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软件园区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2022-06-08

连兴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12

摘要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软件园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往往是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等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创新战略的指引下,软件园区的发展更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发展位势,促进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本文以厦门软件园三期为例,在总结了软件园区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和建设策略,希望对其他同类型软件园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院软件园区;规划设计;厦门软件园三期

1 软件园区的发展特征

1.1 从业人员国内软件园的从业人员按年龄和从事类别可分为以下几类:高层管理及高层研发人员、中层管理及中层研发人员、初级研发人员以及各类配套服务从业人员。而其中以初级研发人员所占比例最大,占到全部人员的40%~50%,软件企业的平均年龄也只有30 岁。对于此类人群,其工作生活的主要特点是工作时间不固定,以夜班为多;工作状态为高强度、高效率,随时随地变换其办公空间,生活上由于单身偏多,一日三餐基本在公司完成,需要便捷的生活配套服务及运动、健身场所。

1.2 功能构成软件园的功能大体分为:软件研发办公和配套服务两部分,两者的比例随周边环境、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而进行合理分配。一般来说,位于市郊的软件园区的配套服务所占比例要大于城区内的软件园区。

1.3 空间模式软件园区的空间发展模式也经历了从分散、相对集中到集聚发展的改变。分散的组团更像乡村聚落的模式,相对集中的组团犹如城市聚落,而集聚型的组团已经走向了城市空间模式。分散组团具有弹性特质、相对集中式组团具有均好性特质,而集聚式的组团更注重适宜性。

1.4 建筑类型建筑以科技办公、商业、居住为主,建筑体量较小、高度较高,建筑外形富于变化,建筑设计注重空间组合。1.5 绿化景观绿地景观要求较高,一般结合山体、水体等布置大型公共绿地,在各个地块内也结合道路或建筑外部空间布置组团绿化,植物种类丰富,形成覆盖园区的网络体系。

2 厦门软件园三期发展概况

随着厦门城市空间的拓展,特别是岛内外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厦门产业发展用地也随之向岛外转移。在此大背景下,软件产业的发展也经历了规模从小到大,空间布局从岛内到岛外的空间拓展历程。经过反复论证和比选,厦门软件园三期最终选址于集美区灌口———后溪生态绿楔最南端,集美新城中心区北侧,厦门北站片区西侧,灌口小城镇东侧。沈海高速公路从园区南侧通过,东北距厦门北站以及沈海高速公路集美出入口的空间直线距离约为5 公里,南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的空间直线距离约为12 公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园区定位打造为一个以软件研发、商务办公功能为主,生活、休闲、培训等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的国内领先的软件产业园。园区总用地面积约为717 公顷,产业人口约为20 万人,居住人口约为3.53 万人。

3 规划策略

3.1 工作与生活相融合———配套设施布局契合软件从业者需求在借鉴国内外软件园开发建设模式,尤其是厦门软件园一、二期建设和管理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对厦门软件园三期的配套设施进行布局。软件园是一个特殊人群高度集聚的区域,他们有特殊的作息时间和配套需求。成功的软件园不仅仅是工作的场所,更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完善、便捷的服务体系可促进软件园良性发展,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例如,在平面空间上除配套园区必需的酒店、体育馆、商业服务设施以及培训中心之外,还应该按合理的服务半径在每个组团内配套公寓、邻里商业以及其他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在垂直空间上采用功能复合的设计手法,创造出一个生产与生活有机结合的建筑空间。

3.2 组团化与规模化相结合———注重生态本底保护,体现开发灵活性厦门软件园三期地处生态绿楔之中,自然环境条件优越,但有多条市政交通走廊从园区内通过。组团化的开发模式既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格局,形成良好的环境,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显山露水,从而激发人的创新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缓解工作压力;又能提高土地开发的灵活性,较好地解决市政交通走廊对用地的分割问题。而每个组团具备一定的开发规模,可以保障组团内配套服务设施的规模化经营,为组团内的员工提供便捷的服务。使得每个组团在空间上形成相对独立的研发单元,在功能上形成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既便于滚动开发,又避免配套设施缺失的问题。这种开发理念所形成的研发组团,内部建筑组合模式灵活多样,能适应不同产业和企业规模的要求。其中,高层建筑以孵化和公寓功能为主;板式建筑为加速企业,也可将几栋相连满足大型企业的要求;最外围的多层建筑采用大空间的结构形式,可作为企业总部或嵌入式企业的生产配套用房;而建筑裙房可以作为配套服务设施。

3.3 高强度开发与环境营造相协调———在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寻求平衡一方面,规划轨道1 号线在厦门软件园三期内设有站点,可采用TOD 的开发模式加大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强度。此外,在一些重要节点也可加大开发力度,这样既能提高土地开发收益,又能形成标志性建筑景观节点。另一方面,优美的外部自然环境是园区建设必须达到的目标,好的自然环境可以激发人的创新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缓解工作压力。因此,在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应控制开发强度,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显山露水。例如,应最大限度地发掘山体景观资源优势,将建筑物融入山体,形成独特的景观特征,实现引山入园,并通过多级绿化廊道建立完善的生态网络,实现山园共生。

3.4 建筑风貌注重地方文化的传承———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园区形象软件园三期毗邻以嘉庚建筑风貌为特色的集美新城核心区,而中轴线诚毅大街更是延伸至园区之中。因此,软件园三期(尤其是诚毅大街两侧)的建筑风貌既要展现出现代科技产业园的空间意向,也要彰显具有集美地域文化特征的嘉庚风格。

4 结语

一个成功的软件园区有着诸多的影响因素,本文着重从规划和建设角度提出了五个建议:第一,配套设施布局契合软件从业者需求;第二,开发方式符合软件产业的发展特点;第三,注重生态本底保护,体现开发灵活性;第四,在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寻求平衡;第五,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园区形象。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