和小朋友见面,怕羞了,蒙住了脸,只露出了一双眼睛。我们把这双眼睛叫作课文的题目。每篇课文都有一个题目,谁来读读这篇课文的题目?

场景二,认识课文内容。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热情,课文终于揭下面纱,和大家见面了。嗨!同学们好!看看我长什么样啊,跟前面我们学习的词语、句子一样吗?这样形象化的点拨让学生发现了课文的真实样子。原来课文里有很多个句子排起来,有的一句话单独在一起,有的两句或更多的句子排在一起。

一个“排排队”的活动,两个富有神秘色彩的见面场景,学生就这样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认识了课文的样子,获得了对课文的初步认识。

二、选择《秋天》——迈好学习朗读课文的第一步

本册教材特别重视朗读,不只是笼统地提出“朗读课文”,而是针对文本个性,提出不同要求。将“训练朗读、培养语感”分成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初步学习分角色朗读等几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分布在许多课文的课后练习中。而《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散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有轻声、儿化现象,有短语的节奏感,有“一”的变调现象,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1.学习朗读,从良好的朗读习惯抓起

正确的读书姿势是良好朗读习惯的外显形式,而习得自主朗读的一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朗读的自觉意识。在教学《秋天》一课时,教师通过引入学习小伙伴的形式,借助微课这一平台对如何进行自主朗读进行了启蒙。

师:朗读课文真有意思。今天课堂上来了一位小伙伴,他的名字叫小秋,他想跟大家一起学习,还想跟大家比比谁最会朗读呢!掌声欢迎他!

学习伙伴:要把课文读得正确又流利,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把生字圈出来。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生字圈得又快又准呢?

师生互动:要按生字出现的先后顺序圈;读一段,圈一圈。

学习伙伴:我还会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生字组成的新词。生字“秋”,可以跟后面的“天”组成词语“秋天”;“气”,跟前面的“天”,组成“天气”;“了”,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大家也用这样的方法试一试。

(生尝试边读第2自然段,边画新词。)

学习伙伴:这篇课文由3个自然段组成。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标标自然段的序号。

以上的学习过程,由于有了学习小伙伴的陪伴与互动,课堂变得温暖而灵动,学生学习朗读的热情被点燃,从中感受到读课文是一件很有趣味、很有意思的事情。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习得了自主朗读课文的一般方法:一读圈生字,二读画词语,三读标段号。这样的朗读启蒙,为学生后续的自主朗读上了最扎实的第一课。

2.学习朗读,从学读词语开始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提出的朗读要求。“学习朗读”是要求中的核心词。如何让刚学完拼音的学生能够真真切切地学习朗读,学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呢?《秋天》一文的课后习题为我们指明了学习的路径:从读准词语(轻声、儿化),读好短语,读好“一”的变调,再到读好句子。“小步子走,分解突破”,这样的训练顺序,循序渐进,逐步延长了学生连贯朗读的单位长度,这为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打好了坚实的一步。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落实轻声、词语连读

师:课文中有一组三胞胎词语,(出示)谁能叫准它们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吗?

凉了 黄了 来了

生:“了”没有声调,读时声音变轻了;“了”字变小了。

师:是的,“了”会变魔术呢!读时要轻一点,短一点。这样的词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轻声词”。

师:课文讲什么凉了?什么黄了?什么来了呢?(出示短语,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类短语的节奏感。)

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 秋天来了

师:这组三胞胎词语还有两个兄弟藏在课文里面,它们也念轻声,你能找到它们吗?(出示卡片练习准确朗读)

叶子 那么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落实“一”的变调

师:课文中还有一组会变魔术的词语朋友。(逐个出示并读准)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一片片叶子 一群大雁 排成个“一”字 一会儿

生:“一”也很会变魔术,在不同的词语里,变成了不同的读音。

师:那么,你能读好这个带有好多“一”字的句子吗?(出示)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师:读着读着,你有没有问题要问?

生:为什么“一”要这样变化读?

师:如果“一”不变调,那会是怎样?听老师读这句话,(范读)你有什么感觉?(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明白“一”变调后读起来更好听,更有节奏感。生再读句子。)

以上两则教学片段,教师通过示范朗读、质疑发现、比较感悟等方法帮助学生读好词语,读好短语,读好“一”的变调,从而读好句子。这样的朗读指导遵循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朗读的兴趣。在课文学习之旅开启之际,学生就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了好感,而这样的体验是弥足珍贵的。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