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方言词“短”“断”考源

2022-06-08

李 静

摘 要:用“短”来表示“拦截”义在很多方言中都有体现,但“短”何以有“拦截”之义却少有人论及;除此之外,一些地区方言中还有表示“追赶”义的“断”,其本字亦未可知。通过文献论证,考证出表示“拦截”义的“短”本字当为“断”,其“拦截”义源于“断”之“截断”义;而方言中表示“追赶”义的“断”当是“追”的记音字。

关键词:短 断 方言词 本字

山东方言乃至很多方言中都存在“短”表示“拦截”义、“断”表示“追赶”义的说法,但究竟何以有“短”之“拦截”义、“断”之“追赶”义却少有人论及。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对“短”“断”方言义之来源略有所得,希望对方言词语的考释工作有所贡献。

一、“短”之“拦截”义考源

根据许宝华、宫田一郎[日]《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资料,“短”表示“拦截”义在很多方言中都有体现。

短:①拦截。江淮官话;西南官话。

②拦路抢劫。冀鲁官话;中原官话。

③截断(话语)。西南官话,四川成都。[1](P6167)

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昭人呼人逐贼曰短着。”[2](P47)笔者家乡山东沂源方言中也用“短”来表示“拦截”义。由上可见,“短”在官话方言中表示“拦截”这一义项很普遍,“短”能表示拦截义必有其历史渊源。但是查找古代字书,并未发现“短”有“拦截”义的解释。《说文解字·矢部》:“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从矢豆声。”《广韵》:“促也,不长也。都管切。”姜亮夫认为,“短”表示“拦截”之义乃“堵拦”之急言。“昭人呼人逐贼曰短着,当即堵拦之急言也。又当(挡)字亦有遮拦之意,音与堵通。”[2](P47)此说法缺乏证据,我们认为,“短”当为“断”之同音替代字。

《说文·斤部》:“断,截也。从斤。,古文绝。”“断”的本义是把条状物截开分成段。

(1)“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经·豳风·七月》)

(2)“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周易·系辞下》)

(3)“徐子章禹断其发,携其夫人以逆吴子。”(《左传·昭公三十年》)

(4)“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以上“断”都是“把物体截开分段”之义,此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如“铅笔断了”“剪断绳子”等。物体被截开分成段则会导致物体断裂、不连贯,所以,“断”由本义又引申为“(使……)不连贯、断绝”之义。

(5)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尚书·盘庚上》)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8)“东南富饶之区的乡下人生命线的蚕丝,现在是整个儿断了!”(茅盾《故乡杂记》)

以上“断”都可以理解为“断绝、不连贯”之义。行人的旅途可视作抽象的条状物,旅途被断开则是受到了拦截、阻拦,所以,“断”又引申为拦截、阻拦之义。《汉语大字典》中“断”字条下有“拦截”的义项[3](P2175),《汉语大词典·斤部》“断”字条下也有“拦截;拦劫”的义项,并于“断道”一词下注“截断道路,阻塞道路”[4](卷6.P1084)。除此之外,还有“断路”的说法。可见,“断”确实有“拦截”之义。如:

(9)“便欲送玺,会曹操断道。”(三国·魏·曹操《上言破袁绍》)

(10)“周嵩嫁女,门生断道解庐,斫伤二人,建康左尉赴变,又被斫。”(《晋书·刘隗传》)

(11)“及虏引退,而洲上余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慧景欲断路攻之。”(《南史·卷二十五》)

(12)苦奈半夜雨天,又早遇强徒断路,诚所谓祸不单行也。”(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七回》)

(13)“无量佛,胆大强徒,敢断道劫人!”(清《大八义·第一回》)

以上用例中,“断道”和“断路”同义,均是“拦截道路”的意思。“断”有“拦截、阻拦”义也可从“截”的引申轨迹中得到佐证。杨琳在《训诂方法新探》中提出了词例求义法,即“利用一组词共有的发展演变模式来考求或证明词义的方法”“词例存在的对象最常见的是同义词,这是因为同义词具有相同的核心义素,往往也会有相同的语义组配关系,因而易于引申出相同的词义。”[5](P75)许慎《说文·斤部》:“截,断也。从戈雀声。”本义为割断。如:

(14)“截彼淮浦,王师之所。”郑玄笺:“就王师而断之。”(《诗经·大雅·常武》)

(15)“你截断天下人舌头,争奈无舌人解语何?”(《祖堂集·落浦和尚》)

以上“截”均用本义。可见,“截”与“断”为同义词。后来,“截”引申有“阻拦”之义,还有“截路”的说法。

(16)“逃去第三日,在京口地界五更天已被截路人打闷棍的打死了。”(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17)质急勒马回走,后面山僻窄狭处,亦有车仗截路,火光迸起。(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

(18)“窃盗偷人没饭吃,截路强徒因着急。”(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

《汉语大字典》中,“截”下有“拦阻;阻挡”的义项[3](P1513);普通话中“截”还可以组成“截住”“截获”“截路”等词。如:

(19)一转念:我还得截道,如今和尤俊达闹崩了,我不截道拿什么去上寿呢?(单田芳《瓦岗英雄·第三十五回》)

(20)“因为你四叔奶宁愿相信你四叔爷是为去龙口接她而死的,你四叔爷那天是为了接她在路上碰上了截路的胡子。”(王鸿达《父亲的入党申请》)

(21)“怎么还没见着涂家村的正主儿,就已经叫几个截道的土匪弄得人仰马翻?”(周建良《抗命》第三十五章)

由“截”有“拦截、阻拦”义,我们可以确定“断”的“拦截、阻拦”义就是由本义引申而来。只是随着语言的发展,“截”之“拦截”义渐占上风,而“断”之“拦截”义仅存于方言中。

表示“拦截”义的“断”在文献中也作“短”,只是文献用例相对较晚。

(22)“端的是甚妖精,他敢如此短路!”(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四回)

(23)“你不过短路营生,为什么做这许多恶事?”(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

(24)“你既有胆子短路,你自然还有些武艺。”(同上)

“短路”与“断道”“断路”同义,均为“拦截道路”之义。

表示“截断、断绝”义的“断”在《广韵》中有“都管切”和“徒管切”两种读音,可知“断”本音为上声,根据古音“全浊上变去”的一般演变规律,“断”字在后代逐渐读为去声,今普通话即是如此。但是在有些方言中,“断”的语音没有完全符合演变规律,而是延续了“都管切”的读音。在这些方言中,表示“拦截”义的“断”仍读本音上声,沂源方言和昭通方言就是如此,而沂源方言中上声调类的调值一般为44,所以,沂源方言中表示“拦截”义的“断”读为[tuan44]。如:说“走到一半就叫人家断住了”,即说在半路上被别人截住了,说“在这里断某人”即在这里等着拦截某人。由于年代久远,口耳相传的普通民众已不知表示“拦截”义的本字为“断”,于是借用现代汉语中读为上声的“短”来表示。

根据许宝华、宫田一郎(日)(1999)的资料:

断:拦截;堵截。①中原官话;②江淮官话;③西南官话;④湘语;⑤赣语;⑥客话。[1](5790)

这条资料表明现在很多方言中仍然存在“断”表示“拦截、阻拦”的用法,同时进一步印证了方言中表示“拦截”义的“[tuan214]”本字为“断”的可信性。

二、“追赶”义“断”之本字

除表示“拦截”义的“断”之外,很多方言中还有一个读为去声,义为“追赶”的“断”[tuan?1]。这种说法在笔者家乡沂源方言中也存在。如:

(18)“你先走着,我等会儿去~你。”

(19)“他拿着巴棍子把他儿子~出来了。”

上例中“断”都相当于普通话里的“追赶”。安忠义《陇右方言词语疏证》:“打断,驱赶、轰出,也作‘断’。”[6](P71)景尔强《关中方言词语汇释》:“断,驱逐、逼走、赶走。”[7](P81)许宝华,宫田一郎[日]《汉语方言大词典》“断”下有“追赶”和“驱逐、赶走”之义[1](P5790)。在冀鲁官话、中原官话和晋语中都有分布。但是,“断”的“追赶”义“在‘断’的固有词义系统中是找不到来源的,那么“断”之追赶义到底从何而来?杨琳《训诂方法新探》中根据上古微部元部发生语音交替现象(如《诗经·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嵬”“萎”“怨”通押),结合临夏方言中“凡是-n韵尾的叠音词,其第二个音节的韵母一般要发生音变,规律是-n尾脱落,韵腹变为一个舌位高的元音,声调变为轻声”的现象,认为“断”可能是‘追’的音变记音字。[5](P121)杨文中对此观点论证翔实有据,我们深以为然。

三、结语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各种地域民俗文化。考证和阐释方言词语,对于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也多有裨益。通过文献考证分析,我们暂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方言中表示“拦截”义的[tuan214]的本字当为“断”,很多文献作品中写作“短”只是方言记音字;第二,方言中表示“追赶”义的“[tuan51]”,当是“追”的音变记音字,其本字应为“追”。期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对了解方言词语的历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2]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

[4]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1993.

[5]杨琳.训诂方法新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安忠义.陇右方言疏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7]景尔强.关中方言词语汇释[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8][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9][宋]陈彭年等.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10]王瑛.从元曲中几个“方言俗语”看元曲家所用语言[J].黔南

民族师专学报,1999,(1):21-23.

(李静 天津 南开大学文学院 30007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