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网络语中的隐喻现象

2022-06-08

张洁彤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44)

摘 要:当今,网络交流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产生了极富个性化的网络流行语。因此,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也将涵盖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基于此,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网络隐喻的构成及语义泛化等,通过探究网络流行语的本质揭示语言现象产生的规律及人们的认知规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隐喻现象;语义泛化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254-02

当今,网络用语已经成为语言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但就以往文献来看,研究者大多局限于研究一般词语的方法,少有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词语的隐喻现象。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

语言学家们对网络语言的定义一直众说纷纭。《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将其分成三类:一是涉及网络科技和计算机的专业术语, 如窗口、超文本等;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术语, 如黑客、网吧等;三是网络交际使用的特殊用语,如楼主、灌水、潜水、恐龙等。除了第三类被认为是狭义的网络语言外,其他均被看作广义网络语言。周洪波把广义范围的网络语言界定为三类:一是互联网专业术语(如“防火墙、病毒”等);二是互联网特殊用语(如“黑客”等),三是网民聊天、评论专用语(如“恐龙”等)。大多数人认为前两类与最后一类不同,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超出网络使用范围,在生活中为人们所常用。常楠(2008)通过归纳和整合,得出了“社会方言说”、“信息符号说”和“黑话隐语说”。他指出,社会方言说表示,网络语言在语言传播研究中意义重大;信息符号说是指,网络语言分为两种,互联网专业术语以及网友们网上聊天时发明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黑话隐语说则是指网络语言大部分只用语网络聊天中适用范围小,和黑话相似。综上所述,争议点可归纳为:网络语言究竟是属于社会方言还是局限于网络交际语言。笔者认为,两者各有道理,但网络用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所以将其界定为广义范围内的社会语言更加合理,因为这些词语在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繁,已成为为全民使用的新词语。

李莉认为,虽然部分词语违背了汉语规律,但它符合词语特征,只是一种变体而已。它们有自己的使用人群,可以归为特殊的社会方言。常楠认为,属于狭义范围的黑话与网络用语的不同在于黑话一般非常排外,对团体以外的人具体保密性。而网络语言正好相反,目的是是标新立异而不是与世隔绝。作为开放空间的网络并不具有隐秘性。

二、网络流行语中隐喻现象的语义变化

1.隐喻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使用

Grassi指出,“隐喻处于人类世界的根部……对塑造这个世界的结构产生关键的作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依赖因特网,网络用语作为一种社会语言也体现出了隐喻的无所不在。比如,“楼主”就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发帖人这一角色,它使人们脑中呈现出楼层的画面,回复的帖子按时间顺序如楼层般一层一层,而发起人则是管控整个大楼的主人;与之相对的还有,“盖楼”表示“回帖”,“楼下的”指晚于你回帖的人。“灌水”指在BBS上发表冗长空洞的没有什么阅读价值的文章。“潜水”比喻天天在论坛里待着,看别人发帖,但是自己不发帖。“撞墙”是用一种极端的行为动作来比喻一个人无意中做了错事而感到极其后悔"还有些隐喻词语也有谐音的成分。“隔壁”指论坛中的另一个主题。

2.网络隐喻的语义映射

常楠认为,“网络隐喻的语义映射就是指从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向另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的映射,即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这个过程在语言学上称之为隐喻。”Lackoff 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强调,隐喻是通过认知域之间的映射的过程来完成的。理查德在1936年就曾指出,语言不仅是认知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它的组成部分。源于日常经验的认知体系构成了语言应用的心理基础。传统的隐喻修辞仅仅强调语言的修辞作用,忽略了其认知内涵。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似或相同点,就是网络流行语在认知域投射出新义的方式。卢薪宇、鞠玉梅将网络隐喻分为了四类,分别是“人体隐喻”“动物隐喻”“建筑隐喻”和“航海隐喻”。人体隐喻的例子有:“皮肤“喻指”界面“,如“QQ皮肤”;动物隐喻最常见的就是把长相丑陋的女网友比作“恐龙”,还有“金丝雀”比喻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的娇娇女,“驴友”可以从“旅友”谐音过来;建筑隐喻的例子如前面所提到的“楼主”等;最后的航海隐喻则有前文提到的“潜水”。

常楠对语义映射分类的归纳总结:

第一种是“从动植物领域投射到指称人的领域”,多聚集在二者外型上的相似。这些隐喻在投射的过程中把动植物的外貌特点也投射到目标域中,进而使表达更加生动,如“恐龙:长相难看的女网友”。

第二种是“从日常行为状态域投射到网络行为状态域”。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只能充当词素的成分,在网络流行语中可以当作词来使用,当然具有了特定的隐喻意义而非本意。如“汗”,原指汗水,而在网络流行语中则比喻对某人某帖的无奈。

第三种是“从文学、影视、动漫等领域投射到网络领域随着某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并被广泛流传以及动漫在青少年网民的巨大影响”。这些领域中的很多词也进入了网络流行语。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给人以做事鲁莽冲动的形象,常被大家用作“事后张飞”;再如《奋斗》中的米莱,因为对爱情执着而出名,于是米莱的形象抽象为痴情女的形象。

最后一种是从其他领域投射到网络领域。这种投射是以语义共同特征为基础的。如“李刚”原是河北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后因其子李一帆酒后驾车撞人后口出狂言而出名,事发后凭借后台关系调离北市区继续上任,被网友调侃为“神爹”,并有“我爸是李刚”之句调侃关系硬的官二代。

3.网络隐喻意义的泛化过程

隐喻和语义密不可分。“隐喻义是语义产生的一种重要路径。”传统修辞忽略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即新义的产生。隐喻是本体和喻体两种不同语义领域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断逐层深入到整个语义范畴的对比、映射和互动中。这种互动和映射实现了对本体概念的重新组构和对逻辑范畴的重新分类。

网络流行语中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个词语在经历了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过程后,词义发生了一个或多个转移,与本义共同构成了一个更加庞大的义项群。从本义到隐喻意义,各个义项彼此关联,共同促成了词语意义的理解或流行。同时,各种义项的地位也可能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本义会退居幕后,隐喻意义则往往会闪亮登场,充斥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词语的跨领域运用变得随意而自然。此时,网络流行语语义泛化就最终实现了。

三、结语

隐喻作为无处不在的语言现象也大量存在于当今流行的互联网语言中。隐喻的语义映射揭示了语义泛化过程的实质,即隐喻具有认知性,隐喻的存在正体现了人们的认知规律。网络语言中,人们通过对本体的想象建构出喻体。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扩大了语言词汇的广度,娱乐大众;同时了解其形成原因及规律也有利于网络词语的规范与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常楠.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研究 [D].山东:山东大学, 2008.

[2]Grassi,E.Rhetoric as Philosophy: The Humanist Tradition[M].Carbondale: Southern IIIinois University Press,1980.

[3]卢薪宇、鞠玉梅.网 络 语 言 中 的 认 知 隐 喻 解 读[J].现代语文, 2011 (1).

[4]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5]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US[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1980.

[6]李莉.网络词语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03.

[7]中小龙.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8]彭增安.隐喻研究的新视角[M].上海: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9]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1]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12]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3]王洁.“e”时代的时尚语言[D].泉州:华侨大学, 2011[14]刘宇红.隐喻的多视角研究[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责任编辑:章权)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