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学生的长远发展永远是硬道理——对农村语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2022-06-08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孔埠中学 陶华西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96-02

多年来,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广受责难、备受争议的,众多专家学者指责其耗时多、效果差。中小学生不善于独立阅读文章,普遍害怕作文,甚至许多大学生读起文章来也结结巴巴,提笔错字,词不达意,毕业论文也是漏洞百出。许多大学教授都感叹如今的大学生文化积淀太少,文学感受力不强,知识面越来越窄,无法和教师产生共鸣。其根源何在?更多别的矛头指向了语文教学,认为其质量不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关于语文教学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于是各种教学模式:五步四环教学法、一课三案、导学案等一大批教学尝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似乎都想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条新路,以寻找到一套高效可行的教学策略,从而改变语文教学的尴尬处境。这种勇于探求的精神是值得发扬的,但我们发现,在众多语文教学思潮的冲击下,许多农村语文教师反倒是更迷糊了,感觉无所适从。更多的教师是一味跟风,生搬硬套,只图形式,盲目模仿一些新鲜的教学模式,还美其名曰:“与时俱进,高效课堂。”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模式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可以采众家之长,成自家体系。但是无论理念和模式怎么变化,都必须牢牢记住一个基本宗旨:语文教学始终是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长远发展永远是硬道理。围绕这一基本宗旨的实现,语文课堂至少必须在以下两方面深入挖掘,科学落实:

一、明确学科定位——促学生发展的前提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就应该通过有效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基本能力,并引导学生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以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但是,反观现实的农村语文教学,现状并不理想:

1.应试至上的语文教育观仍有较大的市场。许多教师依然死守着“应试”的观念,考分至上,我行我素,抱残守缺,每天的语文备课就是重点研究考纲、考点,语文教学则是把新课教学当作走过场,留出更多时间来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试卷练习。有的教师对考题的研究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每一道题如何作答,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句式应该是什么样的,甚至必须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都研究得很深入,然后像公式一样教授给学生,与考试无关的知识点也不去涉及和深入研究。更多的语文课堂时间就在这备考、应考的模式训练中度过,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很常见。试问,这样的语文教学到底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又有多大意义?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此时异化为应试的工具,这与语文课的本质目标相距甚远。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等一系列语文教学目标,都变得遥不可及。

2.形式至上、华而不实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刻意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一味照搬所谓的先进理念,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上,上课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为了彰显语文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为了丰富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文化含量,于是一会儿播放视频资料,一会儿播音乐,一会儿放图片,一会儿集体演唱,一会儿情景剧演出,一会儿知识抢答比赛,一会儿演讲辩论,花花哨哨,热热闹闹,很少听到学生的朗朗书声,很少见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入的对话过程。教师一堂课似乎拉着学生的手走遍了千山万水,赏尽了天下美景,但一篇课文教下来,学生读课文仍然字音不准,停顿不当,缺乏情感体验,没有深入理解文本内涵;问到对课文文质兼美的语句的理解,学生更是茫然,不知如何作答。不少教师过度运用多媒体,处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关系时,本末倒置,阅读文本浮光掠影,不知一堂课究竟算是音乐课、自然欣赏课、综合活动课还是语文课,成了典型的四不像,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语文教学方向的偏离。

3.脱离文本的思想教育仍然存在。还有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不容轻视,于是每堂语文课在带领学生简单阅读完文本之后,都要抓住文本中包含的人文性因素大做文章,进行大量拓展延伸性的空洞说教,严重脱离文本,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学生诚实做人,教学生孝敬长辈,教育学生刻苦读书……这样的思想灌输能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吗?能触动学生的灵魂吗?

以上种种不良语文教学现状依然存在,应该是各种因素共同导致的,但对语文学科课程性质的定位把握不准,理解不深,落实乏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抓住语文学科内涵的语文课是不成功的,也很难实现语文学科对学生长远发展应有的推动力。要把每一堂课上成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教师首先就必须牢牢抓住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明确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一个互相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要围绕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全面培养,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上实实在在地阅读一篇篇经典文章,通过诵读、揣摩、品味、积累和吸收它们的语言,学生也就必然会受到这些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信息、人文精神的正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不是教师强贴标签硬塞给学生的。

钱梦龙、王尚文、洪镇涛等语文教学大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也有力地证明:在教师正确指导下的语言教学,不但不会减弱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而且还会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反,人文内涵的渗透如果脱离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和品味,则有架空之嫌,结果是语言和人文皆无所获。此时,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的提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语文课也是徒有其名。

二、还课堂给学生——促学生发展的关键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口号喊得很响亮,但如果深入农村学校的语文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真的充分体现了吗?有的教师像演员一样,妙语连珠,神采飞扬,学生却还是以默默聆听为主,这样的课堂依然不少,他们美其名曰:节省时间,直奔重点,本色实在;有的语文课堂,冠以自主、合作、探究之名,动不动就是分组讨论,至于讨论的问题是否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讨论的潜在价值,小组成员参与讨论的内驱力是否被激活,学生探讨的推进程度和效果如何,学生讨论的过程是否得到了教师的有效点拨和科学引导,等等,很多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的科学调控不一定心中有底;有的语文教师满堂提问,问题又缺少含金量,不痛不痒,学生疲于应付,兴味索然,或是以一个又一个的提问为绳索,冠以点拨、引导之名,横拉硬拽,将学生灵活的思维牢牢囚禁在自己预设的小圈圈之内,唯教参和参考答案是从,不可越雷池半步……许多现实的教学案例告诉我们,课堂组织形式千变万化,但许多语文课堂本质上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更像是配合教师表演的道具或群众演员,学生读得少,说得少,写得少,深入思考探究得少,配合教师走过场、秀形式很多。这样的语文课堂依然没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深入挖掘:

1.给足学生读、写、听、说的时间。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他们在课堂的语文实践过程中,主动积累、锻炼、思考、感悟而来,所以,语文课堂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多读,要积累字音、字形、字义,扎实积累语言的精华,为厚积而薄发做最充分的准备,这是学生素养提升的最基本要求。但读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要积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从“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等角度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体会,由浅入深,读出文本的内涵和韵味。多写,可以引导学生写自己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可以写自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评价,可以写对文本内涵的不同理解,可以仿写阅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等等。听、说也应该和读、写一起,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围绕丰富积累、发展思维、培养语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以及人文内涵的提升等主要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巧妙整合渗透读、写、听、说的环节,把更多的时间和舞台给学生,教师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提升能力的引路人。

2.给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的空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思辨性强、富有挑战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在比较与矛盾中合作探究,深入思考,促使学生思维迅速发散,重新组合以前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或者通过进一步提炼、抽象和概括等思维环节,正确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教读《范进中举》时,可提问:本文虽以喜剧的形式结尾,但有人认为故事反映的却是社会的悲剧,你是怎么理解的?教读《变色龙》时,可提问:有人认为,奥楚蔑洛夫是沙皇政府的忠实走狗,但他也是个受害者,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语文课堂环境,或运用情境教学法,给学生提问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反驳教师的观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陶行知说过,“要给学生提问的自由”、“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都是在强调要培养学生对现实的超越、怀疑、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为学生搭建提升人文内涵的平台。语文教学材料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是学生健康、长远发展的强大内驱力,不容忽视。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往往急功近利,更注重知识性、工具性等浅层内涵的挖掘,对人文内涵的挖掘和长远渗透影响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叶圣陶说:“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则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之影响。”确实,教师应该围绕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紧紧依托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理解、推敲、品味、涵泳、运用的环节,在无声的熏陶、感染中,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有时,面对层出不穷的语文教学思路和方法,语文教师难免迷茫,不知所措。此时,我们可以冷静地问问自己:我的语文课设计和实际教学过程是不是准确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是不是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是不是在切实地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只有把握准了这些基本原则,我们的课才算是合格的语文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2]洪镇涛.语感教学实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5.

[3]韦志成.语文课程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编辑:朱泽玲)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