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羚羊木雕》

2022-06-08

郑廷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云中中学038300

【教材分析】

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同这个单元的另外三篇课文《风筝》、《散步》、《诗两首》一起,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宽广博大的亲情世界。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羚羊木雕》正是体现着浓浓友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两个小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体现了中华民族注重友情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对友情的理解是珍贵的,所以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领悟友情的真谛,是尤为重要的。

【学生分析】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十二、十三岁的形成独特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因此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他们心中有自己对于伦理道德逐渐形成的认识,他们脑海中涌动着自己对于生活中亲情的感悟。

【设计理念】

《羚羊木雕》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意蕴丰富的精美散文,是具有作者张之路鲜明创作风格的一篇文章。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本课我采用这样的思路教学:听读、感受——概括、欣赏——分析、理解——提炼、积累——提升、写作--感悟。

【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目标:

1、在第一课时对文章进行了充分的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充分的准备,力争有创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真实的辩论。

(2)能力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3、进行表演展示,设计出故事冲突的结局。体验真实的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真实的辩论,激发全体学生积极的思考,引领学生真实感受生活。

2、让学生感悟亲情、友情,并掌握生活技巧,高质量地生活。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友情。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教学主要过程】

了解情节(文章写了怎样一件事?)

教师: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板书)

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怎样?

提示:要感知课文内容,就要朗读,朗读有助于体会

《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把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展示在我们面前,矛盾尖锐集中。文章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妈妈、爸爸、奶奶先后出场,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这样巧妙的情节,精彩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精读揣摩。

⑴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请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听读后进行评价。

教师用大屏幕投影问题:

①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②文章结构顺序能否调整

(过渡)从大家的掌声和眼神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发现、有感悟,进而有创作。小组讨论谁读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读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对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①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分别对“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语言进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②文章结构顺序

调整后不好。在叙述这场家庭纠纷的时候插叙了我和万芳的友谊。这样写是对故事情节作必要的交待,能够吸引人,使故事悬念迭起,情节起伏跌宕。

体验反

(过渡):同学们在悄悄地长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也许是“剪不断,理还乱”,也许是唱出和谐的主旋律。

⑵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①礼物应不应该送?(分甲、乙展开辩论)

②贵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给朋友?

老师小结:

甲 该送:情比物重要

乙 不该送:父母送给自己的礼物怎么能回使友谊变得俗气。这对父母的不尊重。

答:“我“不是随便送,是送给好朋友,转送他人并不意味着“我“不珍惜父母的礼物。而是万芳特别喜欢(她也不是因为名贵而喜欢,而是造型别致,美观)这并不庸俗。

(过渡)我不知道木雕贵重而把它送给朋友,现在我知道了“贵重”,却要向朋友讨回(当然是被父母逼的)不就意味着与朋友的情谊不如木雕贵重吗

这就引发出一个问题,贵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给朋友?到底是物重还是情重?

[小结]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试想连命都可以送,还有什么不可以送的啊?(江湖义气除外)当今社会有多少重情轻财,他们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为困难的下岗职工送去生活费,为失去父母的孩子资助学习费用,他们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过渡: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对文章的主题已经有了鲜明的认识,那就是羚羊有价情谊无价,但现实毕竟是现实,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被人误解,内心很委屈的经历,说一说自由发言。

老师小结:人生活在这样世界里,不可避免的与人交往,理解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与子女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们之间都需要理解,理解是永恒的话题。(出示)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忧愁。

教师小结: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有差异:有的学生非常冲动,甚至以离家出走解决问题;有的则非常理智地考虑如何避免这样的矛盾出现。教师这时要因势利导,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钱和友谊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出现文中的矛盾冲突。

作业: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课文续写。

教学形式活泼能抓住学生的特点,教学效果较好。最初的设计是让学生快速默读,然后集中讨论我与父母冲突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虽然学生也是积极参与讨论,但感觉他们与作品好像隔了一层纸,对人物感情的把握仍不透彻。改为全文分角色朗读之后,不仅是朗读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文学的魅力中。因为朗读是化无声的书面文学为有声语言,能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语言训练。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理解文学形象并受它感染。在朗读时,教师主动参与,读“妈妈“这个角色。读完后全班评议朗读者是否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心理。随着讨论的进行,同学们发言越来越积极,所有的同学都投入了这场家庭纠纷。”我”的委屈伤心;爸爸的圆滑世故;妈妈的着急严厉等等都在评议和争论中发现、理解、把握。从中我也深刻体会到,语文课一定要多让学生读,绝不能用教师的讲、大量的练、漫天的问代替学生的读、学生的感、学生的思!

板书

《羚羊木雕》

张之路

写了三件事:万芳和“我”换裤子——上星期

“我”送羚羊木雕——昨天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今天

妈妈(爸爸)重财轻义(妈妈固执、生硬,爸爸老成持重)

“我”重义轻财

奶奶通情达理

万芳仗义理解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讲读激情却富有理性,将学生在粗浅的理解《散步》仅仅是对孝顺的歌颂中拉了出来,进而上升到对生命的赞叹。

2.我在与学生建构了该图后,又利用学生惯有的思维误区,用文本中的语言解构了这张人物特色图,回到了这篇属于莫怀戚的散文,即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由衷的感叹!

2.不足之处

1.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问题,我在关注度上还要加强,如学生对奶奶慈祥的质疑,如能关注加以探讨,会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厚度,学生收获可能也会更大。

2.我的整节课的设计紧凑,但是在教学策略的应用上还是有欠缺,比如对文本中出现的奶奶、我、妻子和孩子的性格分析太多,没有抓住重点,事实上,文本是对生命的感叹,无论何人何事均应围绕这一环节来进行才合适。

?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