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作用

2022-06-08

高军

淮安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江苏淮安223005

摘要院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意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人们对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见解、信仰、追求,以及对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法学、史学、文艺学、宗教学、伦理学,包括经济学中涉及生产关系的思想理论观点和社会经验的总结等,都是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院传统文化;社会;建设;国家

一般来说,不同的人、不同的党派、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其拥有的经济基础、政治利益、社会环境不同,意识形态也会有所差别。中国正处在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家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意识形态趋于多元化。坚定不移地维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反对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整体安全的意识形态保证。

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它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主要阵地。于从杜勒斯“和平演变”政策的提出到美国“西化分化”战略的实施;从纸介传媒、电台、电视台的仇共、反共、丑共宣传到互联网的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恶意炒作;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到煽动“颜色革命”;从西藏打、砸、抢、烧事件到启东占领市政府事件;从台湾的“太阳花”学潮到香港的违法“占中”……某些西方政治势力,无不倾力发动意识形态战。他们在意识形态战中的常用手法是,炫耀西方价值观,颠覆传统思想体系,抹黑当局的历史和现状,混淆是非判断标准,造成意识形态纷争,扰乱社会心理平衡,最后达到制造政治动乱的目的,以推翻他们不喜欢的政权或其认为是自身潜在对手的政权。

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指导性作用,同时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是意识形态的根本使命。榆鉴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的共产党自建党以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毛泽东曾说过:“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始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他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深刻反思,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新确立了科学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原则。1992 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说“‘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就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愚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使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保持了正确的方向。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具有较长的、连续性的历史演进过程。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更是展现出一些新的面貌、出现了节节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舆胡锦涛同志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余鼓励和支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对于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胡锦涛同志也寄予厚望,他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们必须看到,在社会意识形态高度发展的今天,少数人的传统价值缺失,传统文化的生存现状正面临挑战,诚信、勤俭、团结、尊老爱幼等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正在被淡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意识形态的精华和核心,也是我们民族战斗力的保证,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央作出了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定,传统文化的建设和复兴逐步被提上日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呢?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逾它呈现为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是特定社会和特定时代的产物。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优秀传统文化的集成和发展,能够充分地反映现实对历史的延续。

意识形态是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利益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的统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折射出我国民族文化的底蕴与铺垫。作为过去历史活动的表征,经过选择和积淀的传统文化为我国当前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和未来社会意识形态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坚实的文化基础。因此,认识和把握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过时的东西,它是跨时代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理论。这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的观点相一致。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輥輱訛这个“民族形式”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实现现代化,没有必要以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代价,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的社会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不能忽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忽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

第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实现了这两个方面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地实现中国化、民族化、本土化。

从历史上看,佛教在汉代的时候传入中国,当时,中国人对佛教的了解并不多,它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冲突和矛盾。比如说,佛教主张出世,而中国的文化主张入世;再比如说,见到皇帝应不应该磕头的问题,皇帝在中国是天之骄子,万人之上,任何臣民见了皇帝都要磕头,而佛教认为不应该向皇帝磕头;再比如,关于神灭、神不灭的问题,佛教认为,肉体只是一个臭皮囊,人死了以后精神照样存在,而作为中国文化来说,肉体死亡了以后,精神也随之灭亡……对于这些矛盾冲突,我们有两种解决方式:

一是不闻不问,继续按自己的方式往前走。

二是主动适应社会现实,适应社会的文化,走相结合的道路。佛教在很大程度上走的是第二条道路。比如说见到皇帝是否叩拜的问题,经过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争论,最后佛教顺应了中国的现实,改变了立场,认为见到中国皇帝是要跪拜的,这一改变使佛教进入中国的门槛就低了很多,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对佛教的接纳程度就高了很多,所以从汉代以后包括隋唐时期的几百年时间里,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在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我们再看另外一个宗教———基督教,基督教在唐朝初年传到中国,基督教在鸦片战争之前,在中国传播了将近五百年,在明末清初之际,多位国外的传教士有感于前两次传教失败的经验,力图把基督教与中国的现实和文化相结合,一手拿圣经,一手拿四书五经,穿儒服、戴儒冠、讲汉话,在当时的社会中,中国的很多高官、思想家、科学家都皈依了基督教,但是他们的做法被罗马教廷知道了以后引起了罗马方面的不满,罗马教廷坚持认为要保持基督教的惟一性、独立性,所以当时康熙皇帝对罗马教廷的做法也非常的不满,所以康熙及其继位者雍正皇帝开始驱赶基督教徒并关闭基督教堂,禁止百姓加入基督教,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再一次失败了。佛教和基督教的传播,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马克思主义与佛教、基督教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有一个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它是一种外来文化,要遵循传播规律。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一个历史阶段中,我们人为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立起来了,认为要传播马克思主义就要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能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显然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统一的。比如在人与自然的先后的问题上,《周易》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流的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它既是我国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源泉、文化载体,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重要基石,同时还是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重要手段。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