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人生结果方程式与黄金十二法则

2022-06-08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人生结果=心智模式×勤勉×能力

人生结果=心智模式(-l~1)×勤勉(0~10)×能力(0~10)

人生结果=心智模式×勤勉×能力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人从出生到死亡,时间或长或短,当他到了“盖棺定论”之时,他给社会、给周围的人留下什么样的“结果”,是值得认真探究的问题,也是每个人苦苦追寻的人生课题。

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人生目标,而这些阶段目标的实现程度就决定了他的人生结果。影响人生“结果”大小、好坏、优劣、成色等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就每个个体的人来讲,概括起来,影响人生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心智模式,二是勤勉,三是能力。并且这三个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用如下“方程式”来表达:人生结果=心智模式×勤勉×能力。

所谓“心智模式”,是指一个人在对待成绩、失败、挫折、困难、顺境逆境时的心理状态,有正向、负向、积极、消极、乐观、悲观之分,决定着“方向”问题。而“勤勉”则是个人的努力程度,决定着“行进速度”问题。“能力”是指个人通过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锻炼所拥有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步伐大小”问题。

在进一步厘清三者的关系前,我们不妨先来分享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笔者曾工作过的中建五局。

中建五局有位工作多年的同志,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参加工作20年了,却一直没有当上项目经理,一直很苦恼。有一天他找到我问,能不能给他—次机会做项目经理?

我就问他:你参加工作这些年来,从开工到收尾结算,全程干完的项目都有哪几个?

他很认真地数了数,说出了一个项目。

我说:你说的这个项目是个联营合作的小项目,除此之外,还有别的项目吗?

他说:没有了。

我说:你一个学工民建的本科生,参加工作20年了,还没有从头到尾干完一个项目,是什么原因呢?

他低声不语,过了一阵子才说,干项目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想换个好干的项目。

我就问:那些你认为困难重重的项目,你不干后,是不是别人都把它干完了?

他说:都干完了,并且最后结果都不错。

我就与他一起分析原因,他的专业知识是没问题的,主要是每个项目一碰到困难就不愿干了,结果没有好好从头到尾干完一个项目。怕困难,是心智模式出了问题。结果,他只知道干项目的困难与辛苦,而从来没有过干成项目的成长感和愉悦感,所以他工作了20年,却缺乏一个成熟项目经理的完整经历。

当时正好他所在的公司有个项目业主投诉到我这里,需要人去处理,我就说,你可以先去处理这个问题。我特别强调了“不论遇到何种困难,你都不能当逃兵”。他答应后,就下决心到现场处理去了。结果,没几天,就把问题解决好了,甲方很满意,他本人也很开心。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三点。

第一,世界上的事没有那么难。一件事之所以看起来很难,只是因为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而已。只要真下决心去想、去做,办法总是能找到的。

第二,经历就是财富。你经历得越多,你的知识面就越宽阔。即使是失败的经历也是一种财富,也是值得珍惜的。不要怕失败,因为有了失败的教.训,你才会更好地把握成功的因素。

第三,心智模式决定人生结果。其实,很多问题能否解决,取决于心态问题,取决于积极的心态、积极的思维、积极的行动。心智模式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对这个方程式进行赋值运算,“心智模式”的赋值范围是-1到+1,“勤勉”是0~10,“能力”也是0~10。人生结果=心智模式(-1~1)×勤勉(O~10)×能力(O~10)

从上述方程式及其赋值中可以看出:如果你的“能力”是“7分”,你的“勤勉”是“9分”,“心智模式”是“+1”,那么你的人生结果就得“63分”;如果你的“能力”是“9分”,“勤勉”只有“3分”,“心智模式”还是“+1”,那么你的人生结果就是“27分”;如果你的“心智模式”是“负向”的,那么你的人生结果就是“负值”。可以说:“心智模式”决定人生结果的性质是“负向”的还是“正向”的,而“能力”和“勤勉”则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大小”“多少”。“能力”除自己努力外,还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勤勉”则完全取决于“自己”。

如何去“解”这个方程式呢?我总结了一个“黄金十二法则”,也可以说这“十二条法则”是比“黄金”还要宝贵的求解人生结果方程式的途径(见图1)。

“黄金十二法则”是开启“心智模式”“勤勉”“能力”三要素的钥匙。升级“心智模式”,把自己变成一个“智慧”的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沟通有三个境界:一般来讲,人往往会在第一个境界,即“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当我们建立了一种健康的心智模式时,就会认为“我是对的,你也没错”;更加好一点的话,就是“你是对的,我没有错”。这时的沟通就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再一个,要学会换位思考。你自己不想干的事,你一定不要让别人去干。你自己想干、自己认为好的事,先让给别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还有一种说法,“己所盛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不要想当然地强人所难,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人。比如喝酒,我就不赞成强劝酒,因为一个人的酒量有大有小,你的酒量大,可以多喝两杯,我的酒量少,就少喝两杯,总之酒不能过量。这就是一种健康的心智模式。

一分为二地思考问题,一分为三地处理问题。世界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对立体,而是呈现出“亦此亦彼”“非此非彼”的多面性。学一点哲学,懂一点处事的艺术很必要。不能简单地认为什么事不是黑就是白,要知道黑白中间还有很多颜色,所以处理问题的时候,要一分为三地去处理,辩证、历史地去处理。

学会归零,懂得感恩。人要学会归零。你把你的成绩放在一边,这是一种归零;你把你的挫折和不愉快放在一边,这也是一种归零。你不能带着你的不高兴,整天破坏自己的情绪,也破坏别人的情绪。要学会放下。每天太阳都是新的,每天都是新鲜的一天。感恩同样重要。玉龙雪山下有一副对联,叫“雪峰下学会敬畏,商海里懂得感恩”。到雪峰下你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自然界的力量是伟大的,要学会敬畏。孔子讲:“要畏大人言,畏圣人言”。没有敬畏,人就不成其为人了。成功是靠别人的。被人感谢总是—件快乐的事,你给别人的陕乐越多,别人反过来给你的快乐就越多。你感谢别人,别人就会乐意帮助你,你成功的机会就多了。你不懂得感恩,下一次,别人就不愿意帮助你了,你成功的机会就会少了。

牺牲享受,享受牺牲。“牺牲享受”是相对容易做到的。“享受”人人都会,“牺牲”很多人就不乐意了,因为它是一件痛苦的事。如果你能够“牺牲”到享受这种牺牲的程度了,那你就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本来“牺牲”不是好的,但是你将“牺牲”也变成享受了,那么你的一生都在享受,你的快乐就多了。幸福在心里、在自我。因为人生在世,常常会遇到要你“牺牲”的事。人和人的区别之一,就是对待“牺牲”的态度。你如果把“牺牲”看成一件痛苦的事,你就经常会痛苦,因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如果你把“牺牲”也当做一件快乐的事,那你就会“快乐”翻番。当然,这个好像有点“阿0”精神,但是人生有时候需要点这样的辩证思想,这是健康的心态。你一旦有这种健康的心态了,旁边的人就会帮助你,你的机会就多了。你自己就会感觉快乐。

以上这四句话是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智模式的钥匙和关键。如果我们做到了,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智慧的人,不论外边的世界如何变化,我们总能微笑着面对一切。

升级“勤勉”,把自己变成一个“行动”的人

十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不能奢望一分耕耘就必有一分收获。“耕耘”这个词起源于农业生产。黄河流域的农民种麦子,有一句俗语,“麦收八十三场雨”,就是八月、十月、三月各下一场雨,这三场雨下透了,麦子就可以收成了。如果八月、十月都下雨了,就剩三月份那场雨没下,那麦子收成也不会好。如果八月、十月、三月老天爷不下雨,农民就必须引水浇地。否则,就会影响麦子的收成。另外,麦子从播种到收割,到归仓,需要施肥、除草,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劳动。你如果只做一半,后面不努力了,最后也就得不到好收成。所以,想要一分收获,就必须十分付出、十分“耕耘”。

承责愈多,进步愈快。经历就是财富,你经历得越多,你的知识面就越丰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做“万件事”,每天都要做一件事,这样你的经历就会很丰富,以后你遇到同类问题时,就会胸有成竹,沉着应对。同时你也会更多地收获,进步得更快。

锲而不舍,滴水石穿。不要来回摇摆,没有定性,要有韧性,一件事干到底。例如中建五局,每年一个工作主题,持续不断地去做;企业转型升级,必须持续不断、坚持不懈,这样效果才好。如果你只做一次,你做得再努力,也不够优秀,效果也不够好。做企业是这样,每个人做事也是这样,你一次做不好,不要紧,下次接着做,做几次,慢慢就会了。你不断地去做,你就会做得很精彩。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果有这种品格和修养了,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苟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人们经常讲的“两小时定律”,讲的就是:如果一个人每天用两个小时专门做一件事,十二年后他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做事情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节决定成败,“魔鬼总在细节中”,要舍得在“小事”“细节”上花气力、下功夫,不偷懒、不懈怠。

以上这四句话是关于“勤勉”的,或者说做到了这四条,你是否“勤勉”的问题就解决了,你就不是一个懒惰的人了,你就变成一个勤勉、勤奋的人了。

升级“能力”,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用”的入

学到老,活到老。人们说“活到老,学到老”,我是说“学到老,活到老”。因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想”,而动物没有。不断学习是充实大脑、激发思维的唯一途径,如果不学习,你的思想就会落后,大脑就会僵化,也就与“植物人”没什么两样,也就与“死人”差不多了。所以我说,只有学到老,才能活到老。在这方面,古今中外有许多值得称道和学习的榜样。伟人毛泽东就是在书斋里、在书海里度过他生命的最后时光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张文台上将曾到中建五局信和学堂授课,他在从北京到长沙授课的途中,不顾70多岁的高龄,在飞机上一刻不停地查阅资料,发现有意思的内容就马上记到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他告诉我,他最宝贵的财富是他一生所作的56箱笔记本。我听后很受震撼,肃然起敬!他从一个普通工人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共和国的上将,绝不是偶然的,他一刻不放弃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曾提出过“七学”:学而习、学而思、学而用、学而传、学而行、学而修、学而果。除此之外,还应该“学而乐”。知识不只是安身立命的谋生手段,也不只是探究规律的职业行为,更是一种精神旅行的自由方式。“好书不厌百回读”。要从“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焦虑,过渡到“学海无涯乐作舟”的逍遥,人生才可以漂向“桃花源”。

潜心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我们凭什么自立于社会.凭什么赢得尊重?这个“凭什么”就是自己的核心优势。从国家到个人,概莫如是。说得通俗一些,你所在的单位不要你了,到别的地方我仍然有核心优势,我仍然能做出成绩,这就是核心优势的一种体现。再比如美国的GE公司,为什么受人尊敬?因为它培养了一批世界级的CEO,这就是它无可比拟的核心优势。

一切本领来自于实践。人应当立足于实践,不要总想着一蹴而就、一飞冲天。想着不劳而获,甚至是投机取巧,这是不可能的。一切管理工作,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尝一尝。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实践出本领。因此,要想成功,必须“行动”,必须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三省吾身,完美人生。我们应当每天想一想,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些有不足,然后把它改进。小平同志说得好,“好的要坚持,错的要改进,不足的加把劲”。这样我们就能够实现完美的人生,就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家人的人。

以上这四句话做到了,就会使自己的素质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从而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以上就是我要讲的黄金十二法则,如果你的心智模式、勤勉、能力都得到了升级,当你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有行动”的人、“有用”的人的时候,那么你也就距离人生结果的“100分”越来越近了。回

本栏目主持人:李香玉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