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探析

2022-06-08

段斌

中共宿州市埇桥区委党校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 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治国理政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文拟对提高我国领导干部如何运用法治思维能力治国理政的现实意义和我国当前运用法治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路径思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探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1]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 周年大会上讲话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具备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深化改革、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的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推动各项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2] 法治思维的理念一经提出,就很快引起理论界和法律界的广泛关注,各自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1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现实意义

“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为各国人民所憧憬和追求。”[3]从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首次提出,十七大我们党又提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十八大党中央旗帜鲜明的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对《决议》的说明,明确指出要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机结合起来,再次重申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治国理政,维护稳定的能力,党的依法治国理论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员领导干部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者,必须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能力,法治国家的目标才能实现。

1.1 提高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法治思维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要求

“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是由该国的社会制度和具体国情决定并与之相适应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理念和主张。”[4] 能否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水平,起决定作用的是领导干部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是不是以身作则、带头引领和示范。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思维,遵守法治原则,维护法治权威,带头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意义极其深远。

1.2 推动发展和改革必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我国目前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艰巨任务,法治是取得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只有把改革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改革的顶层设计用法律法规或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社会的财富和资源才能依法有效地公平公正地进行合理分配,才能合法有效地保障全体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也只有在法制框架下进行改革,才能取得深化改革的成功。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项建设都做到了有法可依,推动发展的问题也就转化为如何保障沿着法治化的道路加快前进的问题,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1.3 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各种矛盾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在法治社会中,不同利益集团围绕共同的价值目标进行正和博弈依靠的是法律,任何一种法律制度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利益群体经过充分博弈而达成的最优方案。”[5]当今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因利益调整引发大量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维护社会稳定、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就是对当今复杂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进行分析研究正确科学地判断,并且适用不同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诉讼、仲裁或调解。运用法治思维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具备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领导干部只有掌握运用法治思维治国理政的本领,其执政理念和具体的行政行为才会具有规范性、合法性和稳定性。

1.4 政府依法行政、执政党依法执政就必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

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我们党要依法执政就必须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宪法和法律至上,国家的各项工作也必须全面运行在法治化轨道上,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法治思维能力养成自觉自发地心理需求和自然而然地思维习惯,在内心深处牢固树立依法用权,合规用权,勇于履行职责和承担责任成为思维模式和自觉行为时,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目标才能实现。

1.5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是提高行政效能摆脱人治困境的需要

我国当前社会,利益冲突错综复杂,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发展、改革和稳定工作日益繁重,领导干部面对各种各样的年终目标责任考核,有的还是“一票否决”,给各级领导干部带来了沉重的责任压力和决策难题。作为思维方式,法治思维能够在依法合规判断的基础上,根据人与人之间、人与公共权力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科学预判和决断。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出台能大大缓解领导干部的决策压力,将其从多元利益的博弈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2 当前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上有所提升,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官本位”思想严重,法治思维意识淡薄

“官本位”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官僚贵族享有的各种特权,是人治社会的产物。少数领导干部人治观念、特权思维、官本位思想还比较严重,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不是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而是耍特权,摆威风,出现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的现象。还有部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观念淡薄,在处理一些涉访涉法问题时,不能够正确对待,对一些涉及经济利益的问题,不依法办事,不是推诿扯皮,就是用钱来摆平,采用非法治手段和方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和矛盾,使日益激化的矛盾更加白热化,造成了部分地区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致使个别领导干部为追求暂时的稳定而牺牲政府的公信力和法治原则。2.2 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近三十年来,我国在“一五”到“六五”的普法规划中,都十分重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将其列为重点考核内容。但是仍然有一些领导干部把普法规划的要求置若罔闻,束之高阁,不重视对法律法规和法治精神的学习,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懂法、不用法,不依法办事,凭主观臆断办事,造成了严重后果,直到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才知道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部分领导干部为了追求个人政绩,上马“面子工程”,片面追求GDP,用非法治思维进行决策,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有一部分领导干部不重视危机处理和应急处理知识的学习,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就惊慌失措,不能够正确地应对和处置,以致酿成重大的恶性事件。

2.3 不重视决策程序的合法性

科学的决策来自正确合法的程序。只有严格按照合法的程序进行决策,才能有效地避免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各级政府的事关社会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决策都要进行合法性审查,没有经过合法性审查或审查不合法的事项,不能做出决策。有些领导干部在城市征迁、重大项目上马等事关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决策时,不按法律程序公告公示、财产评估、召开听证会等必经的法律程序办事,导致决策失误,给当地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有的还引发了重大群体性事件,增大了维稳成本,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4 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法治思维能力欠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兴媒体和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公民的维权意识在日益增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依靠自己手中的权力发号施令,在市场经济管理过程中,不依法办事,权责不分,与民争利,结果搞的群众意见很大,不能够有效地创新社会经济管理。少数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能力明显不足,不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理性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致使社会矛盾冲突在积累爆发前得不到有效地化解。

3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路径选择

全面推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干部树立法治理念是关键,法律素养的提升是手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能力才是目的。

3.1 法治思维定势的养成要靠法治理念的牢固树立

学会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具备这种能力就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法治理念,养成法治思维定势,才能依法办事。

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一是要牢固树立依法治权、依法办事、以人为本、保护人权、公平正义等法治理念,持之以恒地追求公正、平等、公平、公开、自由的法治价值,自觉运用法治理念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

二是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定势,简单地说,法治思维定势就是法治思维习惯。当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时,第一选择的是运用法治思维,而不是选择适用经济、道德、行政等其他思维模式解决问题,就是法治思维定势问题。培养领导干部良好的法治思维习惯,只要在工作中遇到问题,领导干部就很自然地想到要依规办事,依法履职。

3.2 领导干部要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法律素养的提高法律知识的储备。从具体的现实情况来看,如果要求领导干部像专业的法律工作者一样,熟练地运用法律条款,掌握系统的法律体系,正确地把握法律关系,是不现实的,也是很难实现的。要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养:

一是注重学习方式方法上要有时效性和针对性,法治教育培训的方式和方法要创新,不断完善和改进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形成学法用法的新常态和长效机制。领导干部初任必须经过培训,通过学习交流、案例和现场教学、专题讲座、考试考核、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使法治精神、法律知识为领导干部所接受和掌握,成为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和治国理政的本领。

二是在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国家根本大法、法律法规和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学习,不仅要广泛地学习,还要重点地学习,特别要注重法律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熟练掌握与自身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逻辑、维稳综治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和更新。

3.3 掌握法治思维方式,重视法治实践

法治思维不是仅仅简单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更新,而是要在优化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其依法思考、依法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一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和勇于发挥法治的合规、引导、保障和惩处作用,真正起到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规范秩序、打击犯罪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在具体的法治实践中要真正体现公正、公开、公平的理念,更好地为社会管理创新和执法规范化服务。通过行政诉讼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主持听证、行政复议、旁听法庭庭审、外贸外商谈判、总结分析案例等法治实践活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实践能力。

三是法治思维能力要进一步拓展,从注重事前决策向注重决策后的效果评价延伸,用实践检验决策是否科学,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水平。

3.4 营造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要不断加强,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已经进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治国理政的法治新阶段。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加强法律体系建设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是立法工作的科学化要不断地完善和进一步地推进。立法的顶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权力界限要厘清,滥用权力要防止,还要规范权力内容,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做到法治先行,使科学立法工作在法治的框架内运行。

二是法治的核心是将权力关进笼子。加强司法公正和依法行政的立法程序,规范领导干部的决策执行的法律和程序,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运行机制。打造法治政府和阳光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

[2].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4.

[3]李芳丽.谈谈我的法治建设[J].科技风,2011.10.

[4]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刘哲昕.领导干部决策中的法律思维[J].决策,2007.41(54).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