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6-08

盛德浩 张建春

(1 蚌埠汽车士官学校装备保障系 安徽 蚌埠 233011;2 蚌埠市空军干休所 安徽 蚌埠 233011)

摘 要:目前在远程教育领域中我国一部分教师仍然对远程教学理论缺乏了解,思想上还没有转变教育理念,而学校对于远程教育教师问题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在远程教学中发挥作用。针对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教师素质和培训方案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教学支撑体系与教学软件,转变教师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条件等应对之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对策;基础条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230-02

目前,我国远程网络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主力军[1]。与此同时,远程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如何构建更加深入和具体的培训方案,成为我国远程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远程教育的教师建设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远程教育的规模得以急速扩大,因此远程教育领域教师的数量随之不断攀升。但这种数量上的骤增,伴随的结果之一就是质量上难以保证。目前我国远程教育领域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对远程教学理论缺乏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在远程教学中发挥作用,造成了一定的发展困扰。

(二)教师的远程教学能力准备不足

现代远程教育所倡导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教师的角色在新形势下可以被归结为“六导”和“六者”。即第一、引导,充当向导、引路者;第二、指导,充当参谋、指导者;第三、诱导,充当设计、鼓动者;第四、辅导,充当参与、帮助者;第五、督导,充当管理、监督者;第六、疏导,当知音、友人、倾听者。作为教师在远程教育环境中的多重角色,要求他们必需适时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我,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需求。

(三)学校对于远程教育教师问题没有足够重视

新的远程教育环境要求诸如对教师素质和水平提高的要求,以及要重视对远程教师的培养和对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但对我国现有远程教育试点网站调查结果表明,只有少数网络学院在自己的网站上标明了本学院的教师情况和发展状况。这说明大多数的网络学院还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四)教师地位的社会认可度不够

由于远程教育还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阶段,因此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认可,这种非认可状态也导致了老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角色也经常遭到质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在这一领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应策略

加拿大学者穆罕默德·艾利提出:必需对远程教育教师的学习方式、适时反馈、提供建议、提问技能、书面交流、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培训,才能帮助他们能够胜任远程教育的职责。

(一)进一步完善远程教育的教学支撑体系与教学软件

在远程教学实施期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通过网络为中间载体来实现的。因此成为师生交流平台的远程平台支撑体系的完善程度将会极大地影响学生进行远程学习效果。目前我国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于远程教育的教学支撑系统的定义被表述为“是由一系列的支持多种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教学工具所构成的,主要是包括学习系统、授课系统、教学资源编辑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作业评阅系统、考试系统、评价系统、交流工具、虚拟实验系统以及搜索引擎系统等” [2]。因此,要求所有的教学和管理软件的设计都要基于B/S这一模式来开展,以保证不同学校使用的软件工具具有非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从而最终建成一个统一的教学和学习、课件开发(主要指课程内容整合)、网上教学辅导以及测验的系统管理平台。但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支撑体系还远远没有达到以上要求。

(二)远程教师应从思想上做根本转变以应对多方面挑战

目前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把新的教育理念引入到远程教育的教学和学习中来,而且也深深地意识到如果照搬传统教学模式方式方法是无法适应或者满足远程学习模式的需要。因此对于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工作,需要教师群体首先从思想上做到根本性的转变,并积极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工作来应对以下几方面的挑战和问题。

1.正确理解与吸收和远程教育相关的理论成果

远程教育现在仍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远程教育实践来说,仍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可具操作性的规律来指导。这就要求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们,不能盲目地轻易追随某一种远程教育的发展理论而应该博采众长,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式来指导自己的远程教育实践活动。

2.要逐步适应网络教学中非面对面的新教学形式

远程教学形式虽说阻碍了师生之间的良好的直接交流活动,但是也带给了远程教育师生更具想象的发展空间,交流内容也更加广泛。因此,这就要求远程教育的教师要有能力利用好网络教学这种非面对面交流所具有的教学优势,切实地做到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教导和辅导,尤其要巧妙利用网络环境这种可以认为是不“设防”的交流渠道,在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依靠力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指导水平。

3.教师应具备快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来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信息技术使得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因而要求教材内容也要不断更新。并且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所面对的对象大都属于成年人群体,他们能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和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远程教育领域的教师们不能够做到及时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范围,那就会落后于他们的学生,就难以履行为人师表的职能。

4.需要具有比传统教学更多工作热情和工作强度

很多教师错误地将网络课程的制作完毕就当成了网络远程教学任务的全面结束。而事实上,网络课程的实施过程才是网络远程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如资源的维护和更新,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反馈意见,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答疑等等工作。对于远程教育教师来说,要同时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人的提问或是作业,回复批阅的工作非常繁重,这就要求网络远程教育的教师要具有超出一般人的热情和责任感才能圆满地完成这项艰巨的教学任务。

(三)教育机构应通过有效措施创造并提高教学基础条件

远程教育领域的教师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多元化,动态性和集体劳动特性。其中,多元化主要体现在远程教育中教师构成特点。远程教育领域中的教师资源主要有本校教师和外聘教师两大部分。其中外聘教师一般又包括其他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非专业教师。动态性是因为远程教师中有很多是以兼职的身份来从事远程教学事务,从而造成教师队伍的动态性特点。此外,远程教育需要不同角色、担负不同职责的教师群体相互协调才能共同完成一项教学工作实践,因此远程教育教师具有集体劳动性的特点。

基于以上所述的远程教育教师不同于传统教师的特点,各类远程教育学校和远程教育机构应该共同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合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对于兼职教师也形成有效的管理。学校方面应为教师提供更为宽松和更加便利的治学环境,同时加强对教师人员的约束、管理和监督,最终能够激励各类教师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远程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曹良亮.远程学习者异步交互的行为方式和特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6,(1):15—19.

[2] 张倩苇.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31—35.

(责任编辑:王兰爽)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