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的研究

2022-06-08

王萍 盐城师范学院

摘要: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实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围绕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高校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势在必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队伍 “三化”建设

一、“三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功能与职责定位、专业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发展方向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条件下,辅导员队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挑战,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走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从根本上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

国内外,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辅导员应具备胜任力;建立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以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要建立完善的辅导员聘任、培训、考核和评优等机制,以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

二、“三化”建设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研究是教育学等学科都比较关注的问题。从多学科的视角对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研究,不仅可以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而且也可以为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从现实意义来看,本课题研究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的文件精神,深刻反思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努力寻求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应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三、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多年以来,各地、各高校一直致力于培养一支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扎实肯干的辅导员队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辅导员建设遇到了许多问题。主要存在问题有:

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在于相关部门对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地位和重要性方面认识还不够;对辅导员工作落实及自身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辅导员存在着“重实用轻理论、重学历轻业务、重技能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为欠缺。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理论知识水平不够,政策规定掌握不准,知识面不宽,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3.选任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现在辅导员队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选任培养机制,辅导员队伍进出尚未开放仍是窄口径。在选任过程中,有时选人与任人相脱节;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尚不能完全被总结,在辅导员队伍中缺乏高层次人才。

4.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有些辅导员缺乏事业心,对业务钻研也不够透彻,工作仅是应付。在挑战面前,有些辅导员消极等待、有的不思进取、有的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有些辅导员把辅导员岗位看作是个人发展中的一个过渡时期,仅仅是自己走上其他工作岗位的一个跳板。这种认识导致了工作当中的短期行为。

5.工作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一些辅导员习惯于旧有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有些辅导员思想片面,对产生的问题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指导工作;对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认识不足,对事关长远发展则不能深谋远虑。

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应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切实实现高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辅导员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1.加强领导,规范辅导员队伍建设。一要坚持首任领导责任制,党政班子中有专人分管辅导员队伍建设,像重视专任教师的选拔培养那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要定期召开辅导员会议,全面部署辅导员工作;有关部门要参与辅导员队伍建设,这些部门人员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展开全面指导,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二要坚守选人与任人相结合、任人唯贤的原则,坚守辅导员队伍的选拔聘任条件:觉悟高、纪律严、业务强、作风正。在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人事处、学生处、组织部和二级学院等有关单位共同参与下,采取按有关程序公开招聘的办法严格执行选聘事宜。

2.强化培训,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第一,实行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政策,建立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学位进修、学习考察、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类别和重实效的培养体系。同时,高校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促使辅导员取得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资格证书,进一步提高辅导员们的综合素质。第二,要创造有利条件,激励辅导员们攻读相关学位,尤其要加大力度鼓励优秀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博士。同时,也要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进修深造,提高工作能力。

3.完善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一是完善人事机制。在职务职称方面,辅导员既可以按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职称评审标准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同时根据实际表现、工作年限等晋升相应的职务;要把辅导员作为重要的干部储备对象来培养,要创造机会给有愿望并有条件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辅导员,向这些岗位输送。在待遇方面,按实际在岗情况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补贴;针对辅导员经常加班、节假值班等实际工作情况,各高校要通过工作补贴等方式给予肯定。二是完善考评机制。完善辅导员的考核体系,进行定期与不定期考评,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升等挂钩,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要给予肯定,工作不认真、玩忽职守、不称职的要及时调离工作岗位。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专项评奖评优奖励制度,每年表彰一批优秀辅导员干部,树立先进典型,以此激发其他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4.搭建平台,加强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第一,加强思政研究会运作。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平台,定期举办团学工作研讨会,开展学术研讨和论文征集评比活动。第二,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加强对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咨询、职业发展教育等职业教育团队的投入和建设,大力支持辅导员队伍努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门人才,鼓励辅导员们在工作的某一方面开展深入研究,逐步形成努力工作、认真学习的良好氛围。第三,设立专项项目、研究奖励基金。实行辅导员序列的专项课题研究立项申报制度,单独立项、单独评审和单独结项,并对优秀研究成果给予奖励。积极推荐优秀辅导员申报省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

五、结论

各高校已充分认识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特殊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十分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任用,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方向,严把聘任、努力培养,着力培养出一批专业方向明确、专业特色明显的辅导员队伍,使他们干事有干劲、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一支工作觉悟高、工作水平精湛、工作作风踏实的辅导员队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林梅,程毅.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重塑与功能建构[J].教育理论研究,2009

[2]叶进,侯鸿雁,任泽明.加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途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7)

[3]刘伟.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途径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4]王习胜.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的成就与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2

[5]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